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甲]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甲]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乙]那驸马见不停当,在山前打个滚,又现了本像,展开翅,旋绕飞腾。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

请你结合原著,简要说说[甲] [乙]两个选段中,二郎神两次作战的原因。

 

【甲】选段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乙】选段中九头虫在祭赛国下了场血雨,盗走舍利子佛宝,孙悟空、猪八戒前去捉妖取宝,二郎神打猎偶遇助战降妖。 【解析】 甲选段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反出天庭,李靖率十万天兵天将不能降服。观音向玉帝推荐了二郎神,于是玉帝派二郎神下界捉拿孙悟空,后被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所伤,失手被擒。乙选段中九头虫在祭赛国下了一场血雨,污了佛宝舍利子,趁机将其盗走,悟空与八戒被唐僧派去捉妖取宝。偶遇二郎神打猎,于是助战悟空捉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那里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革命引路人_ (1)__; 有《傅雷家书》中,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谆谆教导儿子_ (2) 和傅敏的傅雷; 有《简·爱》中虽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敢于追求、也为了尊严敢于拒绝桑菲尔德庄园男主人_ (3) 的女主人公简·爱;有《儒林外史》中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利禄,甚至连皇上朱元璋来征召也不应,隐居会稽山的__ (4) 。 会晤经典,与人物对话,愿我们从名著中获取无尽的人生启迪与智慧。

(1) 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津津中学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 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 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一-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 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事实说明,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

[材料四]

1978 -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统计图(单位:千万)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2000 年

2010年

2017年

人口

77.0

76.5

65.8

46.2

16.5

3.0

 

 

注:按照2010年贫困的标准统计。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扶贫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请你根据[材料四],写出自己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一针一线皆关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一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承担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3.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 是否可以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写父亲“拜师学裁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也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B.文章第⑥段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主要是为了记录收人布料、量体裁衣的一些数据 。

C.文章第⑦⑧段中“咔哧,咔哧,咔哧”“咔”“咚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裁剪技艺的高超。

D.文章第⑫段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仅缝纫裁剪的技艺好,而且人品高尚。

E.作者对农村生活非常地熟悉,选取的事件典型,反映出农民的心理、人情,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节选自《墨庄漫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此时,被罢相居住在金陵(今南京)。②乞:给。③幞()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④弊恶: 破旧。⑤粲(càn)然:鲜明、显著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吴举之复于壁     置: ___________ (2)乞归遗父    汝: 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3.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退居金陵”的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 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自己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