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田亮和女儿森碟因为参加过《爸爸去哪儿》这...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田亮和女儿森碟因为参加过《爸爸去哪儿》这档收视率极高的综艺节目,所以很多人对他们非常熟悉。修改:把“因为”移到全句的开头。

B.携带过敏原的柳絮被吸入人的鼻腔以后,会产生流涕、咳嗽和哮喘等过敏反应。修改:将“反应”改为“症状”。

C.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当务之急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重建要放在首位。修改:删除“要放在首位”。

D.目前,抗疫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市县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修改: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后加上“的防控策略”。

 

B 【解析】 B.搭配不当,将“产生”改为“引起”。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      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他们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产生      效果。其实,能够约束人们避免      的惟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的残缺都很难      ,人格将潜伏下巨大危机。

A.然而       事半功倍        重蹈覆辙      愈合

B.全然       事半功倍        前车之辙      弥补

C.然而       举一反三        前车之辙      愈合

D.全然       举一反三        重蹈覆辙      弥补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烽烟 fēnɡ   口占zhān   勒令    莺啼燕啭 zhuàn

B.劝诫jiè    眩晕yùn    卒中    崇山峻岭chónɡ

C.魁梧    冗长 rǒnɡ   含盖 hán  铢两悉称chèn

D.顷刻 qǐnɡ   瘦削 shòu   骚扰 sāo  绿树成茵yīn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喜欢草木的人,身上会沾染清新的气息;喜欢花月的人,身上会流露恬淡的芬芳;喜欢琴棋书画的人,身上会散逸书卷气……当我们长久地沉浸于某种平凡事物,久而久之,就会被这种事物的气息所浸染和同化。

将一颗心不断地下沉,浸在自然里,浸到诗行里,浸在书画里。在宁静的深处安顿了心灵,自己便是那人群中的一股清流,令人赏心悦目。

请以“平凡的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独特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众神

尉天骢

①灯下翻看相簿中变黄了的故乡的风景,竟然浮现了伯父的影子。

②伯父二十八岁就过世了,那时我还没出生。但他却一直以老人的温煦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差不多从我四岁走的年岁,伯父的名字就跟我的脚步结合在一起了。

③每当别人看到我这稀有的姓氏,就会问起伯父的名字。随着我的回答,我便会从那些陌生人那里得到一番亲切的关心。

④母亲说,在伯父念中学的那段日子,村子里的生活特别艰苦。那时候,老村长隔不了几天就被吊在榆树上,只因收不齐军队要的粮草。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村里人没有足够的东西吃,也找不到活干,每天就三三五五地睁着无神的大眼,坐在墙角边晒太阳。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虽然那座工厂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但大家总有了一个可以出力的地方。有了工作,稀粥有得喝了,窝窝头有得吃了。也不必愁下田的种子了。我出生时伯父已经去世,工厂也毁于兵火,但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直在乡间流传着。

⑤以往,我想不透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所做的一点小事有何纪念价值,因为那时我实在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故乡。更不要说青黄不接的日子了。

⑥现在想想,我的故乡实在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那里所有的,除了照片上所看到那一排灰暗的枯树,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就只是成年的风沙和不断的兵荒了。以往在学校写作文的时候,一提起故乡,总把它写成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随着年岁的长大,才渐渐体会到那些温暖的事物后面,实际上都埋藏着无数的凄楚。当我回想起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脸,到晚上再用这剩下的水洗脚的情况,故乡的一切便给我一种与前不同的感觉。在那里,一走进村庄,就可以看到一些陶土的水缸,缸上放着一个箩筐,筐底下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而一层层的黄土便在草上堆成一个水洼。人们就把水注到洼里:于是一滴一滴的黄泥水就透过箩筐滴到缸里去。后来到城里念书,每次念到“更漏残”一类的句子,我就会想起那些黄泥水滴到缸里的声音。这幅景象,“大观园”里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因为他们根本用不着从带有潟味的黄土中去滤制苦涩的小盐。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但从来没有深思过那种日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好像以“榆钱”当饭的日子所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爬上大榆树的兴奋而已。

⑦我不懂得故乡,所以就不懂得在那种没有人关怀的年代,几个少年凭着纯真和不忍之心所做的一点小事,对那些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有着那么深厚的意义了。

⑧从这些地方,我想起了中国乡间所信奉的一些神。据调查,仅仅在台北的万华一代,人们信奉的神就有十几种之多。这些神严格来说都不是属于宗教的,他们只是某某年代的人,因为在某些地方做了些事,那里的人由于感激便一代一代纪念下去,久而久之,变成了那个地方的守护神。如果我们想到,连京戏《法门寺》中的刘瑾,人们都不曾忘记他做的唯一善事,也许就不会奇怪民间的神那么多了。由此看来,那位香火最盛的妈祖,可能并不是一位呼风唤雨、屡现神迹的传奇人物;她应该是一位抱着纯真和不忍之心,在挨饿的和患着乌脚病的渔民盐民中奔波服务的少女吧!因为只有把人的意义扩大出来的,才是人们永远纪念不已的神。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土生土长的信仰吧!

