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群众选择在书香中读过惬意的时光。
B.老师认真指导学生读悟经典名著,要比络绎不绝地空洞说教好上千万倍。
C.看一看青山绿水,听一听虫鸣鸟唱,重启的乡村旅游,让老少游客都心旷神怡。
D.长五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再一次彰显了中国航天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湛(________)蓝的天空下一片欢声笑语,安置贫困户的崭新的住宅小区前,“挪(________)穷窝搬新家,永远不忘共产党的恩”的横幅格外醒目。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联防联控战胜役情,复工复产提震经济。
题目:这个春天不寻常
要求:(1)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生人名、校名、地名等。
班级要开展“阅读名著 涵养品质”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选项中不是评价《儒林外史》的一项是( )
A.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
B.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
C.这部作品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我们民族所传承的价值观。回顾我们读过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等,书中的典型人物都体现着这些价值追求。请以“智”为例,从上述任意两部名著中各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这种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的具体体现。(7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补锅匠许师傅
刘群华
①补锅匠走村串巷地谋生活。他挑着一副旧担子,一头是一方矮小的风箱,一头是一只粗涩的竹筐,竹筐里放两三把锤子、几斤煤块、一堆碎铁片、四五块手掌大的碎布。这些零碎的小东西,几乎是补锅匠全部的行当。
②补锅匠进青巷补锅时要吆喝一来回。他一手拿一个脸盆,一手拿一截小木棒,边走边“砰砰”地敲,同时一边吆喝:“补锅——补脸盆杯子——”他的吆喝声恰到好处,不让人生厌。巷中的人们拣起家中有破洞的锅盆,出来寻找补锅匠。补锅匠在巷里往返完之后,站在巷子的一端,看铁具破洞的大小估价。
③补锅匠在外,最难的是找到一天三餐。如果他觉得哪家的人说话大方客气,便说:“你几个盆和锅不收钱,只管我一天的吃饭。”那家的人如果觉得可以,便欣然应允。
④这大概是补锅匠补锅的前奏。待这些安排妥当,补锅匠才解开担子,正式起炉生火补锅。
⑤来青巷补锅的匠人一年中总有几批,但有一个补锅匠的口碑蛮好。青巷人皆喊他许师傅。许师傅手艺好,人也好。他开炉不急不慢,待摆好了架势,拿出一口铁锅,反复瞄上几眼,心里斟酌一番,便用一把小锤子在铁锅的漏洞处轻轻敲打。漏洞有大有小,小的要睁大眼才瞧得见,大的则另找一块合适的旧铁皮补起。
⑥许师傅叮叮当当地敲着铁锅,漏洞边缘嗦嗦地响。这些边缘都已薄如片纸,只要轻轻一碰,又会碎一大块。许师傅小心地把边缘全部敲掉,瞅好漏洞的大小,在自备的一堆碎铁片里找出合适的铁片,依漏洞的模样用粉笔画好,敲成铁锅漏洞大小的细样子。
⑦铁补丁这份功夫,不能急躁。不然,不是漏洞敲大了,就是补丁敲小了。要极其细致,敲出来的铁补丁才美观又合适。
⑧等许师傅把铁锅的补丁敲好,才加紧拉风箱。小风箱“哗啦啦”拉得山响,泥巴炉芯里的生铁片在黑煤升腾的火焰下逐渐熔化。那一炉小小的生铁,已经熔化得像一团蠕动的火焰。许师傅有时拉风箱拉得高兴,常常会唱起花鼓戏《补锅》。待他把花鼓调停了,说时迟那时快,他用一个陶土勺子往火炉芯里一伸,舀出一勺滚热的铁水。然后迅速用另一手掌托起块巴掌大的碎布,上面早垫了一层细细的土灰隔热。他把铁水倒在布的中央,飞快地送到锅下面,轻轻摁在针眼大的漏洞上,红铁水便顺势挤满小漏洞。这时,许师傅操起一个稻草织成的圆柱形草托,在锅面轻轻地顺势一摁一滑,一个平整的黑色铁疤印就出现了。
⑨小漏洞这样就算补好,补大疤才用到铁片补丁。铁片补丁用竹篾条上下支起,固定在大漏洞处,补丁与漏洞边缘基本吻合,几乎没有缝隙。对齐了,再用一滴一滴的铁水去补铁锅与铁补丁的缝隙。竹篾条只要铁补丁固定好了,便可小心地拆去。
⑩许师傅在青巷补锅一般会补三五天。但不管怎么忙,他临走的那天,一定会登门一些特殊的家庭。这些家庭在青巷有好几户。譬如巷头的老古,七十多岁,腿脚不便,行走困难;巷中的老张,耳聋,听不见吆喝声;巷尾的老刘,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经济困难。这些,许师傅都是包拿包补包送。
⑪记得有一回补老刘的一只铁脸盆,老刘说:“许师傅,这盆太烂了,盆底都差点掉了,补好太费神了。”许师傅看了一眼,没说话,拿起脸盆就出了门。这只脸盆不知用了多少年,盆底与盆壁一圈相接的地方全是针眼大的漏洞。青巷里的人劝许师傅:“别耽误工夫了,补好了又能用几天?”许师傅呵呵笑了笑,说:“用几天是几天,人家难呀!”说完,就埋头敲敲打打起来。
⑫补脸盆更要掌握火候。铁锅的铁皮厚,脸盆的铁皮薄,补的火候是不一样的。火太旺,一摁,盆底就被红铁水熔了。许师傅对脸盆这种薄铁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拉动几下风箱,炉芯里灰暗的铁水又汩汩滚动起来,马上红彤彤的。这一次他的手脚稍慢了一些,舀起一勺铁水倒在草灰布片上,故意一停顿,才摁上脸盆的底部。然后上面的稻草托迅速扫了一把稀泥,一呼应,一摁一抹,大功告成。
⑬我以为,那一次许师傅补的疤是最精致的。在他舀一勺铁水感触风的细润时,一朵红花就绽放在风中。
⑭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人们不再需要补锅或者补脸盆,补锅匠的吆喝声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见过许师傅了,但是他来青巷补锅的场景我却总是历历在目。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28日,有删改)
1.本文以_____为线索,记叙了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抒发了作者对质朴手艺人的回忆和赞美之情。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许师傅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
3.文章第⑪段写了许师傅给老刘补脸盆,有什么作用?
4.本文语言质朴,请根据语境,结合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开炉不急不慢,待摆好了架势,拿出一口铁锅,反复瞄上几眼,心里斟酌一番,便用一把小锤子在铁锅的漏洞处轻轻敲打。(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这一次他的手脚稍慢了一些,舀起一勺铁水倒在草灰布片上,故意一停顿,才摁上脸盆的底部。然后上面的稻草托迅速扫了一把稀泥,一呼应,一摁一抹,大功告成。(提示:从词语运用或句式表达的角度)
5.阅读全文,结合文章的主旨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