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比例跟现在考一本差不多。但我居然考取了,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

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儿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

父母深感为难是有原因的,因为除了我,我的下面还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而蔡新华只有两个弟妹,更主要的是蔡新华还有一个在县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

一旁的爷爷果断地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考取了就一定读。”

“可是,我们比不得……”

爷爷打断母亲的话:“比得的,我们家不是马上要添劳力了吗?”爷爷说的添劳力是指二叔就要结婚了。爷爷停了停,接着说:“我不许他们闹分家,关口上得帮你们一把。”

就这样,我和蔡新华又成了初中同学。

公社中学离家很远,我和蔡新华只能当寄宿生。寄宿生的饭是蒸钵子饭,菜只能从家里带。

其实,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咸萊,而且就是这样一碗菜还要保证吃三天。蔡新华带的明显比我的要好,即便他偶尔也带萝卜或咸菜。但揭开碗盖,上面必定有一块白莹莹的冻猪油。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村里人说蔡新华肯长是吃了猪油饭,看来是对的。

读初二那年,因生产队收成较好,加之又添了二婶一个劳力,年前,爷爷砍回了八斤肉五斤猪油。猪油是母亲炼的,装在一口黄色的坛子里。

第二天,我偷着揭开坛盖一看,猪油冻结了,也是白莹莹的那种,散发出一股清幽幽的香,这香味让我眼前浮现出蔡新华拌猪油饭的情景……

“快盖上,别让二婶看见了。”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我赶紧合上盖,像做了回小偷似的。

因为孩子多,母亲在二婶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每逢弟妹们一个接一个去锅里抢饭,母亲就放下碗等着,她怕二婶吃不饱,如果二婶吃过了,锅里还有剩饭,母亲再接着吃,反正收拾碗筷是她的事。

开学后,我还是每三天回家拿一次菜。

有一天早晨,我提着菜正准备去上学,母亲叫住我,刚是要叮嘱我什么,不巧,母亲刚出来,二婶从另一扇门里也走了出来,母亲看见二婶,对我说:“发点狠,多认几个字。”我知道母亲要说的不是这个,但二婶在场,我也不好问。我主动跟二婶告别:“婶,我走了。”这是母亲教我的,意思是要我讨好二婶。

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

母亲要跟我说什么,到学校后我就明白了,因为,我在咸菜的底层发现了一块猪油。

母亲将猪油藏在咸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

再回到家里,母亲像忘了那回事,我也不言及。我和母亲共同守着一个秘密,这秘密甚至连蔡新华也不知道。猪油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自从吃过几餐猪油后,我便秘和嘴唇裂口的现象就明显好转了。

随后不久的一天,我在体育课上脚了,便托蔡新华帮我回家拿菜。第二天早晨蔡新华按时返校,吃早饭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今天可以吃猪油饭了。”

我一惊,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

“二婶?我妈呢?”我越发吃惊了。

“你妈去你外公家了,这菜是你二婶弄的。”

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是我喜欢的榨菜丝,她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

一时间,我的眼里竟有了泪花,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跟蔡新华比,蔡新华有一个好姑妈,我有一个好二婶,而且我的二婶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接下来的一次菜,又是母亲弄的。母亲将网兜递给我,笑着说:“猪油不多了,要留给二婶吃。”

我还没来得及问,母亲又说:“你二婶怀宝宝了……”

这消息让我高兴不已,我提着菜,一路小跑地向学校走去。吃饭时,我端着只有咸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像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

1.蔡新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儿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找出本句两处需要重音朗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3.“清幽幽的猪油香”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意蕴,结合小说内容概括。

