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11-14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11-14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的视线模糊了。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看到母亲笑得像菊花似的,我默默地别过了头……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正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想到这,总让我揪心伤痛。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1.第②段写“我”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和哀伤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第⑨段“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从全文看,导致我伤痛的有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赏析加点字)

4.文章以“皱纹里绽出的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1.写绽放的花朵鲜嫩、水灵、娇艳(或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光洁鲜艳)与花的母体干瘪、丑陋(或枯瘦、苍白,没有“血色”)形成对比,表现出花的母体为了花朵的美丽甘愿牺牲自己;为下文写母亲的奉献精神做铺垫。 2.“我”笑母亲像只长胡子的老猫,母亲没有生气,50出头的母亲那布满刀刻般皱纹的笑脸,使“我”无比痛心;“我”看到母亲因含辛茹苦养育姐弟6人,不到30岁时就满脸皱纹的照片,内心很难过;“我”看到村里人夸母亲时,母亲笑的像菊花似的脸,内心酸楚。 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角、嘴部的褶皱比作黄土地,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褶皱深、粗、多且无序。表现母亲的辛劳和“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2)“捏”是“拇指和其它手指夹住”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夹米时的小心翼翼和指间小米很少,表现当时生活的艰辛和母亲对我们的爱。 4.表层含义:指母亲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深层含义:慈母无限的爱和牵挂,指天下慈母无私的奉献精神。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读文本,找到相关答题区域。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根据第②段内容“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和“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写出令箭荷花的母体给我带来的哀伤的感受: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为下文写母亲的奉献精神做铺垫。 2.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题干“导致我伤痛”的提示,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根据“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得出:我笑母亲像只长胡子的老猫,母亲没有生气,50出头的母亲那布满刀刻般皱纹的笑脸使我无比心痛;根据“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的视线模糊了”得出:我看到母亲因含辛茹苦养育姐弟6人,不到30岁时就满脸皱纹的照片内心很难过;根据“‘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看到母亲笑的像菊花似的,我默默地别过了头……”得出:我看到村里人夸我母亲时,母亲笑得像菊花似的脸,内心酸楚。 3. (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提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分析。采用了拟物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写作的对象是母亲,“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写出了母亲眼角,嘴部的褶皱比较深,多而无序。根据“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得出母亲生活的艰辛。根据“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得出:表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之情。 (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捏”的意思是,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结合“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莱根汤里”分析,写出了母亲捏米时的动作,小心翼翼,恐怕“米”撒了,表现出了母亲生活的艰辛。“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表达了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4.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含义。需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可知,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比作是开放的花,所以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母亲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联系文章末段“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可知母亲的皱纹里包含对子女的爱和牵挂,是母亲为了子女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背诵默写

①《〈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⑨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按要求填空。

A.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

B.①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②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A语段选自《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出自散文集《________》。语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①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的第七回“___________,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填回目名)。从B②语段的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B.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史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书价值,其编写体例较多。其中《资治通鉴》为纪传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编年体。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不管来着是人还是马,都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A.“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的主干是“情绪引发向往”

B.“不管来着是人还是马,都可直达顶部”这一句是含条件关系的复句。

C.“悲壮苍凉”“登上古关”“举目远眺”“胡杨挺拔”“泉水碧绿”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中的顿号使用错误,应该改为逗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③⑤④①②⑥ B. ④⑤③①②⑥ C. ⑥⑤③④②① D. ⑥⑤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