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如其读 王俊良 ①“人如其读”,是成功学鼻祖塞缪尔・斯迈尔斯,在成名作《自助》...

    人如其读

王俊良

①“人如其读”,是成功学鼻祖塞缪尔斯迈尔斯,在成名作《自助》一书中,告诫世人的读书箴言。将“其所读”与“其人”等量齐观。意在解决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

②怎么读?说到底,是对文化的态度。比如,对“圣贤”书跪着读还是坐着读?跪着读,仰视“圣贤”,将他们的话奉为圭臬。这样读,结果是读成只懂应声的腐儒;坐着读,也要讲科学与平等,就会质疑。

③那么,坐着读就能成就人生吗?论坐着读,梁元帝绝对算得上。而且,每日进读,旁置纸笔,有心得,立即记下。据《梁书》载,梁元帝五岁能通《曲礼》;及长,“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正是这位“坐着读”的梁元帝,在都城江陵将被西魏攻陷时,无“御敌之策”,却“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人问“战败为何焚书”?梁元帝答“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④将失败归罪“读书”,足见梁元帝之迂。此恰与戴震之读,形成鲜明对照。戴震十岁,读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据《戴东原先生年谱》载,塾师授《大学章句》一书,至“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日:“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识然?”倘梁元帝读书有此一问,何来焚书之叹?

⑤当然,满足于坐着读不跪着读的梁元帝,怎能理解戴震“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深意。王夫之批梁元帝,“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亦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其为读而读,耽书、耽酒与耽色者同,“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

这里,王夫之提出“读什么”的问题。袁中道《游居柿录》有个故事,足以说明“读什么”的重要。明代李贽请一名有些文字功底的小僧当书童,其“每见龙湖称说《水浒》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一一作实法会”。久之,小僧“与其侪伍有小忿,遂欲放火烧屋”。李贽说他几句,小僧愤然“李老子不如五台山智证长老远矣,智证长老能容鲁智深,老子独不能容我乎”?袁中道将此归结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余谓之“人如其所读”者也。

⑦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亦有一“读什么”的典型。说沧州有个读书人刘羽冲,他“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之后,“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刘羽冲其读,与梁元帝近似,然梁元帝在“耽”,刘羽冲在“显”。纪晓岚评曰“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⑧张潮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可惜,梁元帝“死读书”,刘羽冲“读死书”,嵇康、李卓吾“读书死”。然“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如其读,一如布罗茨基所说:“我坐在这里,并不完全是我自己。我是我所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2期)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用塞缪尔・斯迈尔斯对“人如其读”的解读,引出了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属于事实论据,梁元帝因坐着读,导致都城江陵被西魏攻陷时,无“御敌之策”而“焚书”,这个论据与论点相悖,可以删去。

C.第⑥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承上启下,由梁元帝虽满足了坐着读但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引出了下文对“读什么”的论述。

D.刘羽冲“读什么”与梁元帝近似,只不过梁元帝在“耽”“死读书”,刘羽冲在“显”“读死书”。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请为本文补充一个与中心论点相符的正面事实论据。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B 2.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一定要善读书,会读书。 3.示例:①宋濂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但他勤学好问,成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②冰心,因为潜心研读各种书籍,成为了现代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③海伦·凯勒虽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因用心苦读钻研,成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4.首先通过用塞缪尔・斯迈尔斯对“人如其读”的解读,引出了本文的论题怎么读,读什么。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阐明了“怎么读”与“读什么”二者的关系以及“读”的重要性。最后引用张潮的话,总结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要善读书,会读书”,并作了强调。 【解析】 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梁元帝坐着读书,这是死读书的表现,从反面论证了文章论点,使文章的论点更突出,因此“这个论据与论点相悖,可以删去”的说法有误; 故选B。 2. 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结尾段中的“可惜,梁元帝‘死读书’,刘羽冲‘读死书’,嵇康、李卓吾‘读书死’。然‘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知作者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是要善读书,会读书。据此可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一定要善读书,会读书。 3. 考查论据的补写。论据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故所补写的论据需能论证论点。根据题干要求,应补写一个与中心论点相符的正面事实论据,即补写一个善读书、会读书的事例。列举古往今来善读书、会读书的例子即可。如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又如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4. 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第①段通过用塞缪尔・斯迈尔斯对“人如其读”的解读,引出了本文的论题“怎么读”“读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③-⑦段列举了梁元帝、戴震、明代李贽、刘羽冲等的例子围绕论题“怎么读”“读什么”及“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第⑧段引用张潮的话,总结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一定要善读书,会读书。并引用布罗茨基的话作了强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灯台架游屐

①史书记载,谢灵运“寻书陟岭,必造幽峻,岩障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尝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他那双特制的游屐,前后齿可以视需要装上或卸下,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真乃善游之奇人也。

②要想游屐爬山涉岭,非得一双质地不错的旅游鞋方可,耐克鞋是不错的选择,穿在脚上还算舒适,但价钱略显贵重。我游山玩水时,常吟李太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实际上从不曾着木屐上山。我的“游屐”,穿旅游鞋爬山而已。一段时间里,将之弃置一隅,未曾穿过。皆因本人腿疾复发,谨遵医嘱,少于活动,多于休养。近来,步履恢复正常,攀山陟岭,犹存戒心。