4.有人说,最后三段纯属多余,应该删掉,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1.①与“我”形成对比。“我”和蔡新华同时考取,“我”家震惊无奈,他家欢天喜地;在学校“我”吃萝卜咸菜,他吃猪油饭。对比中体现出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状况,也使故事更丰满。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蔡新华帮“我”带菜,二婶看到了他的菜并在“我”的菜上放了一块猪油,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2.(1)“好一会儿”和“怎么”应重读,形象地传达出父母对“我”考上初中的欣喜,但又因家庭贫困无法供我上学的迟疑矛盾和愁苦无奈。(找出两处应重读的词语并说出这些词体现出的人物心理特征且言之有理即可) (2)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二婶对我的关心,表现她善良美好的形象特点。 3.①包含着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便闻到了一股清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②包含着一份苦涩的母爱。母亲在贫困的家庭生活中,为了让“我”吃好一些,为了让“我”长身体,偷偷地在“我”的咸菜下面放上一块猪油。③包含着二婶的一份亲情关怀。二婶在看了蔡新华的菜后,在她给“我”炒的“我”喜欢吃的程菜丝上面放了一块猪油,比母亲给“我”藏的还要大,④包含着“我”对二婶的感激与感恩。“我”觉得“我”有一个好二婶,在听到二婶怀孕的消息后,虽然没有猪油吃了,但是“我”依然很高兴,感觉自己的钵子里有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意思对即可) 4.不能删掉。(1)最后一段写出“我”和母亲对二婶怀宝宝的喜悦之情,体现出母亲的善良体贴和我懂得感恩的形象特点,也从侧面烘托二婶善良美好的人性。(2)丰富了小说“亲情之爱是最大的财富,能够让一家人战胜物质上的贫困”这一主题。(3)言有尽意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此题要从内容和情节发展等方面考虑。在内容上,蔡新华家条件好与“我”家条件差形成对比,他只有两个弟妹,而且有在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而“我”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考取初中,他的父母自然欢喜,“我”的父母愁容满面;他在学校吃猪油饭,“我”吃萝卜咸菜。这些对比,表现了当时“我”家庭条件之差,从而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二婶的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突出了文章赞颂困难时期可贵亲情的主旨。此外,这一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有蔡新华吃猪油饭,后文才有了母亲偷偷也给“我”在菜里藏猪油的情节;“我”崴脚后,蔡新华帮“我”带菜,告诉“我”是二婶给“我”的菜上放猪油,表现了二婶对“我”的关爱,推动情节发展走向高潮。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第①题要根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情感来确定需要重音朗读的词语,这一句要表达的是父母的惊异和失望,所以需要重读“好一会儿”、“怎么”,以表现母亲收到通知书后的失望和意外之情。第②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望着我笑了”是对二婶的神态描写,“听妈的话”是对二婶的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二婶的和善和对“我”的关爱。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完成此题要仔细读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和“猪油香”相关的情节分析,由“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可见,表达了“我”对美好富裕的生活的向往;由“母亲将猪油藏在咸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可见,包含着“我”对苦涩母爱的感激;由“二婶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也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可见,包含着二婶对“我”的关心;由“吃饭时,我端着只有咸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可见,包含着“我”对亲情的体悟和感激。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反对均可,要说出合理的理由。如果认为可删去,可从即使没有这三段,内容上也是完整的,能表现出作者对困难时期可贵亲情的赞美这一主旨,更显得文章结尾简洁来回答。如果认为不能删,可从最后三段内容表现了“我”对亲情的感悟得到了升华,以及展现了母亲与二婶相互关心、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地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秦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1.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并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这一处大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1)内容概述:________

(2)作用及表达效果:________

2.对于“学文”来说,“临贴”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中的句子。

(1)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

(2)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

 

查看答案

班级要开展“与名著同行”读书成果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走进人物)下列图片是《水浒传》中的几个人物,请从中选取一个人物,说出人物的名字并仿照例句简要列举与人物相关的一件事。

A.  B.  C.  D.

示例:我选D  人物:武松  事迹:景阳冈打虎

(读有所思)交流会以“苦难对一个人的影响”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辩论会。正方观点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反方观点为“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

备选人物:林冲(《水浒传》)  祥子(《骆驼祥子》)  简爱(《简爱》)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出师表》诸葛亮)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暗指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这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表面写环境恶劣,暗写前途坎坷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料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请对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2.这首词抒发的情感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甲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①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③欱:同“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           绝:停止、消失

B.是金陵人,此           客:客人

C.大雪深三尺             许:左右,表示约数

D.余勉强举大觥寒         敌: 抵挡、抵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得更有此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B.姓氏                 安陵君许寡人

C.直至山趾,浴雪立       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

D.万山载雪,明月薄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晚上二十三点至次日一点。

B.甲文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C.甲文运用“痕”“点”“芥”“粒”等量词,将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让人产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D.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