⑨就凭着这种意识,在那些贫瘠的乡村里,很多人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却在那块土地上植下了他们的信仰,一代一代地在挣扎中生活下去,用血汗和眼泪培育出他们的果实。但也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将生活游离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上,所以便渐渐地失去了这种信仰。因此,他们便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责怪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去做的事,于是不自觉地便流露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类的感伤。在这种感伤之中,他们虽然梦想着自己的生命有开花的一天,却不知如何播下自己的种子:即使从很小的时候,便有计划地留下自己的照片,保存用过的物品,以便长大成名之后,好送到博物馆去,结果也不一定能达到目标。想到这些,我好像渐渐懂得我的伯父和他那些朋友的故事了。

(节选自《岁月》,有改动)

1.对于伯父和他朋友的故事,“我”经历了从“想不透”到“懂得”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文章,补全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起先:__________,“我”对此“想不透”。

然后:回忆故乡的点滴,使“我”明白了伯父等人行为的意义。

接着:思考中国乡间神灵众多的原因,使“我”理解了_____________

最终:__________,“我”真正懂得了伯父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2.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1)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

句中“怂恿”一词如何理解?

(2)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⑥段,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替换,简析其作用。

4.通读全文,从文章思想主旨角度,探究标题“众神”的意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韩浩月

①有段时间我收集了一些作家画像,有福克纳、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毛姆、石黑一雄等等,还把其中两位的黑白照片打印了出来挂在电脑上方,这样码字的时候,时时会感觉到头顶上有人在注视,感觉不错。

②喜欢这些作家画像,是因为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统一标志:书卷气。福克纳有卷卷的小胡子,很帅气;海明威看上去很彪悍、勇武,但笑容与眼神里都藏有温柔;毛姆不像一些传记书里写的那样内向、阴柔,看上去深邃又安静……而这,都得益于他们身上的书卷气。我经常接触到一些读书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读书人该有的视野上的开阔与远大,内心里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个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③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一个人要有点书卷气,脱离点庸俗气,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语间都要给人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样子。《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诗:“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是曹雪芹写给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诗句,形容她的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这就是一种书卷气。

④书卷气来自于孜孜不倦的读书,在幽幽书香的潜移默化之中,浊俗可以变得清雅,奢华可以变得淡泊;一个人的心境可以从狭小变得开阔,偏激变得平和。生命的美容靠读书。读书读到傻乎乎,没有朋友,没有生活,没有乐趣,读成“傻博士”,不在此列。

⑤书卷气并非只是读书就能带来的,而是以古观今,以文观己,是内在格局与外在本领的相结合,是一种“人格与技能”的合成。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人格需要漫长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还要经受得住天性的考验。有些人天性不好,伟大的人格经常被邪恶的天性给淹没了;至于技能,那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才得以成为随身本领的——琴棋书画这四样,哪样不得浸淫十年以上?

⑥所以,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书卷气,大约与没法把人格、技能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修行也有关系。谁敢说在当下能够单凭写作或者“贩卖”大脑里的那些知识养家?除了走到塔尖上的少数名家,绝大多数读书人,还得用另外一项技能糊口,读书更多时候是一种休憩或寄托,遇到生活不顺,这点寄托也便干脆不要了。至于近年来,奇葩字画秀,什么书法“鼻”祖,“丑书大师”“乱书”“吼书”,一个比一个狂野,出格,不忍直视。

⑦在互联网、电子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开始读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说“读什么内容很重要,通过什么介质读不重要”,这个说法成立,读屏只要读的是精品、经典,是有体系、有思考的阅读,一样能“藏书在架,会心阅览,行有度,止有法,久之,气质生也”。可是在大数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身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中了招也不例外。

⑧眼下我们意识到书卷气很重要,时常让我们觉得,书卷气虽然抵御不了被时代车轮碾轧的痛楚,但起码会带来一点安慰。为了这点安慰的光亮,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书卷气,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该奋起,不该放弃。要知道,读书人丢了书卷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无奈而悲伤的事情啊。

(有删改)

1.文章开头作者从收集作家画像说起,有何目的?

2.第③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作者认为读书人“书卷气”丢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以下资料中的奥杜邦是否符合作者眼中的“书卷气”?结合文章内容,阐明你的观点,要求有理有据。

(资料链接)

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书”——《北美野鸟图谱》的作者奥杜邦,他一生爱鸟、画鸟,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森林中那些可爱的精灵,达尔文曾这样描述奥杜邦的形象:“(他)衣服粗糙简单,黝黑的头发在衣领边披散开来,他整个人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鸟类标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