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苟且偷生 得过且过
B.毕力平险 丑态毕露 同心毕力
C.惧其不已 年事已高 万不得已
D.固不可彻 响彻云霄 大彻大悟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甲)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曾经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理【解析】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智叟认为愚公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写出了他目光短浅、知难而退、卖弄小聪明的特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析】
愚公认为自己虽然年迈,但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表明他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
3.《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愚公为实现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二翁和鲁公身上是否体现了这种精神,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材料二)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一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的朝气。首联以“_____”写出了泰山雄伟的气势;颔联在表现其巍峨的同时,也写出了它 _____的特点;尾联中展现出______的雄心与气概,至今仍鼓舞着我们。
2.“会”是唐人的口语,有“一定要”“终将”之意。它既可以表现一种美好的愿望,也可以展现一种坚定的信念。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会”字的诗句,并分析它所蕴含的情感。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北冥有鱼》中的“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感慨:“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你也一定积累了不少表现四时之景的古诗文,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各写一句。
春: 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 秋: 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
学校开展“龙乡学子爱家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到的介绍房山的材料,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北京西隅大房山,天高地迥,盛景万千。百花山、圣莲山、上方山,山山相依;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甲)水水相连……大美房山,蕴在历史。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3000多年历史的西周燕都遗址是北京古代城市发展的起点;佛教圣地云居寺,因保有14278块石刻大藏经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京敦煌”(乙)历经860多年风雨的金代皇陵则 ① 了北京建都史的沧桑……浓厚深邃的人文历史,让这片土地格外耀眼。
大美房山,美在田园。奇景深藏的“醉石林”,层林尽染的坡峰岭,四季皆美的百花山,让人流连忘返;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春季国际长走大会的长沟湿地,更是人们新式休闲的好去处……经过十几年的生态修复,房山人让宁静怡人的田园风情和独树一帜的乡野魅力完美地 ② 在了世人眼前。
大美房山,新在畅通。房山交通便利,境内有京港澳、京昆等公路交通以及房山线和燕房线等轨道交通,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需半小时车程,距雄安新区、首都核心区均在1个小时车程以内。
(1)加点字的读音和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邃(suì) “区”的第二笔是竖折 B.邃(suí) “区”的第二笔是竖折
C.邃(suì) “区”的第二笔是撇 D.邃(suí) “区”的第二笔是撇
(2)在文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①见证 ②体现 B.①见证 ②呈现
C.①印证 ②体现 D.①印证 ②呈现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顿号 (乙)分号
C.(甲)逗号 (乙)句号 D.(甲)顿号 (乙)句号
2.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与房山有关的诗歌作品。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作者_____(人名)曾在途经房山琉璃河时写下了《过雪桥琉璃桥》一诗。
3.学校举办了“文化房山”主题展示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1)一位同学搜集了云居寺石经的相关材料。请从成语“点石成金”和“心坚石穿”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解释其含义。
(材料)
公元605年,隋末高僧静琬开始镌刻石经。后人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现发现完整的大小经版共14278块,计佛经1122部、3572卷,镌字总量达3500多万。云居寺石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收集了三幅和云居寺有关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所用字体,按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早晚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4.在讲述“房山红色故事”活动中,有位同学准备了下面内容。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943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群众剧社一个叫曹火星的19岁青年,来到房山区霞云岭堂上村。他使用当地民间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激情满怀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不朽歌曲。这首唱出了中华儿女心声的红歌从大山里飞出,就像插上了翅膀,很快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
