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岁末,阳光中学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孔子文化展,并开展了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一段话。阅读这段话,完成小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标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前人类社会创造性思维意识集体迸发的文明“轴心时代”,他和同时代的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匠并称为伟大的精神导师,引导人们用理智的方法(甲)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不仅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① 着人类的整体精神历程,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东西方文明不同的文化形态。时至今日,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 ② 时,我们总是能在先哲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指导和启迪(乙)在中华文明中,以礼、仁、中庸、大同、小康、天下为公等为基本内容的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深度结合,( )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出恒久旺盛的生命力,( )先后传播至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成为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源泉之一,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定启示。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迸发(bèng) 结合(jié) B. 迸发(bìng) 结合(jié)
C. 迸发(bìng) 结合(jiē) D. 迸发(bèng) 结合(jiē)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①②两处填入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左右 ②跃 B.①左右 ②越
C.①控制 ②越 D.①控制 ②跃
(3)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顿号 (乙)逗号 B.(甲)顿号 (乙)句号
C.(甲)逗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4)文中三处括号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而且…也 B.因为…所以…也
C.不仅…而且…更 D.因为…所以…更
2.一部分同学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特别感兴趣,他们着重参观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展出单元。请根据参观内容,完成小题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孔子思想的形成源自中华文明的深厚涵育。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面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局面,系统继承、发展、总结了上古三代的中华文明,并积极实践,由此奠定了孔子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因此要求人们自觉循礼而动,自觉修身,遵守社会规范,共享人类美好生活。
(1)下面是一幅赞美孔子的对联,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觉世牖民,诗书易象 ① ,永垂道法;
② ,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A. ①春秋 ②举世闻名
B. ①战国 ②出类拔萃
C. ①春秋 ②出类拔萃
D. ①战国 ②举世闻名
(备注)牖,发音为yǒu,本义为窗户,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也是通假字,通“诱”,出自《礼记·乐记》:“天之牖民。”
(2)材料中划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天下为公”是先贤们普遍憧憬的理想社会形态,东晋大诗人 (填人名)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就表达了这种美好愿望。
3.下面是文化展中的部分书法作品,对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唯美隽逸。
B.(乙)的字体属于隶书,宽严得体、古朴典雅。
C.(丙)的字体属于草书,结构简省,笔力刚劲。
D.(丁)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4.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国家博物馆网的“微博热议”中留言,畅谈这次参观的感受。下面的四条留言,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徜徉于论语镜廊,那些木雕版上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如流动的音符,润泽心田。
B.大量的历史文物,充满科技元素的多媒体互动体验,时尚的展厅布置,让人流连忘返。
C.我在杏坛边上久久伫立,望着面前和蔼而不失威严的孔子,仿佛听到了他与弟子谈笑风生,看到了他对弟子的谆谆教诲。
D.所有展品中,我对孔子题材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艺术家们笔下的孔子或悠然逍遥,或儒雅高逸,皆饱蘸着他们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寄托。
①1925年下半年,朱德返回上海。从那时起,他在共产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朱德再度投奔他曾经的上司和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朱培德将军,当时朱培德在国民党的势力仅次于蒋介石。1927年,朱培德的军队占据了长江以南的数个省份,他任命朱德为江西省省会南昌的公安局长。朱德在南昌还负责指挥军官教育团,并与驻在赣南的国民党第九军取得了联系。在第九军,有他曾经在云南指挥过的一些部队。这样一来,他为八一南昌起义做了准备,而此次起义拉开了共产党部队武装夺取政权的长期斗争的序幕。
②1927年8月1日对朱德而言是一个伟大的决定性的日子。他接到了总指挥朱培德关于镇压暴动的命令,但他却加入了起义者,宣布与过去的一切断绝关系。在贺龙的部队失利后,朱德率领他的警察部队和军官教育团与起义部队一道南下。南昌的城门在他的身后关上,标志着他与年轻时代的安定与腾达彻底决裂。等待他的将是多年持续不断的战斗。
③第九军一部随同朱德一道前进,与起义部队南下前往汕头,曾一度占领该城,后被迫退出,再度撤往江西和湖南。当时朱德的得力干将中有3名黄埔军校毕业生:王尔琢、(后来在战斗中遇难)陈毅、林彪后来成为红军大学校长。他们当时并未将自己称作红军,只是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在从福建撤离后,朱德的部队因人员离队和伤亡,已减少至900人,火器方面只有500支步枪、1挺机枪,每人几发子弹。
④在此形势下,朱德接受建议,与范石生将军联系。范石生也是云南的指挥官,他的大军当时驻在湘南,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部队中接纳共产党员,希望借助他们在政治上对抗蒋介石。作为云南人,他也愿意给同乡提供避难处。在这里,朱德的部队被编为第一四〇团,朱德本人担任第十六军的总政治顾问。朱德在此经历了最惊险的死里逃生。
……
⑤正是因为此次事件,朱德的诨名——“伙头军”在红军部队中广为人知。
1.上面的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又名《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
2.请说说因为什么事件使得朱德有了“伙头军”(伙夫头)的称号。
3.请结合书中朱德的其他故事说说朱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字眼。不同的人,心中的春天也是与众不同的。 也许是自然之春,也许是情感之春,也许是青春之春,也许是抗疫之春,也许是……同学们,请用你的妙笔来描绘一幅春之景,春之情,春之意吧!
