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明人袁宏道云:“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见仁见智,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②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对生活有爱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轰动一时,流传甚广。因生活拮据,苏轼还辟地耕种,并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③有趣的人,因为对外界充满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能“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所以有了常人所没有的“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因此变得妙趣横生,他在《浮生六记》中写道:“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若非对生活充满好奇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

④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治疗口疮的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生病时再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有趣的人,会选择,会珍惜,深藏生活的大智慧。

⑤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时以“斗图”为乐,从各类虚拟游戏中寻求所谓的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放下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屏幕”之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苏轼、沈复和鲁迅,多发现、挖掘生活之趣味,多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有料,让生活丰富多彩。

梁启超说:“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有趣的人不得过且过,不违背本心,生活就越过越有价值。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选自2018年5月《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有趣的人的“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

3.第⑤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则,扩写成一段话,论证第⑥段画线句。

①陶渊明+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②欧阳修+被贬滁州与民同乐

③海伦凯勒+努力探寻生命乐趣

 

1.有趣的人不苟且(或有趣的人不得过且过,不违背本心,生活就越过越有价值) 2.①对生活抱有大爱;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③深藏生活大智慧 3.对比论证,把现代年轻人的“屏幕”之趣与苏轼、沈复和鲁迅的真趣进行对比,强调我们应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真趣 4.示例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官职归隐田园,亲自劳作来维持生活,并以此为乐,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成美好有趣的诗篇,成就自我; 示例②:欧阳修不因被贬而消沉,他寄情山水,设宴与民同乐,并将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生活安乐,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示例③:海伦·凯勒虽自幼残疾,但并没有放弃自我。她喜欢漫步田野,划独木舟,她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解析】 1.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题目或结尾段落的语句:有趣的人不苟且(或有趣的人不得过且过,不违背本心,生活就越过越有价值)。 2.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注意本题限定了范围②~④段。结合内容,从“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趣的人,因为对外界充满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有趣的人,会选择,会珍惜,深藏生活的大智慧。”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3.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本段中,作者首先指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时以“斗图”为乐,从各类虚拟游戏中寻求所谓的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放下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些人属于“屏幕”之趣;然后又举出苏轼、沈复和鲁迅的例子,“不妨学学苏轼、沈复和鲁迅,多发现、挖掘生活之趣味,多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有料,让生活丰富多彩。”,他们这种真趣和前面的“屏幕”之趣形成对比,告诉我们应该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真趣。属于对比论证。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补写论据和扩写能力。首先明确划线句的观点,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材料进行扩写,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去写 。扩写的时候注意扣住观点,为证明观点服务。划线句的观点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扩写注意突出三个人物有什么样的趣味,怎样实现了人生价值。如陶渊明以归隐田园为乐,并写下许多著名诗词,实现了人生价值;欧阳修以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乐,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海伦·凯勒虽然残疾,但是热爱生命,努力拼搏,尽情的享受生活,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据此选择其一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佁然:

(2)以其境过          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第②段的潭水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作者如何写出这一特点的。

4.作者在前文写“乐”,为何却在文末流露出“凄”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试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乘风破浪       扬帆起航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朝花夕拾》中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A.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C.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D.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1)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片段(    )(字母)中的            (人名)。

(2)请简要评价你所选择的人物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3月2日,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网络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宣布上线试运行,各项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1.请阅读下面这则消息,为它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标题:                           

4月24日,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针对各州市工作人员的“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相关技术培训班在昆明开班。此培训班的开办,旨在解决各州市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数据对接、数据采集、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系统高效地推进各项目建设。省旅发委信息中心主任朱伟出席开班仪式,云南省各州市旅发委相关人员以及旅游企业、景区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2.西山龙门景区是本次“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试运行点之一。某游客在游览时需要智能语音讲解,作为志愿者,请你结合下图向他(她)介绍如何获取相关服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