A.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经久不衰,被中国人民广为传唱。
B.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被中国人民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C.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它经久不衰,被中国人民广为传唱。
D.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它被中国人民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5.一位同学参观银狐洞后写了一篇游览日记。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银狐洞因洞内形似“倒挂银狐”的奇石得名。这块石头长两米左右,布满约两寸长洁白的毛刺,像绒毛一样晶莹剔透。人们无不赞叹它的神奇和美丽。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房山吉祥物“方方”的资料,其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以“龙”为基本原型,“黄、蓝、白”三种配色代表房山土地富饶、天蓝、云白,是个生态宜居的好地方。
B.它头冠的火种形状配以象形文字“火”,代表周口店人类文明之火蒸蒸日上。
C.它手腕纹路取自西周燕都青铜器纹路 ,方寸间让我们窥见了三千多年前燕国都城的风貌。
D.它身后的文字取自云居寺“宝藏”的“藏”字,寓意云居寺石经是房山的文化标志。
按要求写作
“在线”通常指处于某种状态,如电话在线、网络在线、思维在线、情感在线、精神在线……“在线”往往是一种积极美好的状态。
请以“在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G传播病毒”的谣言映射“猎巫反应”
方承志
最近,一场由谣言煽动起来的反5G运动正在西方世界蔓延,继英国多个地区的5G基站遭人为纵火,荷兰鹿特丹、利塞尔等地的5G通信塔楼也遭人为纵火和破坏。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甚至收到一份呼吁政府停止5G推广的联名请愿书。
谣言的起源十分荒诞,欧美国家的两名医生以讹传讹,将5G信号与新冠病毒传播联系在一起,并演绎为“5G基站辐射危害人体免疫力”“新冠病毒借助无线电波传播”等谣言,致使这些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快速地流传。
谣言的兴起,源自于西方民众的“猎巫反应”。当人们遇到重大自然或者社会灾害,惨遭重大损失,需要转移遭受的痛苦,在缺乏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情况下,常求助于阴谋论,把痛苦的根源转嫁到某个毫不相干的群体或者事物上。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猎巫反应”。
其实,西方民众的“猎巫反应”由来已久,只不过国人知之甚少。中国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致使民众科技素养远远落后于西方。改革开放之初,与中国打交道的又多是西方精英,这些精英的优秀表现,又进一步强化了国人的认知。一个观点似成定论:西方民众普遍具有很高的科技素养,西方国家的教育获得巨大成功。
然而,随着对世界历史深入地了解,中国人发现,从中世纪“黑死病”大流行起到20世纪初,西方民众一直把瘟疫和战争归罪于犹太人的“巫术”,才明白西方民众一直存在“猎巫反应”。
西方民众怎么会有“猎巫反应”呢?原来每个国家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依赖于基础教育的扎实开展,依靠于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师团队的。然而西方国家公立基础教育并非十全十美,大部分公立学校实际上处于“放养”状态,而西方精英阶层都在私立学校接受高质量教育。西方基础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愈加拉大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素养差距。英国瓦尔基环球集团基金会展开的全球教师地位指数调查显示,近年来英美两国教师地位明显低于中国。试想公立学校教师综合地位普遍不高,怎能强求这些教师以充足的职业荣誉感和上进心为一般家庭子女辛勤付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5G基站传播病毒”这样荒诞的谣言怎能不大行其道呢?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猎巫反应”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也同样流传着一些反科学的谣言。要想整体抬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民众的理性精神,就需扎实开展好基础教育。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尽可能地接受足够好的教育,我们需要继续努力,遵循公平原则,坚持以公立学校为主导,统筹教育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师团队,扎实做好系统性工程,真正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目标。
(选自《环球时报》,2020年4月14日,有删改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1.在作者看来,当下中国应该如何避免民众的“猎巫反应”?
2.文章为何从西方社会反5G运动说起?
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该如何有效阻止谣言?
(链接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钟南山院士建议‘喝高度酒对抗冠状病毒’”的谣言。这则谣言迅速扩散,给百姓造成误导。有些网友比较谨慎,在官方没有证实之前,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发现这则谣言内容不断变化,先后在微信、社交网络、多家媒体上传播过,但材料最初来自中央电视台,是李兰娟院士所说,其原话为:“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30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这个是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