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2019年2月,昆明荣登“美好生活指数最高城市”榜单...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2019年2月,昆明荣登“美好生活指数最高城市”榜单,魅力昆明再一次亮相全国。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里才能感受到美好呢?昆明——一座鲜花常开、天朗气清激情四射的城市给了我们答案。

②一朵绽放的鲜花足以温暖。美好的生活就是依山而居,傍花为邻。“波光滟三千顷,四季看花花不老”,昆明大地千亩红山,绿树丛生,五百里滇池风光旖旎,花木扶疏。各色鲜花带着早春的气息竞相绽放:茉莉娇素,杜鹃浓重,樱花妩媚,郁金香炽烈。徜徉花海,花儿璨,蜂飞蝶舞,清香泌人。

③一片多彩的天空足以幸福一座城。美好的生活就是以彩云为旋律,以蓝天为曲。高原上的昆明,或许离澄澈的蓝天太近,举手可触灵霄基石。灵霄之上,仙娥终日施霞织云。于是,昆明的上空时常会现出玄幻绮丽的壮景。镶着金银边的云层不断地翻动着,有时像初春山间即将消融的雪,有时像盛夏湖面悄然盛开的荷,            ,有时像隆冬风中微微舞动的旗。极目远眺,蓝天高远,彩云蹁跹,风光醉人。

④一种积极的心态足以活跃一座城。美好的生活就是让心儿享受自由,让生命充满多种可能。秘境M60文化创意园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基地,一群热情奔放、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汇聚于此。创意的火花无时无刻在这里迸发。“上合”昆明马拉松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那些渴望与活力邂的人们,用奔跑的方式感受昆明的心跳和速度……生活在昆明这样一座美好的城市里,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请用正楷将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滟(   )(2)璨  (   ) (3)曲(   )(4)邂(   )

(3)第②④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相似。

 

 

(1)间架结构要合理 (2)liàn cuǐ diào hòu (3)一朵绽放的鲜花足以温暖一座城;创意的火花无时无刻不在这里迸发。 (4)示例一:有时像深秋篱边灿烂怒放的菊; 例二:有时像残秋树上翩翩飘落的叶。 【解析】 (1)正楷字,指的是横平竖直、方正、楞角分明、无顿笔的字体。写的时候要横写平、竖写直、撇如横、捺如竖、折宜方、钓宜直、点如捺。在田字格中书写,注意字体在格中间,字体不挨田字格的四条边。 (2)汉语拼音书写要正确、规范。“潋”四声;“璀”平舌音;“调”多音字,名词,乐曲,乐谱,读“diào”;“逅”音调写在“o”上。 (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②段“一朵绽放的鲜花足以温暖”,成分残缺,缺宾语,在“温暖”后边补充宾语“一座城”。④段“创意的火花无时无刻在这里迸发”,词语运用不当,“无时无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在“无时无刻”后边加“不”。 (4)情境补写。内容要协调一致,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从上下文可知,要补写的是秋天的景物。示例:有时像初秋树上渐渐成熟的果,有时像深秋草上渐渐凝结的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某种限制、束缚中感到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张金刚的《老食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切与家常餐食有关的器物,我都爱笼而统之地称为食器。它们次第聚拢来,成为家里一员,忠实乖灵地服从主人调遣,分工明确又精诚团结地奉出一日三餐,给养祖孙数代。岁月无痕滑过,可经年的老食器却留刻下岁月的印痕,升腾着温度,默述着故事;弥散的,是家的味道。

②每当给老家添换锅碗瓢勺、坛罐箅筐,父母都会感叹:这些老物件儿跟了我们几十年,对了脾气、用着上手,不用换。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说:等旧的坏了,再用!我知道,父母与那些散落老屋各个角落的老食器生了感情。

③一沟的枣树,死了数棵。爷爷蹲下来,用枯槁的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鬼子时还养过八路军,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又几天,锯斫、锛凿、拼接、打磨,做了案板、擀面杖、小凳子数套,分给父亲、叔伯。

④我家的那套,还在用。每次回家,母亲便取出缸内的腌肉、拔来应时的蔬菜,用略钝了的老铁刀,将枣木案板剁得当当响,全村人都能知道我家要包饺子。我略带嫌弃地说:这案板都凹陷了,还剁出了木屑,该换了。母亲拍拍我:你就是吃着这木屑肉馅儿长大的,看多壮实!我憨憨一笑。两块枣木拼成的面案板,接缝处或存了硬面渣,或透着光,却与擀面杖一样溜光水滑。两相碰撞,“嘎噔嘎噔”十分悦耳,甩出张张饺子皮儿。

