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是一首记游诗,“① ”显示了村民待客的真诚与热情;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山水景色之美,又蕴含② 的道理,表现出作者面对困难③ 的精神。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渊明在《饮酒》中对田园生活的描述。陆游笔下的乡村生活与陶渊明描绘的田园,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加以分析。
默写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爱国”是古诗词中的重要主题,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最能振奋人心。关于爱国你能想到的诗句是“___,___。”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国最高领导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星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天地诗心,诗词情缘”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请阅读后完成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解码”中逐渐认识到,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的① ,是“习语”的魅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诗词的精妙运用,堪称其中的“神来之笔”。截取几个经典场景来感受一下。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责任担当,言简意赅, ② 。此语出自《诗经·召南》。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写一部中国梦“简史”,蕴含着历史的沉思,激扬起奋斗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大阅兵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诗经·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和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让“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声振聋发聩。
——2016年9月,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活用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杭州的江南韵味;引用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中的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号召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很有感染力,为这次盛会留下了难忘的中国印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中,不少千古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激荡起“新声曲度”,讲述今天的中国故事:或庄严,或豪迈,或深沉,或空灵。品读这些句子,感受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和平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ū yū cuī B.xū yú kuì C.xū yū kuī D.xū yú cuī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兼收并蓄 ②掷地有声 B.①兼收并蓄 ②置地有声
C.①兼收并续 ②置地有声 D.①兼收并续 ②掷地有声
3.文段中“言简意赅”这个词中的“赅”是“完备”的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言简意赅”这个词语的意思。
4.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A.① ④ B.② ④ C.② ⑤ D.③ ⑥
5.书法班的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书法作品,对下列作品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书,潇洒流畅,浓淡相宜。让人坚信足够的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B.楷书,规范端正,行云流水。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C.隶书,蚕头燕尾,严谨庄重。有高瞻远瞩的气概。
D.篆书,瘦长圆滑,古朴挺拔。意思是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6.下面是同学在活动中的发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引用古典诗词,还曾亲自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甲)“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真意切(乙)质朴动人,人们纷纷为之点赞,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丙)明志篇(丙)。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意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心中。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1)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句号 (乙)逗号 (丙)书名号
B. (甲) 冒号 (乙)逗号 (丙)双引号
C. (甲) 冒号 (乙)顿号 (丙)书名号
D. (甲) 句号 (乙)顿号 (丙)双引号
(2)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活动感言,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上“不仅……而且……”写一段话,作为活动的结束语。(30—60字左右)
二十年后来相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里唱道:“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今天,我们怀揣梦想,依依惜别。二十年后,同窗重聚首,又是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字或师生姓名。
请以“青春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字或师生姓名。
阅读《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完成小题
①“您好,您在外面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空闲时光,不少人利用网络平台购书,选择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
②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疫情期间,一张患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读书的照片广为流传。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的专注,还有读书人面对疫情的那份从容与乐观。的确,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宽广而坚韧,也使我们拥有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去对抗外部世界浮躁与喧哗。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
③从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塑造个人品格。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传授知识,二是阅读可以启迪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而书籍,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④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宋史》曾载“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但他通过阅读,不断磨练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指通过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也越见精神和修养。
⑤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书籍的生命是被阅读唤醒的。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疫情期间人们通过读书充实生活的社会现象,引出本文观点:困难时刻,阅读可以给人力量。
B.第③段主要从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得思考的能力和对抗不确定性的世界两方面论述阅读能提升个人品格的原因。
C.文章第④段通过举吕祖谦的例子和登山的比喻,主要是为了阐明读书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D.第⑤段补充论证了读书并不是为了“诗和远方”,而是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下面两则材料是两位名人对读书的认识。请你任选其一,借助上文观点,解释材料想要阐明的道理。
(材料一)
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版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巴金
(材料二)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