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请从木兰的家人、战友、织布机、战马等人或物的视角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扩充细节,把这首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电脑重启,运行更平稳;友谊重启,感情更深厚;梦想重启,行动更坚定……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重启。请以“重启”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0年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今天,我们在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时,更应该牢记: 。
(甲)
②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乙)
③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看来,我们每一个人更需要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需要更多一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敬畏母语,敬畏文字,敬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
④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比如,正确使用成语,可以提高语言和文章的水平和档次,而滥用谐音、随意篡改,不仅破坏了语言规范,而且降低了语言和作品的社会效益,实在是得不偿失。
⑤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⑥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融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⑦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有改动)
1.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2019年,《咬文嚼字》发布了“十大语文差错”,“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也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敷衍糊弄的作风。
3.“骑乐无穷”“衣衣不舍”“默默无蚊”……这样的“广告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出现,也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长江涛》,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涛
刘泽民
①去庐山,绕道武汉,是因为与黄鹤楼有约。下了车,已到凌晨,虽然已是全身疲惫不堪,却还没点睡意。在候车室略事休息,就打听去黄鹤楼的车次及发车时间。
②夜色朦胧中就乘第一班车去了武汉港码头。草草地安顿了行装,匆匆地吃了早点,又急急地回到黄鹤楼的脚下。号称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渐渐地在晨曦中现出倩影。啊!不愧是江南名楼,那精美的造型,那橘黄色的色彩和谐出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美,雄踞于蛇山之上,在摩天大楼林立的武汉三镇,依然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③我怀着景仰而又热切的心情,踏着崔颢、李白们的足迹,登上了黄鹤楼。看过粉壁上的几首闪着熠熠光芒的诗,更觉这楼历史悠久,文采飞扬,不同凡响,确实是一颗璀燦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上。
④举目远眺,三镇奇景尽收眼底。也是老天作美,长烟一空,艳阳初照,晴川阁在绿树掩映中眉清目秀;汉阳树在林立的楼群间叠青淌翠;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似乎被冷落了,可也历历在目。孟浩然的孤帆不见了,大概已去了烟波浩渺的扬州。雄伟壮观的江轮,穿梭在宽阔的江面上,雄浑的汽笛鸣奏着时代的雄伟豪迈。武汉长江大桥、二桥横跨南北,锁住一江澄碧。大桥如长虹卧波;二桥在淡蓝色的晨霭中不甘寂寞,耸起两个入云的铁肩,肩着两座金字塔型的剔透的山儿。
⑤江面波澜不惊,一江水无语东流。
⑥我卷在如五彩长龙的人流里,被裹挟着奔跑,终于进入江轮,真正投到朝思暮想的母亲河的怀抱。找好铺位,安顿了行装,又奔到甲板上。虽说是“波澜不惊”,也照样有涛。涛峰不高,不尖,呈沙丘状,瞬息万变。峰上有鳞状波纹,不甚清晰,也瞬息万变。江涛似乎怀着希冀,前呼后拥地奔腾着。
⑦到黄冈,耐着性子也坐不住了。苏轼的一词、二赋激荡着我的心,激起长江一样的涛。
⑧想到要见到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要领略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真真有点不能自已。
⑨于是,江轮在光天化日下前行,没有苏子与客泛的舟儿,没有“出于东山之上”的月儿。那美妙的境界却在脑际幻化出来,天高气爽,苏子邀二三子,乘一叶扁舟,泛于曾“烟焰涨天”的大江之上,御爽爽清风,抱朗朗明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酒酣兴浓中,有“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的扣舷而歌,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的半入青天半入云的余音袅袅,真是进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苏子毕竟豁达,在“羡长江之无穷”的怅然之后,能将其变者与不变者透视,先哲出人生的至理,与“大江东去”的浩歌逸飞千古。
⑩江涛依旧,无“惊涛拍岸”的壮阔,无“卷起千堆雪”的雄奇!
⑪至九江,已过“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望浔阳江头,无殷殷红叶,无瑟瑟荻花;江边,更无仙乐缥缈中的小舟,倒有一高亭耸立于江畔,在如水的月光的笼罩下,露出飞檐翘角的俏丽。人说,那是白司马的琵琶亭。
⑫噫,那湓浦口的小舟,那青衫湿了的司马,那怀抱琵琶的商女,大概都在那神秘的亭里吧!
