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疫情当前,社会各界、各条战线涌现出许多积极的参与者、有力的支持者。用关爱去善待他人,以尽责来主动作为,必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角度,确定一个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从字顺;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漏作者真实信息。

 

范文: 破晓   天色暗了下来,阴霾笼罩着城市,人们惶恐不安,蜷缩着。 城市沉重地呼吸着,戴着蓝色的口罩,就像抓住了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无处可逃——这是2020年的序幕。 中国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千年古国,而正是因为无数有志之士的奋斗,中国才能在泱泱历史长河中站稳脚跟,斩浪向前。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却说:“我不能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我们的名字叫中华儿女!” 美国洛杉矶几位刚毕业的年轻侨胞,没有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购买一批医疗物资捐送给武汉,署名时只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这个名片,让多少人骄傲和动容?让多少人为之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是的,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泱泱大国的中华儿女!同血脉,共命运!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在支援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 人们高举火炬,带着仅存的火光,向着夜空呐喊。人们深知: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无数的中国人与病毒争分夺秒。青年之担当,是正义,是为世界不平之愤慨。季业先生曾有言: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的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己无力发光,那就去照亮别人。只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我们要高尚,不沉默,不苟且,要在逆境中为英雄呐喊,要让我们的英雄觉得值得! 时至今日,中国的战“疫”已取得重大胜利。仔细想想,疫情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痛苦、恐惧,还有“帮助”。疫情像面镜子,反射出了许许多多东西:小到一个人性格的卑尊,大到一个国家的担当,一局国际的形势。谁好,谁坏,谁给予帮助,谁趁机谩骂,谁是挚友,谁是敌人,一清二楚。疫情又像一条丝带,把相聚的人们“捆在一起”,中国人也因此而更加团结。 是的,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共同盼望着春天! 天亮了,中国,重生了。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一定要写成议论文。研读材料,可以提取关键词:万众一心、心手相牵、积极参与、有力支持、关爱、尽责、守护家园等。任何一个词都可以成为行文的论题,在此基础上确立写作的中心论点。 参考标题:风雨同舟,大道不孤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沧海横流显本色,战“疫”一线党旗红 冷眼看繁华,敢做逆风行 漫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抗疫无国界,爱心零时差 人在后方,心在前线 逆行不独行 隔离不分离 逆行者可贵,顺行者可赞 没有被禁锢的城 只有不离开的爱 疫霾尽散终有时,不负光阴不负卿 .明知病毒险,偏向疫区行 言自心,文自成 结合句式,如反问、疑问、设问、祈使等句式去丰富表达,有时可添加“简练的形容词”“方式状语”来强化“你的动词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态度”: 抱医心而长终 这个春节,让我们以“静”致敬(谐音) 无法握手,但始终并肩 期待下一个“零”(零「比喻、象征」:疫情结束再没有新增的冠状病毒感染者) 青山一道同风雨(化用、比喻)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参考事例: 张定宇:灾难面前往前冲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已连续30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这个没有被自身疾病和疫情吓倒的男人,在得知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感染新冠病毒时,才害怕落泪,因为担心失去她。 和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2月3日,武汉三座“方舱医院”在一夜之间建成。各地医生火速驰援武汉,许多请战书感动了万千网友。这是“中国速度”,所有这些果断有力的措施就是在和病毒抢时间,和疫情争速度,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228名援汉医护“削发抗疫”,是另一种大美 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228名医护人员一起做出决定:集体理发。一缕缕青丝被剪下,摆放整齐,写上女医护人员的名字。满头秀发变平头甚至光头,所有女队员都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一位护士说,“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厚重沧桑是历史的滋味……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题目:我尝到了        的滋味

要求: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透漏作者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①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②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③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④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石梯静静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⑤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纳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⑥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⑦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⑧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

⑨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⑩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看,文章开头“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一句有什么作用?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简单概括其理由。

3.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4.按要求赏析下面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

请问能否将句中的“联播”换为“传播”,将“群发”换为“发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是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围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紧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1.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2.仿照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3.对文章第③段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是论证“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

B.关键时刻,“咬牙”才能取得成功,因为成功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

C.本段在论证的基础上,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D.本段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分论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土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土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苏洵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2)焚常所为文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年二十七始发愤学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每假借于藏书家       益慕圣贤

C.或遇叱咄           俟欣悦

D.俯身倾耳请           不敢出一言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既出,土大夫争传之,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马生的赠序,文中自述少年时求学之难来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学习。

B.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C.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D.苏洵是北宋著名散文家, 他27岁才发愤读书, 最终学业大进,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5.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