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個傥...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個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

(节选自梁启超《谭嗣同传》)

注释:①调傥:洒脱不拘。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不去,故及于难。

2.文中的“数辈”“苦劝”“再四”“强”这些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3.选文介绍了谭嗣同的哪些情况?

4.请用《鱼我所欲也》中的词语来评价谭嗣同,井结合本文加以闸述。

 

1.最终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灾祸。 2.强调众人力劝谭嗣同东游避难,他都不肯离开,侧面表现他视死如归,愿为变法流血的决心。 3.介绍了谭嗣同的出身,志向,喜好及就义前情形。 4.①舍生取义②谭嗣同为变法而“流血”,用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或因为谭嗣同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他本有机会得生,但是他宁愿以鲜血唤醒世人,换来民族的昌盛。)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卒,最终;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这里取古义;故,所以;及,遭遇;难,灾祸。 2.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数辈”强调人之多,“苦劝”极力劝导,“再四”“强”突出了大家劝说的次数和强度。这些词语表明谭嗣同在大家如此的劝说下依旧不肯离开,侧面表现他愿为变法流血、视死如归的决心。 3.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介绍了谭嗣同的出身;“少個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介绍了谭嗣同的志向,喜好;“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卒不去,故及于难”,介绍了谭嗣同拒绝大家劝说,被捕入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介绍了谭嗣同就义前的情形。 4. 本题考查评价人物。《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观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谭嗣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在众人劝说他去日本避难时,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本有机会得生,但是他毅然拒绝了“生”。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他宁愿选择“义”,放弃生命,用鲜血唤醒世人,换来民族的昌盛。谭嗣同为变法而“流血”,用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得一人之使

B.故不为得也/全性命于乱世

C.所识穷乏者我与/上至,又不

D.所欲有甚生者/万钟我何加焉

2.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列起来,增强了语势。

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孟子的文章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3.联系原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何谓“保有本心”?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芳草鲜美,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词以寄之》)

(3)思乡之情历来是天涯游子至真情愫。《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出王湾的思乡之愁;《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马致远的羁旅之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远处流淌着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那朴素      静(寂静)的小山村。②春天,小河刚刚解冻,“                    ”,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③夏天,小河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裳。④河里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甲)□有的已经张开所有的花瓣怒放着(乙)□还有一些花儿早已diāo        谢(丙)□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蓬。⑤秋天,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铺天盖地,香飘千里。⑥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中。⑦冬天,小河没了春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它安静地睡下了。⑧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

1.根据词语解释或拼音,将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在相对应的田字格中。

(1) 静         (2)

2.根据语境,填入文段第②句划波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几处早莺争暖树

C.沾衣欲湿杏花雨 D.草色遥看近却无

3.在(甲)(乙)(丙)三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乙)分号(丙)分号 B.(甲)分号(乙)分号(丙)逗号

C.(甲)逗号(乙)逗号(丙)逗号 D.(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

4.对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把“小河”比喻成“绸带”,写出小河的湍急,表达“我”对小山村的怀念之情。

B.第③句用“穿”一词赋予“荷叶与荷花”以人的行为,生动描写了夏天小河的美丽。

C.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秋天小河因为开满菊花而芳香四溢。

D.第⑦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天小河的安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我带儿子参观一个木耳生产基地,儿子见一些木头上长满了木耳,便问:“这些都是什么木头?”

“不过是些朽木而已。”我说。

“不是说朽木不可雕吗?朽木怎么能长出美丽如花的木耳呢?”儿子问。

“朽木不可雕,那是因为朽木被用在了雕刻上。”我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朽木,所谓朽木,是因为你明知道它是朽木,却偏要用朽木来做雕刻,而不是把朽木用在适合它的位置上。比如,用朽木来培植木耳,朽木就成了宝。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哪怕是朽木,只要用对了地方,用得其所,朽木也能逢春,朽木也能开出生命的花朵。”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题目: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