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的空中楼阁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

    我的空中楼阁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②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④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⑤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⑥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⑦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⑧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⑨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⑩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结合全文,说说“空中楼阁”有哪些特点?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①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 调。 

②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3.文中第⑧段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意蕴深厚,谈谈你的理解。

 

1.树荫笼罩、环境优美,轻灵自由、光线明亮,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 2.①比喻手法,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化静为动,生动描写出小屋给无际的山上增添了生气与情调,是山美丽的点缀,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②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从小屋出去和回到小屋时的轻快与快乐心情,突出小屋之美与对小屋的喜爱之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小屋不仅仅是“物”,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或者“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感情,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解析】 1.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根据第③段中的“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得出:树荫笼罩、环境优美,含蓄而有风度;根据第④段中的“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得出:轻灵自由;根据第⑦段中的“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得出:光线明亮;根据第⑧段中的“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得出: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 2.赏析句子一般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根据①句分析,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结合“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分析,将“小屋”比喻成“风帆、飞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然后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②句结合“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分析,采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结合“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然后运用“强调/突出……,给人留下……印象,表达了……情感”的格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如:突出小屋之美,表达了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3.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通过阅读文本可知,作者以自己居住的一间山上小屋为描写对象,细致刻画了小屋于山的点缀,树对小屋的点缀,小屋的小,小屋的围墙,小屋的光线,小屋出入的环境等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小屋的热爱,对生活的抚爱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是作者由自己的山上小屋而生发出的感悟,在作者心中,这个小屋就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者希望过一种远离尘世,自由快乐的生活,小屋帮助她实现了这一愿望。作者从小屋那里得到了快乐与幸福。作者对小屋的热爱其实是对快乐自由生活的热爱。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感情,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养由基善射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拔矢钩,发不中,前功尽矣。”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注释)①养由基:春秋时期楚国将领,著名的神射手。②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③已,通“以”。④拔:歪斜。钩:弯曲。

1.解释下列横线的词语

柳叶者百步

②左右皆日

③子曰可教射

④前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②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

3.过路人认为养由基射之必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从中蕴含怎样的哲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你所在的班级如果要组织一次爱国名言展示会,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爱国名言。请在下面写出三句爱国名言。

(1)                                  

(2)                                  

(3)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小说中刘四爷的女儿         

(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

(3)大漠风尘日色昏,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5)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6)子曰:______________,而敏于行。

(7)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8)子曰: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但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向吕蒙提出“学”的重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鲁肃的赞叹,也表现了吕蒙因“学”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令人叹服。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回敬鲁肃的一句话,这是因为鲁肃的傲慢和对吕蒙的轻视,才导致吕蒙出此下策。

D.文章以“结友而别”收尾,是因为鲁肃被吕蒙好学和其才略所折服,表明了鲁肃尊敬人才,爱惜人才,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