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暮霭(ǎi) 间或(jiàn) 新冠病毒(guàn)
B.佝偻(lóu) 国殇(shāng) 东施效颦(pín)
C.箴言(zhēn) 诡谲(jué) 铢两悉称(chēng)
D.搽粉(cā) 阿谀(ē) 方枘圆凿(ruì)
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马车制造师在清理耕种的土地时,总会在田野的中央留下几棵橡树,并用这些橡树来制造马车的轮子。有人好奇地问:“森林中那么多树可以砍伐,为什么偏偏用田野中的橡树做车轮呢?”马车制造师笑笑,说:“森林中的树相互遮蔽,缺少风吹雨打,容易折断。田野中的橡树没有什么可依赖的,需要百般挣扎才能和大自然对抗,没有茁壮的身躯就难以存活。用它们做车轮,才能承受沉重的负荷。”那人若有所悟,人生也是如此。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请以“镌刻在 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补充完整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阅读议论文《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完成小题。
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
①大江大河波涛奔涌,冲波逆折处尤显壮丽澎湃。前进征程上,越是困难如山、挑战艰巨,越考验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忍不拔的精神、不畏险阻的气魄。
②挫折与磨难,堪称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推动事业发展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始终葆有攻坚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③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当前,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我们经受住了新冠病毒突袭的考验,但更深刻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紧迫;我们已经走出新冠病毒防控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但前方的问题还很多,挑战更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决战脱贫攻坚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焕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一定能闯过一道道险关隘口。
④蓄积攻坚精神,离不开苦干实干。犹记焦裕禄初到兰考县,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之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毅然喊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口号,带领36万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真正的共产党人,就应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实干担当擦亮政治本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越是不容易,越要奔着矛盾去、朝着问题改,越要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干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⑤蓄积攻坚精神,要增强韧劲定力。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他号召模范青年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逐梦的征途,容不得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攻坚克难中增强斗争本领,在接续奋斗中挺立精神脊梁,我们一定能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⑥“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努力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20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2.本文第③段开头引用李大钊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加以概括阐述并指出其作用。
4.本文指出“蓄积攻坚精神,离不开苦干实干”“蓄积攻坚精神,要增强韧劲定力”。请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点,谈谈给你学习或生活的启示。
阅读说明文《分餐进食好处多》,完成小题。
分餐进食好处多
①上海浦东一家中餐厅的后厨,一大盘蛋炒饭被分成了6小分,整齐码在盘子里,盘旁放了公勺;一条鲈鱼沿鱼骨被片成两半后,切段,重新按照鱼形摆盘,盘旁放了公筷……这家中餐厅正响应号召在采用“分餐制”待客。
②所谓“分餐制”,是指服务人员或消费者通过使用公用餐具分配菜点,使用各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目前,分餐制正在我国多个大城市推广。
③那么,分餐制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④分餐制可成功切断因合餐制(即共食共饮)而造成的唾液传播渠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唾液可传播甲肝、禽流感、肠道病毒(如目前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我国是胃癌和肠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也与我们的饮食方式有关。而根据传染性疾病专家的研究表明,分餐制能使传染性疾病的综合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
⑤分餐制可推动我国饮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发展进步。在我们的文化里,习惯了合餐制。好几双筷子在一个火锅里搅来搅去,同食一盘菜,同喝一碗汤,同饮一杯水,成为不分彼此的表达。其实,现代社会里,表达亲密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科学和健康,饮食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分餐制自然就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⑥分餐制有利于科学的膳食管理。膳食管理的目标就是合理膳食、营养平衡,而合理膳食是保障健康的首要条件。比如,一个家庭主妇用分餐制,她就可以根据家庭成员体重和活动强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因人而宜,定量分配,只要各人吃光所给,就能确保健康。
⑦另外,分餐制还有利于控制人的食量,有利于防止偏食,有助于改变国人大吃大喝的不良习惯,有助于培养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等。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2日,有删改)
1.本文第①段从“上海浦东一家中餐厅的后厨”说起,有何作用?
2.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以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从文段的写法上看,本文第④至⑥段都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3.本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记叙文《我的邻居吴冠中》,完成小题。
我的邻居吴冠中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他和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做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脑血栓,他伴着她,寸步不离。他肩并肩搀扶着她,平和而亲昵。
③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有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④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
⑤吴老经常在我们的楼下买天津煎饼,卖煎饼的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去捐画时亲自抱着字画从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⑥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贵的文物啊!为了防范赝品,吴冠中破釜沉舟。
⑦一天,又邂逅他和她,便提到《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说:“目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能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病妻》的结尾更震撼——‘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不尽的叹惋和眷恋,却无一丝的沮丧与悲凉,大胸襟,大手笔,我辈怎能学得!”他只是微笑着又摇摇头。
⑧三个月后,吴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
⑨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
(此文有删改)
1.本文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吴冠中老人的__________的记叙,歌颂了吴老为人处世的优秀品格,表达了对吴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情。
2.请从文中概括出吴老的一个优秀品格,并结合具体内容稍加阐述。
3.本文第③段写邻居们的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还写到了吴老对病中的妻子关怀备至、不离不弃。
B.第⑨段划线句用看似矛盾的词语概括评价了吴冠中的性格和品质。
C.第⑥段写吴老磨掉印章上的名字,做法是固执和错误的,毁了珍贵的文物。
D.第⑦段写作者赞美吴老的文章,他却仅仅是“摇头”,表现了吴老谦逊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