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大小“李杜”的诗歌流传久远,几乎见证了唐朝从盛到衰的过程,他们的诗各有特色: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他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一句,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疾苦,《春望》中,他借“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战乱中亲人离散,家书难得的现实;李商隐的诗情思婉转、声调和美,他在《无题》中巧用谐音,借“_____,______”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杜牧的诗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赤壁》中,他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在“_____,_____”的议论中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电影《流浪地球》传达了一种将全人类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与儒家学派庄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类似。
B.“高山流水”讲述朋友之情,“教学相长”阐述学习之法,这两个成语分别出自《列子》和《礼记》。
C.《卖白菜》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我”少年时随母亲卖白菜一事,表现了母亲的淳朴勤劳和坚韧诚信的品格。
D.雨果和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有《名人传》。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斑斓 萎谢 屏障 纵横绝荡 卷帙浩繁 ______改为______
(2)遗撼 躁动 疲惫 邪魔鬼祟 不计其数 ______改为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2019年2月,昆明荣登“美好生活指数最高城市”榜单,魅力昆明再一次亮相全国。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里才能感受到美好呢?昆明——一座鲜花常开、天朗气清、激情四射的城市给了我们答案。
②一朵绽放的鲜花足以温暖。美好的生活就是依山而居,傍花为邻。“波光潋滟三千顷,四季看花花不老”,昆明大地千亩红山,绿树丛生,五百里滇池风光旖旎,花木扶疏。各色鲜花带着早春的气息竞相绽放:茉莉娇素,杜鹃浓重,樱花妩媚,郁金香炽烈。徜徉花海,花儿璀璨,蜂飞蝶舞,清香泌人。
③一片多彩的天空足以幸福一座城。美好的生活就是以彩云为旋律,以蓝天为曲调。高原上的昆明,或许离澄澈的蓝天太近,举手可触灵霄基石。灵霄之上,仙娥终日施霞织云。于是,昆明的上空时常会现出玄幻绮丽的壮景。镶着金银边的云层不断地翻动着,有时像初春山间即将消融的雪,有时像盛夏湖面悄然盛开的荷, ,有时像隆冬风中微微舞动的旗。极目远眺,蓝天高远,彩云蹁跹,风光醉人。
④一种积极的心态足以活跃一座城。美好的生活就是让心儿享受自由,让生命充满多种可能。秘境M60文化创意园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基地,一群热情奔放、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汇聚于此。创意的火花无时无刻在这里迸发。“上合”昆明马拉松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那些渴望与活力邂逅的人们,用奔跑的方式感受昆明的心跳和速度……生活在昆明这样一座美好的城市里,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请用正楷将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潋滟( )(2)璀璨 ( ) (3)曲调( )(4)邂逅( )
(3)第②④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相似。
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某种限制、束缚中感到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张金刚的《老食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切与家常餐食有关的器物,我都爱笼而统之地称为食器。它们次第聚拢来,成为家里一员,忠实乖灵地服从主人调遣,分工明确又精诚团结地奉出一日三餐,给养祖孙数代。岁月无痕滑过,可经年的老食器却留刻下岁月的印痕,升腾着温度,默述着故事;弥散的,是家的味道。
②每当给老家添换锅碗瓢勺、坛罐箅筐,父母都会感叹:这些老物件儿跟了我们几十年,对了脾气、用着上手,不用换。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说:等旧的坏了,再用!我知道,父母与那些散落老屋各个角落的老食器生了感情。
③一沟的枣树,死了数棵。爷爷蹲下来,用枯槁的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鬼子时还养过八路军,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又几天,锯斫、锛凿、拼接、打磨,做了案板、擀面杖、小凳子数套,分给父亲、叔伯。
