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    )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    )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遍布  漂移  迁移  分散 B.分布  飘移  迁徙  分散

C.遍布  漂移  迁移  分布 D.分布  飘移  迁徙  分布

2.对选文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突发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点。

B.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话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确凿的根据的。

C.这个论断不仅是全文的起点,而且也是作者科学精神的精华所在。

D.这句话体现了事物说明文层层推论,说明准确,思维严密的特点。

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地球是由一些很分散的静止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岛屿链”之谜可以借此理论获得答案。 D.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4.下列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一句是(   )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D.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1.A 2.D 3.A 4.C 【解析】 1.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一空:遍布,散布各地,到处分布。分布,指在一定地区或区域内散布。根据后面的“世界各地”可知此处应用“遍布”。第三空: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迁徙,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迁移”。第四空:分散,分在各处,不集中。分布,指在一定地区或区域内散布。根据后面的“各个地方”可知此空应用“分散”。故选A。 2.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D.画线句子是作者的论断,是全文说明的起点和说明对象,这是一个具体准确的科学道理,并不是一个实物,所以应是事理说明文。本项“事物说明文”有误。故选D。 3.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根据第六段中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知构成地球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静止板块”表述有误。故选A。 4.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C.把南极洲比作是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南极洲的特殊之处,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傅雷家书》,对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聪失恋时 B.傅聪生病时

C.傅聪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 D.傅聪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

 

查看答案

依据名著《傅雷家书》,依次补入下列语句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难(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A.谦虚  严谨  得体  不气馁 B.严谨  谦虚  得体   不气馁

C.得体  严谨  谦虚  不气馁 D.谦虚  严谨  不气馁  得体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人。著有诗集《朝阳花开》《放歌集》等,独创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陕北风土人情美。

C.《灯笼》的作者是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山东人。这篇课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从多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体现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文章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团团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儿!好一个安塞腰鼓!

D.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