⑬耳旁似有韶音,一忽儿莺歌燕语,一忽儿如泉咽溪吟,一忽儿如珠落玉应……
⑭江涛依旧,凝神仄耳,却寂寂无声。
⑮大地淌出乳汁,一滴滴汇聚起来,成汩汩小溪,汩汩小溪汇聚起来,成浩浩大江。波涛是大江的脸面,是大江的风景。
⑯长江涛从唐古拉山汹涌而来,汹涌出一支豪壮的歌,汹涌出一幅奇丽的画儿。
⑰长江从洪荒时代汹涌而来,流过荒蛮,汹涌出文明。大浪淘沙,淘尽了芸芸众生,也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
⑱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朵浪花,有的微而又微,有的银光灿灿,千万朵浪花前呼后拥,描绘出一幅辉煌、一幅灿烂、一部春秋!
⑲崔颢是哪朵?李白是哪朵?苏轼是哪朵……
⑳大江无语,回眸一笑,仍在滚滚向前!
(有改动)
1.文章第③一⑭段写了作者以黄鹤楼为起点,沿长江东行,寻找诗文中景象时的所见所感。阅读这部分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游踪及所寻 | 心情或感受 |
登黄鹤楼,寻崔颍、李白诗中景 | ① |
② | 激动、美妙 |
至九江,寻白居易诗中景 | ③ |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⑲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3.本文语言生动、典雅。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语言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玉进入上古仪式,形成巫——玉——神——灵的合一整体,玉也因此成为上古文化的核心,成为神性、德性、美性的三合一。巫在仪式中,既代表天地之神,从而具有神之灵,又代表部落方国之王,从而具有人之德。神性和德性是内在的,通过玉器才能体现出外在美。先秦之后,玉主要从两个方面成体系发展:一是朝廷的美学体系,二是士人的心灵体系。前者是以帝王为核心的朝廷冕服体系。他们冠上有冕旒,腰带上佩玉带钩,光彩照人的组玉佩从颈项下垂至腰或膝,在视觉上呈现出名副其实的“玉人”形象。后者是 ① 。《礼记·聘礼》中就讲了玉的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张法《玉:内外合一的最高之美》,有删改)
(材料二)
玉温润而泽的属性,不仅是君子温和敦厚品德的载体,而且也是女性温柔、美丽、坚贞的象征。《全宋词》中涉“玉”诗篇大多都和女性有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词婉约风格的形成,体现了玉文化对宋词婉约之美的建构。
《全宋词》中“玉”语汇描写内容及出现次数统计表
描写内容 | 出现次数 | 示例 |
女子面部 | 约121次 | 玉貌、玉面、玉容、玉颜、玉脸、玉齿、玉屠、玉颊 |
女子手足 | 约190次 | 玉纤、玉指、玉笋、玉手、玉尖、玉葱、玉趾 |
女子肢体 | 约212次 | 玉体、玉腕、玉肌、玉臂、玉肩、玉骨、玉腰 |
女子情态 | 约65次 | 玉箸(女子眼泪)、玉筋、玉娇、玉软、玉困、玉瘦 |
女子佩饰、用品 | 约111次 | 玉钗、玉环、玉簪、玉搔头、玉玲、玉珥、玉步摇 |
女子住所 | 约114次 | 玉楼 |
(袁晓聪《论玉文化对宋词婉约风格的建构及其意义》,有删改)
(材料三)
明清两代的绘画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也随着文人画演进,出现了诗、书、画并茂的图案。如明代青玉松荫策杖斗式杯,其玉白地黑章,两面刻有苍松及松下策杖的老者,另外两面刻着诗句、落款,堪称一幅淡墨山水人物画,受“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画风影响明显。 ② ,和田青玉花卉纹龙耳活环瓶、和田青玉茶花山雀宝瓶、和田白玉山水兽耳瓶等作品镌刻的花卉、禽兽、松石、山水、人物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使观者大有赏玉如读画之感。
(许家德《明清玉文化初探》,有删改)
(材料四)
在中国当代,玉文化在人文、经济、美学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玉文化中“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友爱风尚,“冰清玉洁”的高洁情操……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 ③ ,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扬民族文化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珠宝首饰消费国和重要的珠宝加工中心,珠宝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玉文化历史悠久又独具魅力,必将成为助推珠宝玉石行业发展的新源泉;玉器取材于自然,雕琢于工艺,将材质美、工艺美和人文美有效结合,在美学上的价值非其他珠宝和器物所能比拟和代替。
(蔺小清《中国玉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有删改)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以德比玉 ②清代玉器上雕刻的这类图案就更多了 ③结合
B.①以德比玉 ②雕刻上这些图案的清代玉器就更多了 ③契合
C.①以玉比德 ②雕刻上这些图案的清代玉器就更多了 ③结合
D.①以玉比德 ②清代玉器上雕刻的这类图案就更多了 ③契合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和表格,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阅读上述四则材料,说说你对中国玉文化有了哪些认识。
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可以作为你的“引路人”?请结合这个人物的经历,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影响。(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