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没有目标的生活,不可能精彩。
B.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擦拭)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跑)
C.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强大)。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终年,沥尽心血。
B.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父亲老实厚道顺眼低眉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D.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持之以恒。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diān),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lán);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lòu)。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pī)雳,全体都震忪起来。
D.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lǎn)语,原野上怪涎的狂风。
诗文默写部分。
(1)荡胸生曾云, __________ 。
(2)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4)黄发垂髫,__________。
(5)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6)子曰:“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7)《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12)《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古代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
(15)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
(16)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17)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18)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
(19)不应有恨,____________。
(20)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
(2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22)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
(2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 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 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 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 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 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 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