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故乡月 ①去年中秋节,吃过团圆饭后,下楼举首遥望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故乡月

①去年中秋节,吃过团圆饭后,下楼举首遥望那一轮高挂中天的明月,散步在小城郊外的田埂上,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虫鸣蛙叫,以心跳的节拍回应百草生长的声音,用心灵与庄稼对话,周身浸润在乡土气息中,感到轻松而遐意。自然想起那故乡的明月和在故乡度过的童年时光。

②故乡月是我童年的好伙伴。她伴随我成长,见证了我在故乡的天真无邪而又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小时候山区尚未架线通电,大人们又舍不得早早点上煤油灯。遇到有月亮的晚上,村里的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做游戏,抽陀螺,看谁用鞭子抽的陀螺转得越来越快,转的时间最长,总是旋转停不下来。两个人比赛打拐,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站立的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跳,瞅准时机,用抬起的那条腿相互攻击,看谁脚先落地为输。当然玩得最多的是捉迷藏,小伙伴们东躲西藏,有的藏在胡同拐弯处,有的藏在麦秸垛里,有的藏在黑乎乎的牛棚里,然后开始你找我,我找你,跑遍了全村,折腾出一身臭汗,弄得灰头土脸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中明月西去,母亲出来高声喊着我的乳名,虽然玩兴尚浓,但也只得不情愿地悻悻而归。

③故乡月是农家人的好帮手。春风送暖、地温升高的时候,也是农家忙碌的季节。施肥、犁地、播种要环环相扣,依次进行,每一个步骤都要做深、做细、做实,只有这样才能为麦收和秋收打下好的基础。那时机械尚未普及,生产队人手紧张、畜力有限,要想不误农时,生产队长就组织全村的男女劳动力在有月亮的晚上到地里加班干活,这自然也少不了母亲。而没有月光的晚上,农事再急再忙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到第二天早早起来,推车下地。夏收秋收的时候,乘着月光到地里收庄稼是常事。特别是收麦,晚上收比白天收更为合适,因为白天炎热干燥,容易掉穗丢籽,而晚上凉爽,湿度也高一些,小麦在收割的过程中丢失得就少一些,这就是“春争日夏争时”的要义所在。

④中秋节期间,正是“掰了玉米种麦子”的大忙季节。那时候,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勤快的庄户人那顾得上吃月饼,趁着大圆盘似的月亮照出的那明亮的月光,赶紧往拖拉机深翻了的土地里均匀的撒着化肥、撒着鲁麦八号种子,然后用耙拢平,精工细作,没有半点马虎。他们明白,人勤地不懒,把地管好,才能把缸装满。他们伴着月光播下的不仅是全家人赖以生计的口粮,更是一片美好与期盼,是来年的丰收与希望。

⑤故乡的月是母亲明亮的眼睛。记得我七岁那年,初冬的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由于白天特别冷,身上又穿得单薄,寒风一吹,身体着凉,晚上发起高烧,烧得迷迷糊糊地,母亲低下头摸着我的脸颊说:“身上热得烫手,烧这么狠咋办呢?”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又不在家,但为了给儿子看病,胆小的母亲当即找了个棉袄给我穿上,背着我就朝3里路外的公社卫生院走去。这个晚上,在寂静的山乡,一轮明月在薄薄的云层里时隐时现,月光照亮了母亲和我前行的路。我趴在娘的背上,月光映照下看见娘的脸上的汗珠在淌,我劝微微喘着粗气的娘:“娘,我下来,你歇一会吧。”娘摇了摇头,把我往上搓了搓,又快步的走起来。到了公社卫生院,母亲把医生叫起来,给我打了针、吃了药,她才放心地伴着月光背着我回了家。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每每想起,我的两眼还是止不住泛起泪花。

⑥月亮是美好的。上弦月、下弦月,那是残缺的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是缠绵的美;浮云遮月、若隐若现,那是朦胧的美;天高云淡、明月当空,那是团圆的美、高洁的美。故乡的月,那是思念的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此时,那首《月光》的歌词在我心中久久回响:“哦,月光洒在每个人的心上,让回家的路有方向;哦,离开太久的故乡和老去的爹娘;哦,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谣轻声唱;哦,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都别忘了故乡。

1.你如何理解题目中“最美”的意蕴?

2.第③段中画线句作者交代此内容,有何用意?