⑤院中,山里采来的石块、石板架成的简易餐桌,早被蹭得没了棱角;三把枣木小凳摆上,面儿凹了、腿儿细了、楔儿松了,却还稳当;几个磕了沿儿的蓝纹瓷碗、团花盘子,盛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催开了父母和我的脸庞。不变的食器、不变的情景、不变的亲人,一如昨日的昨日,可悄然间父母已年过七旬,我也已是中年;随饺子咽下的,更是不忍触及的种种。

⑥秋后的高粱,高挺着秆子、穗子,在田间招摇。放倒,砍穗,收秆,晾晒,又是一季丰收。父亲挑粗壮的高粱秆,一根根码在原木特制的箅床上,用麻绳缠好,制成蒸馒头用的蒸箅、压豆腐用的压箅;母亲选细滑的高粱秆,一根根用长针细线穿起,制成放食品用的箅排、盖锅瓮用的箅盖。褪去高粱粒的穗子,顺溜硬朗,绑成刷锅用的炊帚;浸泡过的白高粱秆,绵软干净,编成淘菜用的小筐……高粱穗秆食器,朴素、耐用,自然环保,很是称心。

⑦每个忙年的腊月,便是这些食器的秀场。蒸箅架在铁锅中,经过火烧水蒸,奉出暄腾、喷香的馒头、包子、年糕,晾于箅排上;在其与高粱秆接触的一面,自然烙上箅排的纹路,道道凹凸起伏的箅子印儿清晰、亲切。压好的豆腐,卧在压箅上,柔白细嫩;切条儿油炸至金黄,蘸盐码于瓮中,用箅盖盖好,炖菜以用。摊好的煎饼,叠成方形,摆在箅排上晒干摞好;与肥肠、排骨汤搭配泡食,是冬季暖心暖胃的绝佳美食。破了补,坏了换,一批批高粱秆老食器用下来,彻底将土地、庄稼、三餐、农人,紧密连在一起,相伴昼夜寒暑,不离不弃。

⑧年岁愈长,愈发想常回家看看,吃顿娘做的饭。母亲塌腰佝背,与帮厨的父亲默契配合。用磨短的铁铲,翻烙几张油津津、黄澄澄的葱花饼;用磨细的长擀面杖,擀一顿柔长劲道的手擀面;用磨成月牙儿的铝勺,搅动那口老铁锅,慢熬一锅甜香的南瓜红豆玉米糁粥;用磨得光滑的饸饹床,轧一次红薯榆皮面饸饹,爽爽地来上两大碗解馋……猛地发现,只有经年的老食器,才能做出母亲的味道,盛满家乡的温暖。

⑨慢慢,父母老了,心气儿淡了,有些老食器渐次被时光贴上了封条。不养猪了,那个曾盛满新鲜猪肉的肉篓,根根荆条已然脱落、枯朽;菜种少了,那些曾腌满酸爽泡菜的坛子、罐子,都闲弃在院角、墙角,落入枝叶,沾了泥垢;时代变了,那些曾被村里人抢占的石碾、石磨,曾被颠晃摇摆筛出面粉的粗细面箩,曾被家人焐着烧烤土豆、花生的火盆,曾被端在手上舀水舀米舀面的天然葫芦瓢,曾被捧在手里盛水盛饭盛汤的搪瓷缸、铝饭盒,都退出了舞台,孤独落寞地散落村里,或永远消失……

⑩那次下乡,进一农家讨水喝。大妈正忙着为探亲归家的儿子做石磨豆腐,老土灶上的老铁锅里熬着乳白的豆汁,热气翻涌、豆香弥漫,院角的石磨还沾着道道豆糊;闻讯回家的大姐又燃起三爪儿小泥炉,架起铁鏊,为弟弟摊做金黄的发面饼。见我们来,大妈盛上鲜美的豆汁,大姐端来喷香的面饼,热情招待,我们边吃边看着一家人温情地忙活。那些尘封的老食器,因孩子的归家再次隆重登场,点亮了久违的亲情。

⑪一道道食器,或是自制、或是买得,或是祖传、或是新置,或是朴拙、或是精致,或是蒙尘、或是锃亮,皆为每家日常生活的必需。盘点细数老家里的老食器,不禁泪眼蒙眬:美食消散,食器仍在;加工、炊煮、盛放、进食、贮藏,沉默无言的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辛勤劳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养人的汤菜饭食,打理着寻常日子,滋养了数代家人。

1.阅读全文后,完成下列表格。

老食器

事件

枣树案板

包饺子

简易餐桌、枣木小凳、蓝纹瓷碗、团花盘子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腊月制作食物

铁铲、长擀面杖、铝勺、老铁锅、饸饹床

回家看父母,体验母亲的味道

石磨、小泥炉

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爷爷蹲下来,用枯槁的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鬼子时还养过八路军,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全文通过写老食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将老食器写得富有人情味,既统领了全文,又为文章定下了热情欢快的感情基调。