④我家的那套,还在用。每次回家,母亲便取出缸内的腌肉、拔来应时的蔬菜,用略钝了的老铁刀,将枣木案板剁得当当响,全村人都能知道我家要包饺子。我略带嫌弃地说:这案板都凹陷了,还剁出了木屑,该换了。母亲拍拍我:你就是吃着这木屑肉馅儿长大的,看多壮实!我憨憨一笑。两块枣木拼成的面案板,接缝处或存了硬面渣,或透着光,却与擀面杖一样溜光水滑。两相碰撞,“嘎噔嘎噔”十分悦耳,甩出张张饺子皮儿。
⑤院中,山里采来的石块、石板架成的简易餐桌,早被蹭得没了棱角;三把枣木小凳摆上,面儿凹了、腿儿细了、楔儿松了,却还稳当;几个磕了沿儿的蓝纹瓷碗、团花盘子,盛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催开了父母和我的脸庞。不变的食器、不变的情景、不变的亲人,一如昨日的昨日,可悄然间父母已年过七旬,我也已是中年;随饺子咽下的,更是不忍触及的种种。
⑥秋后的高粱,高挺着秆子、穗子,在田间招摇。放倒,砍穗,收秆,晾晒,又是一季丰收。父亲挑粗壮的高粱秆,一根根码在原木特制的箅床上,用麻绳缠好,制成蒸馒头用的蒸箅、压豆腐用的压箅;母亲选细滑的高粱秆,一根根用长针细线穿起,制成放食品用的箅排、盖锅瓮用的箅盖。褪去高粱粒的穗子,顺溜硬朗,绑成刷锅用的炊帚;浸泡过的白高粱秆,绵软干净,编成淘菜用的小筐……高粱穗秆食器,朴素、耐用,自然环保,很是称心。
⑦每个忙年的腊月,便是这些食器的秀场。蒸箅架在铁锅中,经过火烧水蒸,奉出暄腾、喷香的馒头、包子、年糕,晾于箅排上;在其与高粱秆接触的一面,自然烙上箅排的纹路,道道凹凸起伏的箅子印儿清晰、亲切。压好的豆腐,卧在压箅上,柔白细嫩;切条儿油炸至金黄,蘸盐码于瓮中,用箅盖盖好,炖菜以用。摊好的煎饼,叠成方形,摆在箅排上晒干摞好;与肥肠、排骨汤搭配泡食,是冬季暖心暖胃的绝佳美食。破了补,坏了换,一批批高粱秆老食器用下来,彻底将土地、庄稼、三餐、农人,紧密连在一起,相伴昼夜寒暑,不离不弃。
⑧年岁愈长,愈发想常回家看看,吃顿娘做的饭。母亲塌腰佝背,与帮厨的父亲默契配合。用磨短的铁铲,翻烙几张油津津、黄澄澄的葱花饼;用磨细的长擀面杖,擀一顿柔长劲道的手擀面;用磨成月牙儿的铝勺,搅动那口老铁锅,慢熬一锅甜香的南瓜红豆玉米糁粥;用磨得光滑的饸饹床,轧一次红薯榆皮面饸饹,爽爽地来上两大碗解馋……猛地发现,只有经年的老食器,才能做出母亲的味道,盛满家乡的温暖。
⑨慢慢,父母老了,心气儿淡了,有些老食器渐次被时光贴上了封条。不养猪了,那个曾盛满新鲜猪肉的肉篓,根根荆条已然脱落、枯朽;菜种少了,那些曾腌满酸爽泡菜的坛子、罐子,都闲弃在院角、墙角,落入枝叶,沾了泥垢;时代变了,那些曾被村里人抢占的石碾、石磨,曾被颠晃摇摆筛出面粉的粗细面箩,曾被家人焐着烧烤土豆、花生的火盆,曾被端在手上舀水舀米舀面的天然葫芦瓢,曾被捧在手里盛水盛饭盛汤的搪瓷缸、铝饭盒,都退出了舞台,孤独落寞地散落村里,或永远消失……
⑩那次下乡,进一农家讨水喝。大妈正忙着为探亲归家的儿子做石磨豆腐,老土灶上的老铁锅里熬着乳白的豆汁,热气翻涌、豆香弥漫,院角的石磨还沾着道道豆糊;闻讯回家的大姐又燃起三爪儿小泥炉,架起铁鏊,为弟弟摊做金黄的发面饼。见我们来,大妈盛上鲜美的豆汁,大姐端来喷香的面饼,热情招待,我们边吃边看着一家人温情地忙活。那些尘封的老食器,因孩子的归家再次隆重登场,点亮了久违的亲情。
⑪一道道食器,或是自制、或是买得,或是祖传、或是新置,或是朴拙、或是精致,或是蒙尘、或是锃亮,皆为每家日常生活的必需。盘点细数老家里的老食器,不禁泪眼蒙眬:美食消散,食器仍在;加工、炊煮、盛放、进食、贮藏,沉默无言的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辛勤劳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养人的汤菜饭食,打理着寻常日子,滋养了数代家人。
1.阅读全文后,完成下列表格。
老食器 | 事件 |
枣树案板 | 包饺子 |
简易餐桌、枣木小凳、蓝纹瓷碗、团花盘子 | ①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 | 腊月制作食物 |
铁铲、长擀面杖、铝勺、老铁锅、饸饹床 | 回家看父母,体验母亲的味道 |
石磨、小泥炉 | ③_______________ |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爷爷蹲下来,用枯槁的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鬼子时还养过八路军,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全文通过写老食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将老食器写得富有人情味,既统领了全文,又为文章定下了热情欢快的感情基调。
B.第②段“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一句中,一个“硬”一个“塞”形成行为上的反差,更突出父母对老食器的感情。
C.第④段作者两次写使用老食器的声音(“当当响”“嘎噔嘎噔”)既写出动作的娴熟,也衬托出人物愉悦的心情。
D.作者在第⑪段说“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这里的“满血复活”是指“食器”曾经充满活力,发挥重要作用。
4.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豆麦之香或稻禾之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相似的描写角度各自表现的不同作用。
(链接)
材料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
材料二: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