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西山,在深山老林里转了三个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西山,在深山老林里转了三个钟头的他依然无法分辩方向,看来今晚难以准时回到营地了。

B.对自然的向往、对劳动的欣赏、对亲情的眷恋——李子柒在视频平台上展现的这些美好,给年轻朋友的成长带来莫大的启事

C.为了体育测试顺利达标,九年级的同学们在课间齐拥操场,加强锻炼,呐喊声、助威声,如雷贯耳

D.齐白石提倡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徐悲鸿则强调把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两人画风可谓迥乎不同

 

D 【解析】 A.分辩: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使用错误,应改为“分辩”; B.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使用错误,应改为“启示”; C.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使用错误; D.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深霄        忧戚    盘桓        络绎不绝

B.头颅        燎原    演绎        纵横决荡

C.防御        鲜腴    马前卒        坦荡如坻

D.戎机        赦免    乌蓬船        陟罚臧否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chuàn    辱(                自吹自léi

B.裁(zhòng    差(qīn        叨(láo        词夺理(qiáng

C.越(zhuó        tiè        护(        信手来(niān

D.zhì        sǎng        xiāo        精竭虑(dān

 

查看答案

附加题

(A)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B)“我接到报告,说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说,“我们知道这一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他说,“但是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段(A)(B)中出现的“”均指______,选段(A)中的“”和选段(B)中的“”均指______

2.在作者眼中,选段(A)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说说“”走上革命的历程。

3.根据选文,联系全书内容,请说说《红星照耀中国》入选初中教材名著必读的原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答)

 

查看答案

作文

同学们,美好年华,青春绽放。三年的初中生活总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总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你珍藏心底的财富,总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总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那么,请将你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写出来吧!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叙事详略得当,情感真挚自然。5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地名。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紧握木棒的黑孩子

(R·赖特)

①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②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③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地。他们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

④我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可是她没做声,随即坐了下来,写了一张所买东西的清单,给了我更多的钱,又打发我去食品店。我踌躇着走上了大街,发现还是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掉头飞奔回家。

⑤“又怎么啦?”母亲问我。

⑥“还是刚才那群流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还会揍我的。”

⑦“我要你自己去对付这些人,”她平淡地说道,“好,去吧。”

⑧“我害怕。”我乞求道。

⑨“走吧,不要理睬他们。”她告诉我。

⑩我走出家门,径直沿人行道走去,心里祈祷着——那群小流氓别再骚扰我。

⑾然而,正当我走到几乎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个突然喊道:“看,还是那个黑小孩儿。”

⑿地痞们向我逼过来了。我感到心惊肉跳,马上转身狂奔起来。很快,我被追上了。他们把我搡倒在人行道上。我哭喊,恳求,用两脚使劲蹬,但都无济于事,没逃脱被殴打的噩运。他们掠走了我手中的钱,扯住我的两腿猛拽,朝我的脸上凶狠地抽扇。最后,我又是哭着走回家。

⒀母亲在门口遇见了我。

⒁“他们打……打……打我,”我边抽泣边委屈地说,“他们抢……抢……走了钱。”我正要迈上台阶,渴望着躲进“家”这个避难所。

⒂“你不要进来。”母亲阴沉着脸警告我。

我吓得退回原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心中无限委屈。“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我哭诉着。

“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我只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⒄不一会儿,母亲出来,拿出更多的钱和另一张买东西的清单,而且另一只手中拿着一根又长又重的木棒槌。“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⒅我疑惑了——母亲在教我打架——这是她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

⒆“可是,我怕——”我嗫嚅着。

⒇“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21)“他们会欺负我,他们……”

(22)“那你就呆在外面,不准回来!”

(23)我憋足了力气向台阶上冲去,试着挤过母亲,闯进屋里。可随即而来的,是脸颊上重重的一记耳光。我被抽到了大街上。我哭求着:“妈,求求您让我明天再买吧!”

(24)“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25)“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26)那伙流氓就在我身后,只身一人面对这阴森的街道,我惊骇地颤抖着。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回到家里,或是远离家门。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如果我回到家里,最终也躲不过被母亲打一顿,而且自己丝毫不会对此做什么改变,然而,我要是走上街头,去面对那些无赖,那么至少可以获得机会用木棒和他们较量较量,看到底谁输谁赢。

(27)我慢慢沿街走着,接近了那伙地痞,我捏紧了木棒,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28)我已经站在他们对面了。

(29)“黑小子,又来啦。”他们狂吼滥笑着,很快把我围住,其中一个正要抓我的手。

(30)“我他妈宰了你们!”我从牙缝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随着我的吼声,手中的木棒早已使一个地痞的脑袋开了花。接着又是一棒,闷住了另一个流氓。

(31)就这样,我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把刚才的怨恨和愤怒全部倾注在这根木棒上。我明白,只要我停歇一秒钟,痞子们就会缓过劲来,所以我要把他们一个个打倒,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爬起来。我呐喊着,挥舞着,眼睛里含满了泪水。刚才所遭受的殴打,所受的屈辱,一幕幕又在脑子里呈现。阵阵余悸使我每抡动一次木棒都要用上全身每一分气力。

(32)挨过一顿猛击,小流氓个个狂呼乱喊,抱头鼠窜。有个地痞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的一切,一点儿也不相信这是刚才那个任他们肆意欺侮耍弄的黑小子。他们大概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的疯狂愤怒。

(33)我站在那儿喘息着、叫骂着;激他们上前来斗。当发现小流氓们真的吓破了胆时,我就急追过去。他们喊着、叫着飞跑进各自的家。

(34)随后出现在街道上的是那些地痞的父母们,他们是来吓唬我的。是平生第一次吧,我冲着大人们高声喊叫。我警告他们,如果要找我的麻烦,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木棒的滋味。

(35)最后,我终于走到商店,买了东西。

(36)回家的路上,我仍紧握木棒,准备着再次用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回连个流氓的影子都没有碰上。

(37)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1.请以“我”为描述对象,梳理“我”四次去食品店买东西并遭遇一帮小痞子的骚扰经过及心理变化。

 

第一次②—③段

第二次④—⑨段

第三次⑩—⑿段

第四次⒀—(35)段

经过

面对一伙流氓夺走“我”的篮子,抢走“我”的钱,“我”回家了。

“我”发现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没买东西就回家了。

面对那群地痞逼过来,“我”狂奔回家

(1)

 

 

 

心理

(2)

(3)

心惊肉跳

(4)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

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品析加点字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说说第(37)段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4.阅读以下文句,完成题目。

“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以上文句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请说说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文中母亲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