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知识酷热难行。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节选自《水浒传》,有删节)

(1)请根据小说前文情节,说出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目的。

(2)节选文段反映出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3)节选文段多次描写天气炎热有何作用?

 

(1)给岳父太师蔡京送十万贯金珠宝贝庆寿。 (2)精明能干(谨小慎微)、粗暴蛮横。 (3)渲染气氛,交代人物活动场景,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买酒吃埋下伏笔。 【解析】 (1)在唐、宋时期,“生辰纲”特指由编队押运的大量成批生日礼物。《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的就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的价值十万贯金珠宝贝。梁中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杨志感恩,然后去帮他青果锅,当炮灰。 (2)杨志的精明、謹慎、能干表现在:因其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接受任务时,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便对相关事宜作精心安排一一首先要求一行人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以免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カ,以防内部不和,被“威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不断更改行路的时间,坚决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千方百计阻拦兵士买酒喝等。他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集中表现在:他太过看重这一次的任务,惟恐有失,使自己封妻荫子的愿望落空,使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 (3)解答此题可从起到演染气氛,描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等方面去思考。反复写天气闷热准熬,更加突出了挑担军汉们的热和渴,为后面写有酒挑到眼前,军汉们急于要喝酒的情节奠定了基础·使最后成功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结局更加显得水到渠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徜徉书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积淀,又能够引领成长,让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____________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让我们体会到,在____________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品质;读老舍的《__________》,我们有所了【解析】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读
__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我们有所理【解析】
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查看答案

某班将开展以“走近经典阅读,走近书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可见,体悟经典之美是经典作品的功能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把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到我们的基因里。

(材料二)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然而,经典作品的功能又不止于继承传统文化。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经典作品的又一个功能就是使阅读者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的变化。

(材料三)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材料四)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1.(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概括出经典作品具有哪些功能。

(2)材料三是一则关于班级活动的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请根据材料四反映出来的情况,写出两点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燃烧的木棉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满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钓,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这些绽放于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是那样的惹人喜爱!木棉花执着地陪伴着金沙江,让一路奔行的金沙江不再感到疲惫。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天,木棉花总会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有了木棉花如此艳丽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

④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里,木棉花绽放着满树的鲜红。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更给生活增添很多生动和温情。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以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和村庄两相厮守。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在喧闹了春光之后,木棉花便会被摘下、晒干,用来当作枕芯或是成为味蕾上的诱惑。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过些时候,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感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它开花时令人赏心悦目,当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有删改)

1.依据文章③~⑤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木棉花的特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木棉花执着地陪伴着金沙江,让一路奔行的金沙江不再感到疲惫。

3.第⑦段中“在目光所及之内”和“在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B.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

C.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

D.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情感浓烈,生动形象地写出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的湍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金沙江壮美奇观的赞叹之情。

E.本文具体描写出滇西北高原让金沙江具有了重叠层次和流动质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金沙江穿行路线图里没有木棉花身影的惋惜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奇遇

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良闲从容步游下邳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老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3.结合张良的奇遇,用自己的话简述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7)陆游去职回乡,在《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