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回答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苏轼这首词“狂”字贯穿全篇,词中的三个典故正是他的“狂”之所在:“亲射虎”,意即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表现出了作者的“少年豪气”;“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①_______的企望;“射天狼”喻指②______,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阅读词中划线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在你头脑中所产生的画面。
(1)蒹葭萋萋,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2)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唐朝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表现自己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举办“北京榜样”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关于“探索北京榜样时代价值”的材料。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榜样源自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40年来,北京经济跨 ① 式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京榜样,正是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他们都是勇立改革发展潮头的先进模范人物,是鲜活的时代群像。
北京榜样植根于有深厚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凡中包含大爱,点滴里彰显大义。北京有30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为北京榜样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倡导“仁爱”的思想理念,为北京形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文化 ② 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北京榜样群体,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供( gòng) 潜(qián )移默化 B. 提供( gòng) 潜(qiǎn )移默化
C. 提供( gōng) 潜(qiǎn )移默化 D. 提供( gōng) 潜(qián )移默化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跃 ② 纷 B.① 越 ② 氛
C.① 越 ② 纷 D.① 跃 ② 氛
(3)“仁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是 ①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 提出的。
(4)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写了两幅对联,在横线处将对联补全,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幅:上联:伟大实践产生时代群像 下联:①
第二幅:上联:② 下联:倡导仁爱彰显老北京情怀。
A.① 文化土壤孕育仁爱楷模 ② 勇立潮头见证新时代脚步
B.① 文化土壤孕育仁爱模范 ② 勇立潮头见证新时代步伐
C.① 无私奉献彰显文化底蕴 ② 改革开放开启北京新航程
D.① 感染熏陶孕育仁爱楷模 ② 改革开放开启北京新航程
2.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北京榜样”先进事迹。其表达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环保奶奶”贺玉凤在妫水河边捡垃圾,已经坚持了30年。缓缓流淌的妫水河,碧绿如茵的芳草地,静静地记录着贺玉凤清洁环境的身影。
B.“彩虹探长”陈旭被调到重案队,专门侦破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飞身拦车、抓捕持枪匪徒……每一幕场景都惊心动魄。
C.年过花甲的梁萍每天穿着制服,斜挎背包,满脸微笑,做着“巡、访、做、报、记、刷”的小巷管理工作,她是小巷管家团队的领头羊,一直走在前面,带动大家做得更好。
D.2018年6月15日上午,城铁13号线柳芳站附近有人持刀抢劫。张少康、蔡文岁、周凡凡和众多市民,追击歹徒、英勇夺刀、接力救伤,场面惨不忍睹。
3.学校开展了“探索北京榜样精神内涵”的书法比赛。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A.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结体均衡,彰显出儒道追求的严谨方正。
B.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展现出“厚德”与“自强”的巨大力量。
C.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称,笔画齐整,端庄中表现了士的广阔胸怀和坚定意志。
D.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行云流水般展现出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
4.下面是一位同学微信点赞“北京榜样”的文字。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们不是明星,但他们在百姓心中闪亮发光(甲)他们做的是一件件小事,但正因为平常而真实,像阳光般无声无息地温暖四方(乙)无数这样的普通人,用凡人善举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风尚。这,正是北京榜样的生命力之所在。
A.(甲)句号 (乙) 逗号 B.(甲)逗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 句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请结合下列材料,简要概括南昌万寿宫的特点,不超过20字。
材料1:
万寿宫始建于晋朝永嘉六年(312年),因纪念江西人的保护神,道教的一代宗师许旌阳真人而建,时名“旌阳古祠”。唐朝时期,唐懿宗赐名“铁柱观”。
材料2:
万寿宫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南昌古城的历史见证、江右商帮的精神寄托和赣鄱百姓的文化象征。许真君登仙之前留下的“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宝垂训也成为江西的人文精神支柱。
材料3:
当今的南昌万寿宫,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区西南隅的象湖风景区内。东边、西北进宫入山门都有高过10米的石砌牌坊。真君殿重檐山式屋顶,高大宏敞,金碧辉煌,神像庄严凝重,令人肃然起敬。玉皇殿气雄伟,门楣上高悬“天德无量”和“宇宙无极”,东西双壁《群仙朝圣图》。玉皇大帝神像背面有八仙过海的大型浮雕,华彩的壁画,细细瞻观品赏,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
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
②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
③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像、新闻跟帖、文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
④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
⑤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⑥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
1.简要概括第五段中大数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2.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出现,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
B.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挑战。
C.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将再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D.大数据之“大”,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