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虚实相生是本诗鲜明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后两句对这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你问我何时能够归乡团聚,我也难以确定啊。此时,巴山正值深秋时节,夜雨连编,院里的池塘涨满了秋水。(意思对即可。) 2.示例:“共剪西窗烛”是虚写,“巴山夜雨”是实写,这两句虚实结合,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夜雨的寂塞之苦,又想象来日聚首时的幸福快乐,表达了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读诗歌画面的描绘。本句意思是:思乡念亲之时,正值巴山深秋时节,夜雨连绵,秋水涨满了池塘。抓住“夜雨”“秋池”等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来描绘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分析时先要找出实写和虚写的句子,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共剪西窗烛”是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是虚写。“巴山夜雨”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是实写此时的“巴山夜雨”。这两句虚实结合,描绘了与妻子相聚时那种欢描乐的情景,表达了对相聚的企盼;同时,又描写了一种处境,即与妻子相聚不得的那种孤寂、痛苦、难堪的处境,表达了诗人急于想和亲人团聚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下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项是(   )

A.)    丽()      头(ráo)    随声附

B.古(gèn)   然()     瑟(xiāo)   一拍合(ji

C.皱(zhě)   辨(chěng)   记(jǐn)    转弯抹jiǎo

D.梁()    花huì)      好()    诚诚恐(huáng

 

查看答案

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

请将“        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动。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抗疫人人有责,守土不分男女老幼,只有化“嘴”动为行动,才能真正取得胜利。疫情期间,你也一定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与灾难得斗争。

请以“我是小小抗疫参与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透漏作者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