请以“心中的春天就是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信息的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
一棵野豆秧
李瑛
①这是多年前经历的一件小事,但我却总是难以忘怀。
②那是秋天,我们乘两辆越野车到西藏去,车子整天颠簸在青藏高原漫无涯际的荒滩上,窗外旋转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的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除了铺向大地尽头的单调的电线杆和低空偶尔掠过一两只大乌鸦外,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物可以告诉我们已到什么地方。一次停车小憩,我跳下车来,急促的心跳使我意识到这里的海拔起码已在4000米以上;脚下全是被强烈的风蚀作用造成的斑驳的荒滩,碎石沙碛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坚硬的地表,舒缓起伏的荒原上留下一片片风的形状,在稀稀疏疏的不知名字的野草下,白色的大沙粒闪着芒刺的光芒。忽然,在脚下沙碛缝隙间,我发现一棵野豆秧,不错,真是一棵野豆秧,孤零零地生长在那儿,这使我大为惊异,这样的地方竟有这样的生命。我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它矮小的褐色的茎秆上挣扎地生长着几根枝杈,灰色的羽状的复叶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头高挑着3只黄褐色的干瘪的小豆荚,在寒风里瑟瑟颤动。我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生命能在这样的地方存在的理由,但它却长大了。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这偶然的机缘,可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在这么浩瀚的荒滩上,有谁知道它呢?这个奇怪的勇敢的生命,这个顽强的生命之美,立即激起我心灵强烈的震撼。
③这真是一棵野豆秧吗?它不像故乡田野里常见的大豆、绿豆的那种豆秧。它是否已经发生变异?它还是被子植物吧?是草本的吗?我对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全然无知,它是属于哪一种、哪一属、哪一科的呢?
④它恐怕不是这里的原生植物,那它又是怎样、从什么地方来到这荒僻高原的?
⑤在这样贫瘠的地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它竟然挣扎着长大了,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⑥在它生长的全过程中,抽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之间,它有适应,有抗争,有新变,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
⑦这里,春天醒来得很晚,它几月才吐出一丝碧绿染绿荒滩;几月才展瓣开花,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或别的什么颜色的,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颜色和妩媚献给脚下的大地;这3只瘦弱的小荚果成熟了吗?成熟爆裂之后,会把孕育的种子弹射出去以求再生吗?
⑧它只身离开自己的种群来到这个苦地方,不害怕吗,不感到孤独无助的寂寞吗?
⑨呵,它的意志是何等坚强啊!它一定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它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呢?梦和期冀又是什么呢?
⑩在苍茫大地上、寥廓长天下,这个微小却美丽的生命,给宇宙带来了什么,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讯息、回答或启示?
⑪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种子,每一生命力都在新变中寻找自己并发现自己,这是它的最高选择。
⑫哦,这个世界多么神奇而美丽!认识大自然的秘密真是一种享受!
⑬我几次想把它掐下来夹进本子里,几次伸出手又几次收回来,我怜爱它,又恐这怜爱会伤害它的尊严和精神。它自从生下来始终未移半步,心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扎下根去,生长。
⑭它可能已意识到了自己非同寻常的生命价值和自己的品格所独具的魅力,它要用生命照耀高原。也许,它已意识到自己有传承物种的责任,它不是一个要征服世界的勇士,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生活中的强者,它要把自然的秩序和进化的法则告诉给未来的子孙……
⑮之后,我们离开那里继续赶路,但那棵野豆秧,它金属丝般坚韧的茎,细小的叶片和那3只扁扁的黄褐色的小豆荚,连同它们淡淡的影子,却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它还要继续承受烈日苦晒、风沙抽打,直到冬天来临,严寒飞雪会把它紧锁压折了吧?真的,明年它还会生长吗?