③间或朋友至家,约我去灯台架游玩,我说:“妙极了,云静思动,我正想出外游骋,来考验一下自己的脚力。”游山玩水,自然免不了要多跑一点路途,于是我的那双“游屐”,又似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一样,东山再起,有了用武之地。

④灯台架是独具瀑布、溪谷之美的。我曾经数次在那里观花、访瀑、赏雨,淡烟薄雾里散步,白云红树间高歌,野树村店内小饮。它便成了我的老朋友,多年来文人益敬,能和它多次谋面总是感到十分愉悦的。

⑤八月的一个早晨,我等一行五人,经垭口、寺坡,自李辉庄一里处折入乡间公路。过去,这条公路崎岖不平,弯急又多;现在,路基整体拓宽,一条平整如砥的柏油路延伸至景区停车场。车很快到达景区山门,验票后放行入内。剩下的旅程,我们只能靠双脚来度量了。

⑥沿着山势上行约3华里,我们渐渐陷进青翠欲滴的峰峦之间。两面青山夹峙,陡立苍崖,侧临幽谷,徒增几多画意。再上行几百米,转过一个急弯,灯台架瀑布已赫然入目。又行三百余米,巉岩居左,溪流已在右侧。路两旁杂草灌木,我们仿佛在绿色的帷幕下前行。溪水中多巨石,水石相搏,发出清响。随处开着的野花,象千万只彩蝶在草间飞舞,一种幽香,不时从微风中吹送过来,山野的空气清新极了。

⑦再往上,一小片平浅的沙滩后,是一潭明澈的碧水。两岸陡立的崖壁,在这里耸然并立,合拢、夹峙,把上流的一弯清溪,挤成一帘瀑布。那瀑布高约十余丈,白练悬空,喷珠滚雪,轰然跌入潭中。崖壁的穹窿和泻动的激流之上,一幽通天,万缕辉光,映着婆娑的树叶,闪闪烁烁的洒在石壁和潭上,把石苔和潭水映得愈加翠绿。抵近瀑布,真容愈发明丽。瀑布由上段的马蹄形的崖壁上飞落而下,冲出水潭,再翻滚着泻过水泥堤堰,落入下面的溪谷,浩浩荡荡的向下流着。

⑧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堤堰上的方块,踽踽前行,瀑流入潭溅起的玉珠袭裹面颊,清凉入骨,让人不禁打着寒噤。到岸左边,回望水雾中的女子,仿佛薄雾中披着薄纱的曼妙仙女。小溪下游,山坡稍高处又一块大岩石破土而出;岩石下,溪水流出小潭,悠悠而去……映着影,水光粼粼,亮丽得象水银一般,耀眼生花。远处,溪流弯转,两岸树木苍苍,架成一个桥洞;洞底下,是一团泛红的白色天光。向上看,溪水更加明澈,照着日光的岩壁和藤蔓老树,倒影在水中,清明无比;垂下的须,与水中的倒影一根根连起来,一阵微风掠过,满溪的光影绰绰约约闪耀起来。

⑨过了瀑流,沿栈道寻景蜿蜒而上。路随山转,侧目望之,一边是峭壁,高不可攀;一边是悬崖,深不见底;巉岩突兀,流砾崩石,惊险万分。上行一会儿,一片悬起的岩石下赫然出一条月形柳廊,叫它“月眉洞”。它与人齐,深半丈有余,内藏一块长方形斗形条石,可供数人同时入寝。若阴雨天气,亦可作避雨之所。传说,山神为了看护山林,劈出的憩息之所。

⑩再往前,栈道已至尽头。要到达灯台架山峰顶,还需大约三十分钟时间,剩下的路程也只能靠徒手攀援了。攀上山巅,尽享仙山胜景,但见群峰拱卫,云海腾欢。不禁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⑪一阵凉风袭过,天边风起云涌,我们下山了。

⑫灯台架是个四季都撩人眼目的风景区。春天,蒲公英开遍山野;夏季绿水青山,胜景怡人;秋间苍云变幻,红花如血;冬日雾霭弥蒙,风雪潇潇,曲径寻幽,别具诗情画意。难怪游人一到舞钢,都以一游灯台架为快。

⑬培根曾说过:“大自然面前,我们除了顺从和归化,从不能违背。”这正是人类进化中的必经之境。沉思、冥想,过去、将来,最多的还是山。

文学网(2020年01月)

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了作者游玩地点、着装,贯穿全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第一段通过史书“记载”,开篇点题,交待了“游屐”由来,激发阅读兴趣。

C.第④段加点词“数次”,写出了作者游灯台架次数之多,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也暗示了灯台架之美。

D.第⑧段加点词“绰绰约约”,运用叠词,写出了须根与水中倒影交互错杂,歪歪斜斜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不满、厌倦。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至第⑪段的中心。

3.简要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长沙过贾谊宅》: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⑤《渔家傲  秋思》: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⑥《我爱这土地》:……打击着的土地,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⑦《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吾有甚于死者。

⑧《醉翁亭记》一文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⑨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纪念日。十二年间,满目疮痍的汶川在国家政策扶持、人民团结互助下,涅槃重生,焕然一新,正可谓:“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D.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C.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再发生,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D.近几年,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累计涨幅超过4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已经出现了亏损。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夏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三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绿色休闲山庄了。

A.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B.可看水中腾雾 可观石上生云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C.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D.可看水中腾雾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