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

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      烂绽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精suí)  炫  寻:┐  一  一  一  亅  丶

B.精suǐ)  绚  寻:┐  一  一  一  亅  丶

C.精suí)  绚  寻:┐  一  一  一  丶  亅

D.精suǐ)  炫  寻:┐  一  一  一  丶  亅

(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历久弥新”这一成语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3)小组一位同学为发言稿写了诵读脚本,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甲)句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更”字应重读,以强调中国是“实践者”。

(乙)句釆用对偶句式,富于节奏美,所以两个语句的语速要一疾一徐,读出明显的对比变化。

(丙)句釆用长短句。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长句舒缓,结尾总结升华,语调渐趋昂扬。

2.下面是“海纳百川——文化的包容”课题组同学准备的线上交流稿件。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①        。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社会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世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正是其源远流长的结果

(1)依据上下文,在①②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     天下为公

B.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         天下为公

C.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     与人为善

D.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         与人为善

(2)作为总结句,文段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远益清——文化的远播”课题组找到这样一则新闻稿。阅读文稿,完成小题。

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全世界引起关注,杜甫                  

“尽管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传统,中国的文学历史却常常被忽视。”从《卫报》 对这部纪录片的推介可以看出一般英国观众对于杜甫的陌生。于是,BBC推出本片,第一次以纪录片形式将“诗圣”杜甫展示给国外观众。

在这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BBC对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称中国的诗歌传统早于荷马史诗,“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文明像中国那样优雅,有文化”。片中还毫不吝啬地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认为“没有任何一位西方诗人能与杜甫之于中国的地位相比拟,因为他的灵魂和作品是如此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中,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沿着杜甫的足迹,寻访巩义、洛阳、西安、成都、长沙等地,从杜甫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这位中国“诗圣”的一生。

(1)导语是消息的核心。写好导语要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要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说话。阅读新闻稿,根据内容,在导语中画横线处补写语句,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得到极高的赞誉

B.第一次被以纪录片的方式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

C.超越了任何一位西方诗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2)下面是三幅写有杜甫诗作或诗句的书法作品,如果让你选取其中一幅作为该纪录片的片头,体现该片对杜甫及其作品的理解,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书体特点和你对诗句的理解,简要说明理由。

(甲)         (乙)                  (丙)

我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B (2)(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却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3)乙 2. (1)A (2)将“源远流长”改为“海纳百川”(或“百川归海”“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等) 3. (1)B (2)示例一:甲 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杜甫刚直方正的品格,这首诗将个人的老病孤独和国家战乱的时局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杜甫诗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特点。 示例二:乙 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古朴的风格是杜甫士大夫精神的象征,这句诗写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是其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 示例三:丙 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了杜甫青年时代希望登顶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这也是杜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的体现。 【解析】 1. (1)精髓(suǐ),应读第三声,绚烂:读音为xuàn làn,是指浓烈繁华,绚丽多彩。寻的笔顺应为:一 一 一 亅 丶,寻字的笔顺规则是:先上后下,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故选B。 (2)历久弥新:弥,更加,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这里是正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交流融合,才使得中华文化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3)乙句,“两个语句的语速要一疾一徐,读出明显的对比变化。”错误,句子前后不是对比关系,是并列关系,语速要一徐一疾,重读“多彩”“丰富”,强调突出“文明”的特色。故选乙。 2. (1)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前一句“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后一句“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可知都是谈“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排除BD,“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与人为善”意思是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天下为公”指的是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符合语境,排除C,故选A。 (2)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海纳百川: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文段谈论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并没有写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将“源远流长”改为“海纳百川”或者“兼容并包”。 3. (1)考查根据语境补写消息的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根据第②段的“于是,BBC推出本片,第一次以纪录片形式将‘诗圣’杜甫展示给国外观众。”可知选择B项是最合适的,AC两项有些以偏概全。故选B。 (2)考查对书法的欣赏和诗句的理解。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甲图的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的字体,写的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乙图的字体,典雅、庄重、古朴,是隶书的字体,书写的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也是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的体现。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丙图是行书字体,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筋力老健,风骨洒落,书写的是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以“多一点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面是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

上面语段中,少年先锋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内容

《西游记》

菩萨道:“你有甚么兵器?”(1)______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胳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2)《____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朝花夕拾》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3)_______,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4)《____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查看答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以下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中国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而食品质量安全则是一直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六个超市蔬菜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概况表

超市名称

样品数量

测出农残样品数量

测出农残样品数量所占比例

含有混合农残5种以上的样品数量

含有混合农残5种以上的样品数量所占比例

沃尔玛

30

24

80%

15

505

永辉

20

18

90%

11

55%

家乐福

30

27

90%

15

50%

物美

10

9

90%

6

60%

华润万家

20

18

90%

12

60%

联华

9

7

78%

2

20%

 

 

(材料三)

一些企业超量、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面粉中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在腌莱中超标量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等。

(材料四) 

食品工业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引进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原料,应用新型食品包装材料,运用食品辐照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艺等,研究人员对这些新工艺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能还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可能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不能揭示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相关材料,简要概括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原本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岳老师和小病号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她心想“小病号,首先是个病人呀!”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⑧小病号就要去北京的那天早晨,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却清楚地知道,小病号已经理解了自己的心意。她又开始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 ,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原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丝红晕。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病房里,岳老师和小病号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B.第②自然段“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这句话中“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C.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D.小病号转院去北京的那天早晨,他跟岳老师道别。岳老师将已经编写完整、装订精美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口袋里,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跟他挥手。

E.在文章中,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岳老师在自己上班的学校里忘我工作的事迹,表达了全文主旨:赞美岳老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