B.第②段“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一句中,一个“硬”一个“塞”形成行为上的反差,更突出父母对老食器的感情。

C.第④段作者两次写使用老食器的声音(“当当响”“嘎噔嘎噔”)既写出动作的娴熟,也衬托出人物愉悦的心情。

D.作者在第⑪段说“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这里的“满血复活”是指“食器”曾经充满活力,发挥重要作用。

4.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豆麦之香或稻禾之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相似的描写角度各自表现的不同作用。

(链接)

材料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

材料二: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查看答案

阅读章剑华的《喜欢“佛系”更赞赏“燃系”》(有改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与年轻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给我留下一个新的好印象:这些青年学子大多还是很可爱的,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他们当中有的属“佛系”,有的是“燃系”,有的正由“佛系”走向“燃系”。

②“佛系”主要指一些青年人崇尚一切随缘、不太走心、不争不夺、不麻烦于人、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与“佛系”不同,“燃系”青年敢说敢做,喜欢的就去努力争取;有理想,对未来充满期望和信心;敢于面对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曲折,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③我就曾经是一位“燃系青年”。有一本书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极大,那就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成为我年轻时代的座右铭,它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的成长。

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正好就在这四十年。这四十年,我们的国家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有幸亲历和参与其中,也燃烧过、奋斗过。虽然我没有能够作出什么特别大的贡献,但也算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

⑤回首往事,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事非经过不知其难,人无精神不会奋斗。

⑥如今时代不同,年轻人的观念也不同。许多青年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成“佛系”。在我看来,那些“佛系青年”,颇有可爱之处,但总有些可惜。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青春时光,怎么能满足现状、随遇而安呢?怎么能贪图安逸、看淡一切呢?怎么能回避竞争、不去奋斗呢?

⑦唯有奋斗,才有成就。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成就了人生。奋斗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奋斗是青春的最高礼赞。

⑧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我们的青年人,切不可放弃奋斗,甘当“佛系”,而应当积极进取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燃烧自己,点亮人生,照亮社会。

⑨年轻人,做一名新时代的“燃系青年”吧!

1.结合原文,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佛系”“燃系”的意思。

2.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在论证上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把“大家伙”装进包里》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孙悟空盗来芭蕉扇,误念了咒语变得很大,不易携带,而且十分显眼,牛魔王远远就发现了,便悄悄追了上来,从悟空手中又骗了回去。的确,东西大了很麻烦,家用电器太大占地方不说,不能随身使用;所以,缩小产品体积,是当今流行的设计理念。装在裤兜里的洗衣机就体现了这一点。

②出差旅行穿脏了衣服,却没有在家洗起来方便。(A)这个比巴掌还小的家伙——微鱼超声波洗衣机,可以放到裤兜里,随时随地来清除衣服上的污垢。

③微鱼没有洗涤筒,没有排水管,没有电线,没有按钮,采用数据线充电,电充满后,可连续工作3小时。家庭主妇洗床上用品,无须中途充电。它除了去污,还能杀菌。微鱼靠智能环境判断,只要放入水中,就自动开启,洗衣过程无需人工看护,40分钟后自动关机。一次能洗净2公斤的衣物。

④传统的洗衣机是靠马达带动水流,让衣物与水、筒壁撞击、摩擦,利用洗涤剂使污垢从衣服上分离。而微鱼采用的是超声波技术,利用高频振动,击碎、氧化、分解衣物上的污垢,最终使污物从衣服上脱离掉。这种洗涤方法,不但能剔除顽固的污渍,还不损伤衣服,能达到理想的除污和杀菌效果。

⑤微鱼发出的超声波,不在人耳感知范围;所以,不会产生传统洗衣机烦人隆隆声,安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且,十分节能,(B)每月耗电量仅0.3度左右。

(选自《科学大众》,有改动)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2.从A、B两处画线句选取一句,说说该句在说明上的特点。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微鱼超声波洗衣机相比较于传统洗衣机有哪些优点。

 

查看答案

阅读司马迁的《伍胥列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注)①选自《史记》。②适:到。③会:准备就绪。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伍胥至宋_______

自私欲杀其从者_______

③伍胥_______

④此剑百金_______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例句:楚国

A.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B.往女家(《富贵不能淫》)

C.公与乘(《曹刿论战》)         D.夫君子行(《诫子书》)

2.用“/”为下句划分朗读节奏(两处)。

郑 定 公 与 子 产 诛 杀 太 子 建

3.翻译下列句子。

(1)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太子建和渔父中任选一人,分析其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