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鲁智深、武松是《水浒》中“侠士精神”的代表人物,请你把体现这种...

名著阅读。

(1)鲁智深、武松是《水浒》中“侠士精神”的代表人物,请你把体现这种精神的两个情节补充完整。

①鲁提辖___________打开肉铺的_____________

②武松杀死开___________铺的西门庆

(2)请就你阅读《水浒》的相关体验,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怎样理解“侠士精神”。

 

 

1. 拳 郑屠(镇关西) 生药 2.示例: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等。现实生活中依然需要这种“侠义精神”,救急为难。( 或现实生活中人们按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做事,不需要“侠士精神”。)两种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1)考查对名著《水浒传》人物情节的掌握。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意是:鲁达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啼哭,问清原因,激起对镇关西的大怒,当即赠送银两。第二天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武松斗杀西门庆”:西门庆原是阳谷县的一个落魄财主,后来开了一家生药铺。他为人奸诈,贪淫好色,使得些好枪棒,是个受人另眼看待的暴发户兼地头蛇,害死武大郎,最终被武松在狮子楼用武大鬼魂索命,人头被阎王扔进油锅。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侠义精神,意味着热心、善良、勇敢、舍己为人、弘扬正义等美德,现实生活中依然需要这种“侠义精神”。例如2018年的大年初四,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寡山汪家头有一辆三轮电瓶车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河道里。一个叫谢斌的年轻小伙见此情形,不顾冰冷的河水,下水救人。得知谢斌的救人事迹后,吴山前村党委书记对谢斌竖起大拇指。谢斌却说:“遇到这种情况,换了谁都不会犹豫的,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这种行为,不正是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体现吗?为正义也好,为人民、国家也罢,行侠仗义,不分职业、不论身份,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维护社会正义、守护家国和谐的“大侠”。“侠义精神”,在变幻万千的新时代的形势下,依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道德来要求自己,在法律规定下规范做事,严格遵守各类规章制度,洁身端行,恪守本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那么就不需要“侠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两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B.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长江,“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E.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战国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会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迪。

 

查看答案

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无论是岳飞、戚继光,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一亚洲文明展》展会上,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展国威,扬军威,让世界知道任何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当屏幕出现“数字清零,岁月重启,方舱关闭,未来可期”的宣传标语时,万众欢呼,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D.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告别耳濡目染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启高中的学习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焦枣、子、栗子等)与蜜掺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______没有饺子吃,_____ 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bào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zhēng、空竹、口琴等,和年画。_____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2)为文段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给文段括号里选填恰当的句子。

A.大人们紧张,孩子们也忙乱。B.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C.大人、孩子们又紧张又忙乱。D.孩子、大人们又紧张又忙乱。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童年的那棵梨树,故乡的那缕炊烟,曾经的那颗诗心,心中的那抹微笑……他们(它们)从未远去。

请以“从未远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