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 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

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

②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

③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像、新闻跟帖、文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

④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

⑤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⑥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

1.简要概括第五段中大数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2.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出现,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

B.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挑战。

C.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将再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D.大数据之“大”,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

 

1.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 2.打比方。把大数据的真实价值比作“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它巨大的价值还未被发现,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不能删去。因为“几乎”是十分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说明了“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差不多“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删除后说法就太绝对了,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C 【解析】 1.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第⑤段所写的内容,此段写的是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每个分号为一项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划线句子的内容“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把大数据的真实价值比作“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表明运用的是打比方。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打比方,来生动形象地说明大数据巨大的价值还未被发现,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句中的“几乎”是指十分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就变成 了“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A.错误。原文③说“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不是说“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 B.错误。原文⑥说“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并不是说“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挑战”; D.错误。原文④说“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而不是“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火车

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

④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这也就是我后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

⑤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

⑥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

1.阅读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事情发展过程

未见火车

等待火车

看到心目中的火车

火车离去

人物内心变化

向往、不安

____

____

____

 

 

2.“我”萌生“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的原因是什么?

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4.文章以“看火车”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3)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4)________,家书抵万金。

(5)芳草长堤,________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7)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遂妻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盂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注释:①陈子:人名,即陈臻,孟子的学生。②仕:做官。③就:就职,赴任。④礼貌:礼仪,态度。⑤道:主张。⑥周:接济,救济。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C.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D.吾大者/不能行其道

2.解释文中加点词。

(1)父________

(2)所________

(3)吾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在“甲文”中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贫贱不能移”这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注释:①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②迥(jiōng):远。③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本诗第一句中的“远游”指诗人离家做官。

B.“直至东海隅”中的“东海隅”和“道路迥且长”中的“长”,都指诗人外出做官,远离家乡。

C.“似为饥所驱”中,一个“似”字揭示了诗人外出做官和“饥所驱”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D.“少许便有馀”的意思是“获得温饱只需用少许的精力就可以满足而绰绰有余了”。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波阻中涂”中“风波”一语双关,一是水面上的风和波浪,二是官场的动荡、黑暗。

B.“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诗人自问自答,揭示了外出做官的原因。

C.本诗运用了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涉及仕途的艰辛和无奈。

D.诗歌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归隐的决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   )

A.无论如何,我们会超过老一辈,创造出比老一辈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不如老一辈,创造不出比老一辈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辉煌业绩将是老一辈无法比拟的。

D.我们无论如何要创造出不比老一辈逊色的更辉煌的业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