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B.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C.保持消防通道安全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部分居民不以为意,照旧乱停乱放.
D.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得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旁骛 蔓延 草长鹰飞 川流不息
B.慰藉 蹂躏 贻笑大方 轻歌曼舞
C.暄嚣 掂量 矫揉造作 为富不仁
D.竣工 羸弱 鸠占鹊巢 纷至踏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然mù 莅临lì 戛然而止jiá 锲而不舍qiè
B.伫立zhù 修葺qì 强聒不舍guā 殚精竭虑dān
C.追溯sù 取缔dì 拈轻怕重n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坍塌dān 箴言zhēn 相得益彰zhāng 为虎作伥chāng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题。
(A)最后他(毛泽东)说: “如果我索性撇开你的问题,而是把我的生平的梗概告诉你,你看怎么样?……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是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里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一九二O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B)当别人请他(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A)中画线句“这段自修期间”时间长度有________,“自修”的具体地点在________。
2.两位伟人都爱阅读,毛泽东相比,写朱德阅读时却着墨甚少,这是否有损朱德的光辉形象?请结合原著简述理由。
3.《红星照耀中国》记叙毛评东1921年之前的读书事迹有十几处,请结合文段及原著,举例谈谈毛泽东给我们的读书启示。
请以“_______会好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学类文本阅读。
那个擀皮的人
简默
①父亲是一家之主。他说,吃饺子吧。母亲便忙活了起来。面粉是现成的,盛在一个深绿色的铁皮桶里,她舀了面粉,倒入盆中,添上水,和好面,然后搓掉沾在手上的面渣儿,挎着篮子到集上去买韭菜和五花肉。
②调好馅,铺开案板,找出篦帘(北方农村一种用高梁秸制作的放面食的盛具)和擀面棍,此时,面也饧了。在我们家,包饺子都是父亲擀皮,母亲捏。偶尔,父亲擀得快了就停下来,帮着母亲捏;更多的时候,他俩配合默契,父亲擀的正好够母亲捏的,这大概就是心灵相通吧。饺子好吃不好吃,首先在于饺子皮,要擀得厚薄软硬恰到好处。父亲擀起来总是得心应手,他扯过那一大团面,切成一个个大剂子,反复地揉,成条状,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儿,按成饼状, 右手持擀面棍压着大半面皮上下滚动,左手捏着面皮边儿循环转动,一张张饺子皮就擀成了。母亲是个左撇子,她将饺子皮摊在右掌心,夹足馅放在皮中间,上下对折,再左右捏上几下,饺子便在她手中严丝合缝了。饺子个大馅足,结实饱满,一个个卧在高粱秸编扎的篦帘上,从边儿开始,一圈一圈地向里包围,仿佛荡开的涟漪,最后胜利会师似的卧满了整个篦帘。此时,瓦蓝色的煤气火苗正探出舌头,舔着锅底,水沸了,母亲端过篦帘,将饺子拨拉入水。饺子在沸腾的水中翻滚着,捞出锅时愈显丰腴水灵,像满载的船儿,泊在青花瓷盘浅浅的避风港中,热气腾腾,好似被一阵风吹散的炊烟。我心急火燎地夹了一个,咬上一口,韭菜与五花肉的香味交融着,氤氲在舌尖。我明白了“好吃不过饺子”的内涵。
③对孩子来说,记吃不记打是天性。尽管幼时我淘气得不像话时,母亲便随手操起擀面棍,作势要打我。所谓打也只是瞅准了,轻轻地扫过臀部那些肉多的地方,因此我痛恨不起它,渐渐地连同那打都忘了。但我深刻地记住了那时吃过的饺子,韭菜肉馅的、芹菜肉馅的、荠菜肉馅的、芸豆肉馅的……一张小小的饺子皮包罗得下大千蔬菜,也包住了父亲和母亲的浓浓亲情。
④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除夕,一家人吃罢年夜饭,春晚也拉开了序幕。父亲和母亲将面、馅和家什搬到了客厅的茶几上,仍旧一个擀,一个捏,不时地抬头看上一眼春晚,手中却从没停下来。不到十点钟,饺子包完了,卧满了两个篦帘。饺子就是“交子”,它连接起了旧岁与新年。大年初一早晨,我们一如既往地给父亲和母亲磕头拜年,挑竿炸响穿红袄的“大地红”鞭炮,一盘盘饺子端上桌,热气萦绕,模糊了半边脸……
⑤若干年后,我记起这一幕,恍然觉得父亲擀母亲捏,正如男耕女织,一家的温馨与幸福就在这男耕女织中绵延,似乎永远不会止息。
⑥后来,父亲不在了,母亲的天空塌了一半。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黑暗中,想不起来开灯,或许也不愿意开。我是长子,我学着父亲的口吻说,吃饺子吧。不等母亲说话,妻子和儿子抢先应和。照例是和面、买韭菜、买五花肉、调馅,妻子代替父亲擀皮,仍是母亲在捏。母亲一言不发,一个一个认真地捏着,她一定想起了那个擀皮的人。饺子渐渐覆盖了整个篦帘,像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雪。第二天,母亲的脸上居然有了微微的笑意,她大概又看到了照进生活里的些许阳光,我觉得这是饺子的神奇作用,它补缀了生活的隙。生活中,锅碗瓜盆相互磕碰是常有的事,每逢这时,我总会说,吃饺子吧。于是大家各自动手,配合默契,吃罢饺子,所有的误解与不快都散尽了,留下的是宽容与珍惜。
⑦挨到了除夕,那是父亲走后的第一个除夕,母亲在下午就将家门口的灯换成了一盏红灯,像悬起了一个小小的灯笼,它从里向外地散射着红光,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父亲回家的路。母亲和我们一起,在它的照耀下包饺子、看春晚、守岁、拜年、吃饺子,仿佛父亲仍然与我们红红火火地包着饺子,他在擀,母亲在捏,一切都像他在时一样。
⑧此时,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的轮回。旷野无人,麦苗葱笼,稠密而泼辣,我禁不住想象在纷飞的大雪中,我扯开嗓子呼喊,喊我所有的亲人迎着雪回到故乡,喊地下所有的先人重返人间——在除夕和初一,将四下失散的他们聚拢到一块,困炉吃一盘热气腾腾的团圆饺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9日)
1.作者在第⑥段中感叹饺子有神奇作用,结合全文说说饺子的神奇作用有哪些?
2.赏析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他扯过那一大团面,切成一个个大剂子,反复地揉,成条状,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儿,按成饼状……
②饺子渐渐覆盖了整个篦帘,像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雪。
3.简析结尾段的妙处。
4.请你结合文章与生活实际,从“死亡”“爱”“生命”“自然”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