⑯大自然的严酷是强大的,但生命的爱与美更强大。
⑰在那片辽阔无边的莽莽荒滩上,很荣幸,我可能是见到它的第一个人;我离开后,恐怕再没有人能见到它……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语句。
(1)我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它矮小的褐色的茎秆上挣扎地生长着几根枝杈,灰色的羽状的复叶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头高挑着3只黄褐色的干瘪的小豆荚,在寒风里瑟瑟颤动。(从修辞角度)
(2)在这样贫瘠的地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它竟然挣扎着长大了,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从加点词语角度)
3.作者在第⑫自然段中说“认识大自然的秘密真是一种享受!”这里“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大自然的秘密是一种享受?
4.“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请结合选文和自己的实际经历举例说说读过文章后的感悟。
“天气预报是不准的”
①日前有网友称,早上如常刷天气预报,结果被中央气象台的一番操作惊呆了,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居然明确表示:“天气预报是不准的!”
②为何中央气象台不维护自己的权威性? 事情起因是,4月22日,一位演员发微博说自己出海玩帆板遭遇台风遇险,还好人没事。有部分网友留言:台风没被预测到,是中央气象台的重大失职。但经查,这并不是台风,只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于是,中央气象台发长文回应,解释了天气预报为何不百分百保准。
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天气预报就是要准,否则没有预报的必要。而准确的预报在人们看来是理所当然,反过来,不准确的天气预报,在人们看来就是气象预报部门的失职,将局部的不准确扩大和上升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不准确。
④所有的预报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是一个常识。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预报天气的技术手段日益先进,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大大上升。这从天气预报的发展中可以看出。
⑤最早的天气预报,只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齐民要术》中的“天气新晴,是夜必霜”,诗歌中的“布谷催春种”,以及民谚中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依靠科学技术而进行的现代天气预报,起源于法国和英国。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用电报传送各地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1875年4月1日,伦敦的《泰晤士报》使用有线电报收集大约15个海岸站点的天气实况,制作成天气图发布在报纸上。
⑥中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极不准确的预报。1980年7月,徐家汇观象台在中央电视台播报了中国第一次的电视天气预报。如今,随着现代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以及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有了突飞猛进地提升。
⑦天气预报通常由天气模型的多次运行组成。气象中心会运行一个网格间距约10千米的地球模型,将输出结果传递给在局部区域上运行的更高分辨率的模型。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采用高分辨率运行模型,并在预测中输入多个变量,处理更多的涉及天气的相关数据,创建更精确的大气图表,做到最接近于实际的预测。
⑧即便如此,天气预报领域既有蝴蝶效应,在大气中还有2×10⁴⁴的分子在随机运动,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预报。
(选自“光明网-时评频道”,有删改)
材料链接
第一,首先要明确,天气预报是不准的!嗯,不是百分百保准那种。虽然大部分时候还是靠谱的,但是你们能记住的都是不准的时候,所以,就当不准吧,仅供大家参考。
第二,不管你们是从什么平台获取天气预报,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于本人地理信息的城市预报。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会不会下雨,是大雨还是小雨,属于常规的天气预报。
第三,当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钓鱼或是坐着飞机去巴黎喂鸽子之类的,建议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临近天气预报。临近预报是预报未来1-6小时的天气,毕竟早晚固定时间发布的预报具有局限性,不太与时俱进,预报员会根据后来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一些预报调整。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春季、夏季,这类天气神出鬼没,非常容易致灾,这类突发天气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在城市预报里是看不到的, 建议关注当地活的气象微博。
第四,建议大家学会看气象雷达图,相信科学。雷达图在中央气象台网站上就可以实时获取,如果自己待的地方附近已经出现雷达回波,那就要考虑会不会下雨,根据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判断可能会下多大。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人们看来,不准确的天气预报,就是气象预报部门的失职,而且很容易将局部的不准确扩大和上升为全部的不准确。
B.依靠科学技术而进行的现代天气预报,起源于法国和德国。
C.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有了突飞猛进地提升,是因为超级计算机、现代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测中。
D.气象中心会运行一个网格间距约10千米的地球模型,将输出结果传递给在更广阔区域上运行的更高分辨率的模型。
2.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从新闻热点事件引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话题,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5-7自然节简要地梳理了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的深入对于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的影响小于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C.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大气中有大量的分子在随机运动,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预报的。
D.链接材料中,中央气象台不以权威部门自居,而是用既科学又生动的语言向大众普及了天气预报的相关常识。
3.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向自己的同学科普一下,该如何更科学的认识和使用天气预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赵普传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竟得俞允。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面各组句子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太祖数微行/扶苏以数谏故 B.岂得以喜怒/孤岂欲卿治经
C.不敢便衣冠/朝服衣冠 D.恶其人,不与/相与步于中庭
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3.结合选文说一说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