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声共抗疫情的惊雷,一群坚定逆行的背影,一张盖满手印的战书,一条深深的勒痕,一张稚气未脱却坚韧执著的脸孔,一次次剪掉满头秀发的倔强,一次次奔忙在街头巷尾的朴素身影,一片片如花瓣飞舞的深情问候……全都化作这个春天的万紫千红。你们是春天的阳光,是阳光中的绿叶,是绿叶间的花朵,是花朵正散发的清芳。
(材料二)
他的本行是送快递,医可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整个武汉市都断货,怎么办?在淘宝线上找到一个商家有货,但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不了快递。汪勇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2000双。汪勇有一段话朴实又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根据你对上面这两段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在我国,“德”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德”: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说文》“德,升也。”
如“君子德车”(《易·剥》虞本)中,就是用其本义:________。
“德”可解为人的道德、“心性”往上升华之意。《象形字典》解释:“德,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因此,“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行为规范、品行、品质等意义。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德”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③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德”远流长
(“德”远流长)
3.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病毒威胁武汉,许多人主动请缨,用自身的行动践行“德”,成为无私无畏的当下“最美逆行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他们为“抗疫”而战,为国人而战,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人。班级开展了“我赞逆行者”微博留言活动,请你在微博留言,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要求:抓住职业特征,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4.在疫情期间,有人以对联的形式寄托希望和期待。请为其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 )
上联:九州共命迎春梦;
下联:
A.华夏情暖溢人间 B.百姓齐心共患难
C.四季共情暖心田 D.万众同心战疫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盘虬
黄婉婷
①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要我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②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茁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③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是静谧的日子。
④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茁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砸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遑论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⑤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⑥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⑦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⑧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1.文章围绕“生命的盘虬”描绘了哪些相关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请指出“这两样东西”所指代的内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六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请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
5.从全文看,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贾立政
①在所有我们称之为美丽的行为姿态当中,最美的莫过于奋斗的姿态!
②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奋斗者的姿态是最美丽的姿态,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哲学、美学的深刻道理。
③奋斗,使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世界都向着积极、美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奋斗者要实现预期目标,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所有的潜能,调整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此时,整个人,内心充满希望,浑身充满力量,其自强感、尊严感、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给人以期待,给人以鼓舞。
④奋斗,是一个团队实现目标的路径,也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只要有奋斗在,就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势,就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攻关精神,就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雄心壮志,就有“无敌于全天下”的气魄。奋斗的姿态,给团队中每个人以鼓舞和力量。
⑤奋斗,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气象。从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小哥到翱翔蓝天的战士,从街道上的清洁工到讲台上的教师,从考场上的莘莘学子到球场上的运动健将……可以说每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形象代言人。奋斗者身上有种强烈的感染力,营造着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⑥奋斗中焕发出人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好的展示。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奋斗的姿态,充盈着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强大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善美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标,是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而这一切需要通过奋斗去发现、去实现、去体现。
⑦奋斗,是对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卧薪尝胆、废寝忘食、悬梁刺股、栉风沐雨、焚膏继晷、闻鸡起舞、铁杵磨针……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奋斗精神的赞美。奋斗,展示的是中华儿女的光辉形象,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⑧奋斗,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展现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节,攻坚克难、固本开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用奋斗的姿态,书写无悔的人生、展现最美的风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