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参与考察中国疫情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         ,并强调“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世卫组织建议,现在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各国之间真正的团结与合作对于解决新冠肺炎的共同威胁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当此之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国际社会          、携手抗疫。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努力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及时向包括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引物和探针,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开展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方案。在疫情基本控制后,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技术、物资,帮助他们共抗疫情。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总结性的句话,作为上面两段文字的结束。

 

(1)行之有效 同舟共济 (2)中国战“疫”,在务实行动中尽显大国担当。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词语的能力。补写词语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还要结合一些暗示性的词语,如关联词语的提示。第一空,结合上文“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和下文“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来分析可知,中国采取的应对疫情的策略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可见中国抗疫的方法是可取的,有效果的,所以“世界需要中国经验”。据此分析,可以填写“行之有效”。第二空,结合上文理解,“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意思是中国会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不会弃之不顾,所以,可以填写“同舟共济”或“风雨同舟”。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这段话,第一段写的是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国的抗疫提供了经验,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第二段写的是疫情向世界各国蔓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方案,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技术、物资,帮助他们共抗疫情。据此分析可概括为:中国协同国际社会共同抗疫,在务实中展现大国担当。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烦琐  迷惘  尴尬  油然而生  潸然泪下”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而选择人间,看出他旷达乐观的胸怀。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表现了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思考。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达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缠绵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今齐地/方千里

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林霏开    环而攻之不胜

B.醉能同乐      真无马耶

C.山间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

D.醒能述文者    徒有先生也

3.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一片蔚蓝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欢乐。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