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浣溪沙 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①。未应春阁梦...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浣溪沙

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乙)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道字”一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声音一连串滚出来,使人听不分明。②山枕:山形凹枕。③花钿:古代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

1.下列对这两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上片写怀春少女梦呓初起,吐字不清的娇慵之态与羞涩之心。

B.乙词上片描绘了春光淡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的画面。

C.同写秋千,甲词用“彩索”“长趁燕”描写少女荡秋千,乙词则写“黄昏疏雨”湿秋千。

D.从甲词的“天气近清明”和乙词的“春光寒食天”可知两首词都是写早春时节的生活场景。

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语言轻松活泼,乙词语言淡雅自然,两首词皆为婉约之佳作。

B.甲词上片后两句用调侃的口吻,巧妙地表现了少女若有若无的春情。

C.乙词下片前两句对仗工整,通过写物、写事、写景,衬托少女的春闺寂寞。

D.两首词融写人叙事与直接抒情为一体,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1.D 2.D 【解析】 1. D选项理解不正确。古人通常把春分为早春、仲春、晚春三个时段,对应农历正月、农历二月、农历三月。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初,有时在农历二月底,寒食为清明前一两天。所以都不是在早春。故选D。 2. D选项赏析不正确。甲词上片写少女梦呓及苏醒,用“道字娇讹语未成”“绿鬟倾”描绘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下片写荡秋千和昼眠,用“彩索身轻长趁燕”“睡重不闻莺”描绘她贪玩好睡的憨态;乙词上片写人睡初醒,用“淡荡春光”“沉水袅残烟”描写室外春光骀荡,室内幽静温馨。下片写少女的心曲,用“人斗草”、“柳生绵”、“疏雨湿秋千”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两词都融写人叙事为一体,但都没有直接抒情。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语序恰当的一组是(   )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漢中如此一湾,才深得天地之韵律,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      ,给躁急以     ,给高蹈以    ,给粗犷以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A.平实 清冽 宁静 明丽 B.宁静 明丽 清冽 平实

C.平实 宁静 明丽 清冽 D.宁静 清冽 平实 明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

②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事例,在平常的生活中,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迹象,也会闪放出很动人的光彩。

③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④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⑤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A.④⑤①③② B.⑤①③④② C.④⑤③①② D.⑤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发展,构成了独特完备的制作工艺。

B.气候变化,当然也包括自然因素在里面,使得全球的水循环变得干者越干,湿者越湿。

C.母亲给我描述幼时三十晚上包饺子、守岁,初一清晨吃饺子、放鞭炮。

D.《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岭上花开,人们纷至沓来,徜徉花海,尽享这美好春光。

B.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多少人为之殚精竭虑,安然于课堂的我们何其有幸!

C.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飞跃发展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论语》中所蕴含的哲理,经过老师讲解,我豁然贯通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gèn   震憾         叠嶂(lán    轻歌曼舞

B.(     熏陶         大发雷(tíng)      哗众取宠

C.()     燥热          自惭形huì    一反即往

D.(miáo)    笑涡         咄逼人(duō    不屑置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