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与中国书写传统
张广村
( )的章法传统
甲骨文的基本章法是竖排直书,有列无行。这种章法形式成为后世书写的典范。在特定的书写空间里,以右上角为书写起点,以左下角为书写终点。这是中国书写最早的空间分布意识。此后几千年中华民族,不论是日常书写还是书法创作都采用了这种竖行直书的章法形式。
为什么这么写?甲骨文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象形是其造字思维和造字特征。如欲表现“车”字,直接用车的形象把它画出来。模仿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先民把看到的形象直接画出来。单个文字是具体事物的描摹,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天、地、山、水等文字,证明商周时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空间意识。既然每个字是具体事物的反映,那么在整个书写空间分布里,也就根据人的视野所及,按照天上地下、先上后下的思维来整体呈现。甲骨文书写形成的这种空间意识成为中国书写的约定俗成的潜意识,这种自上而下书写的章法成为中国书写的基本章法形式,一直影响到近代。
( )的结体特征
甲骨文的结体字形方整,对称平衡,形成了最早的为后世沿用的方块字系统。甲骨文造字的方法还是模仿物象。象形、会意、形声三种基本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
象形文字是对物象的直接模仿。例如车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因为制造车时需要考虑平衡性,所以甲骨文写出的车字左右对称、讲究平衡。自然物象如女、鱼等也是自然对称,符合宇宙法则,甲骨文在书写上更是如此。会意是用两种以上物象表示一种现象,如用天上滴水表示雨,羊在圈里表示牢,因为也是用物象表示,三点水的雨,两边长角的羊都是对称的。形声字彭,左形右声,左边是鼓的形状,右边三撇是表示声音也基本对称。这种对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朴素阴阳观念,构成了此后中国文字结体的基本原则。甲骨文以后的文字结体都是方块字型并讲究对称平衡,此后演变的金文、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都体现出方块字和对称平衡的特征。
甲骨文的造字思维既遵循自然又匠心独运。甲骨文的字形基本上是方块字,是以一个无形的方块立体空间为边界来排列物象的。在排列的时候为了美观也会调整物象的位置关系,比如把左右结构的字改成上下结构,例如,“逐”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犬,下面是人的足,用人在追犬表示逐的含义。按照会意的造字原理,人应该位于犬的后边也就是右边才对,造字者却把本该是左右结构的字改成了上下结构,当然这一改显得更加美观。这种错位的书写方法在后世书家笔下常有呈现,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笔下的群字,把左右结构写成了上下结构。甲骨文书法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既反映自然规律又有人为巧思。现在楷书字形的上下(音)、左右(冲)、全包围(田)、半包围(其)、独体字(乙)等结构关系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甲骨文在结体时亦重视字内空间及笔画间的疏密关系,体现出较早的空间思维。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5月9日)
1.上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甲骨文的相关特征,请以补写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 的章法传统; 的结体特征。
2.本文反复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以第四段为例,说说举例说明的好处。
3.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象形是甲骨文的造字思维和造字特征。
B.文中认为,“车”是象形字,“雨”是会意字,“逐”是形声字。
C.象形、会意、形声三种基本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
D.甲骨文的书写特征和结体特征都体现出了先人的空间思维。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右溪记
元结(唐)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③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⑤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⑥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⑦,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①攲(qī):倾斜。②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③阴:树阴。④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⑤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⑥俾(bǐ):使。⑦右:西边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洄悬激注
②垂阴相荫
③以裨形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②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
4.右溪是作者主持疏浚并亲自命名的一条小溪。在作者笔下,“右溪”这一景观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右溪”生出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写出。
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融情于景,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既表现了大海的雄奇丽壮观,又让人感受到了大海蕴藉的力量。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句所写景物充满生机,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涌动的力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表达了他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用典是诗人委婉抒情的常用手法之一。刘禹锡的“_____, 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向秀、王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岁月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苏轼的”_____,____ ”(《江城子• 密州出猎》)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之情。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故事。
①一个故事如果只停留在反映情感的层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有内容。
②如何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与人相联系。
③好的故事内容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也就是说,故事内容得与真、善、美息息相通。
④以人为本是检验一个故事生命力的主要标准。
⑤在信息过量时代,有内容的故事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⑥正如冯友兰所说:“人类所有之真、善、美,历史多与以相当的地位。其未得相当的地位者,则多其不真真、不真善、不真美者也。”
A.①⑥③②④⑤ B.④②①⑤③⑥ C.③④②⑥①⑤ D.⑥②①③④⑤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桑梓常被用来指代“家乡”,是因为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诗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的“桑梓”即为此义。
B.《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对联中,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相对的“冰塞川”和“雪满山”皆为主谓结构。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课文《陈涉世家》即节选自本书,“世家”,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