3.本文语言素朴而典雅,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月”往往寄托着文人的情思。鲁迅的《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与本文的“月”相比较,写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1.故乡月里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快乐往事的回忆,对故乡农家人勤劳品德的赞美,还有对母亲的思念;这些对故乡的记忆是最美好的。 2.没有月光的晚上,故乡人无法下地抢干农活,表现出故乡人的遗憾;与有月光的夜晚故乡人干活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月光对故乡人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故乡人的勤劳。 3.介绍童年、故乡人和母亲时,大量使用生活常用的口语、俗语、谚语,叙述时又穿插大量雅致的书面语及诗文;如第二段叙述捉迷减的情形“然后开始你找我,我找你,跑遍了全村,折腾出一身臭汗”,口语的运用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出故乡生活;而“明月西去”、“玩兴尚浓”、“悻悻而归”等书面语的穿插,既表达真切感情又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意对即可) 4.《故乡》中的月景是虚写,作者由想象出来的这幅美好图景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中的月景是实写,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难忘的人和事,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儿时生活的留恋。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故事情节来分析,“最美”体现在许多地方:第②段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最美”体现在童年快乐的游戏中;第③④段写农民在月光下劳动,“最美”表达出对农民勤劳品德的赞美;第⑤段写母亲在月下背着年幼的“我”去卫生院看病,“最美”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第⑥段总结全文,“月亮是美好的”,即故乡的记忆是最美好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联系第③段的内容来分析,段首说“故乡月是农家人的好帮手”,表明有月亮的晚上,人们可以趁着月色去地里加班劳动;没有月亮的晚上,人们无法下地抢干农活,农事再急再忙也没有办法,“只能”写出了农民不能趁晚上干活的遗憾。这两种情况的鲜明对比,一方面表现了故乡农民勤劳的美德,另一方面突出月光对农民劳动生活的重要意义。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这篇文章的语言朴素典雅,“朴素”体现在口语、俗语和谚语的使用上,如第②段对童年游戏的叙述,“小伙伴们东躲西藏,有的藏在胡同拐弯处,有的藏在麦秸垛里,有的藏在黑乎乎的牛棚里,然后开始你找我,我找你,跑遍了全村,折腾出一身臭汗,弄得灰头土脸也不觉得累”,第⑤段“娘摇了摇头,把我往上搓了搓,又快步的走起来”,第③段的谚语“春争日夏争时”,第④段的俗语“掰了玉米种麦子”等,语言通俗朴实,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典雅”体现在书面语和诗文的运用上,如第②段“明月西去”“玩兴尚浓”“悻悻而归”等词语,第⑥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月光》歌词的引用,都体现了语言典雅的特点。 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仔细阅读文章,作者以“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忆童年时和小伙伴们在有月亮的晚上玩游戏,月色中农人们在地里辛勤地劳动,月光下母亲背着“我”去卫生院看病。这些回忆中的“月”都是实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人的思念之情。而鲁迅的《故乡》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段描写,是作者在闰土的描述中想象出来的画面,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之情。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帝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乙)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曾被封为莱国公。②严:这里指敬重;供帐,这里指宴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上由是益太尉___________        (2)准莫其意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

(2)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

3.从两篇选文中能看出寇准是什么样的人?

4.(乙)文《霍光传》中“不学无术”特指修身不足,你认为(甲)文里“莱公数短于上前”是寇准不学无术的表现吗?

 

查看答案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5)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醉翁亭记》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山林中充满生机的春景。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国,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它燃烧在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炽热的胸膛里,它涌动在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梦境的寄托里。

 

查看答案

仿照加点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

山川异域,风雨同天。中外文学名著虽表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但都能体现出对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水游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爱憎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编者是西汉的刘向。《战国策》是国别体史学著作,《曹刿论战》亦选自其中。

C.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作家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散文《白杨礼赞》,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未选择的路》是法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作,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无语病一句的选项是(   )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①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过不倒。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中华儿女争当先锋、敢于奉献,吹响中国精神的“集结号”;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乐观坚韧,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唱响中国精神的“主旋律”。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为保人民生活维持正常秩序而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走出国门志愿帮助其他发生疫情国家的中国专家组……③中华民族在经受考验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也鼓舞着世界。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④中国人民的宽广胸怀和不屈精神,不仅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力,而且让息息相通的生动故事熠熠生辉。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