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理:司法衙署,狱官。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

1.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尚宽尉出捕(趣:催促)

B.考课第一知唐州。(以:凭借)

C.河中府神勇卒大校贪虐(苦:困苦)

D.众乃(安:安定)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A.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B.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C.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D.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尚宽处置突发事件果断周密。知平阳县时,邻邑有罪犯越狱害民,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赵尚宽很有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他巧用药方治疗蛊毒,彻底追查放蛊人;果断使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了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赵尚宽善于从实际出发治理州县。他根据唐州历五代乱的情况,制定开垦旷地,招来流民的政策,三年之后,土地变得肥沃,增户万余。

D.赵尚宽政绩满满,受到广泛赞誉。皇帝多次对他表彰赏赐,王安石、苏轼写诗对他表示赞美,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甚至置石像建生祠。

4.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1.C 2.C 3.A 4.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将去为害百姓。 【解析】 1. C.有误。苦:苦于。 2. C.句意: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故断为: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3. A.有误。“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意思是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徼巡兵不是监督尉兵,也是为了出捕逃犯,是赵尚宽的追捕策略。所以“派徼巡兵监督尉兵”是错误的。 4.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谓,以为;方,正;易,容易;宜,应当;亟,赶紧;且,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释)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②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姬。③乌帽: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

C.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己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D.“秋色”“雁声”和“斜阳”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共知识分子为何被迅速淡忘

①如果要评选近四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李敖绝对榜上有名。李敖集誉谤一身,他的去世也引发了舆论的沸腾,但有趣的是,过去这一年除了纪念日,很少再有人谈李敖,不仅是大众,也包括知识分子群体,昔日在两岸三地一呼百应的他,却在死后遭遇冷落。

②评论人宗城认为:李敖现象的冷落,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文学问题,而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其实都难逃速朽的命运。

③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股李敖热潮,李敖的批评文章传遍千家万户,借助书本和电视传媒的推动,他和龙应台、王小波等人一道,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启蒙。但时过境迁,李敖离开了,他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却大幅消散了,如今依然有很多人知道李敖,但他的作品却很难深入青年人了,仿佛对今人来说,李敖成为一个过去时。这个变化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李敖乃至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为何都迅速被淡忘了?这要从他们走红的原因说起。

④到九十年代,港台风吹入内地,李敖痛快洒脱的文风,正和当时青年的口味,尤其是他评论台湾政治的文章,引得媒体和报刊竞相转载。李敖现象和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依托于当时浓厚的公共论政氛围,不只是李敖,王小波、龙应台、陈文茜、柏杨等人也在那时候声名鹊起,知识分子以公共议政为习惯,真切盼望通过言论影响中国。

⑤但近十年,李敖的声势不如从前了。在台湾,他的名望依托在速朽的时事上,在公共言论兴盛时还可以一呼百应,时过境迁便迅速冷落了。在内地,李敖关心的问题不再合新一代青年口味,中国的公共议政热情也不再如九十年代那般热烈,网络上很少再有《李敖有话说》这样的节目,互联网的公共知识分子也转向保守,李敖还是那个李敖,但适合他的土壤已经消失了。

⑥李敖生前身后讨论度的悬殊,表面是个政治问题,实则是个文学问题。李敖的大部分时事文章离时局贴得太近,好处是发出来时紧跟热点,能迅速引起大众共鸣,坏处就是缺乏余韵,由于仓促写就而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今天再看李敖的作品,会有种散漫的感觉,李敖的快意让他的文章非常好读,但也因此牺牲了文本的层次感。

⑦这不只是李敖个人的困境,中国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都逃不掉。我们现在还能想起鲁迅、钱钟书、王小波,但让我们再回顾八九十年代的公共知识分子,还能想到几人?那些能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大多数依靠的也不是他们的时政评论,而是无心插柳的小说、散文、诗歌乃至戏剧,王小波最耐读的不是他的随笔集和评论,而是《黄金时代》《红拂夜奔》这些小说,我们如今也很难记起来瞿秋白、胡适等人发表的评论,但他们写就的隽永散文、深刻理论,到此刻仍煜煜生辉。

⑧那么,知识分子是决计很难挣脱时间之壁吗?那些关心公共政治的知识分子,真的只能接受速朽的结局吗?

⑨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宽,就会发现能留下来的公共知识分子并不少,他们未必在公共领域发出激进言论,但他们都有思想上创新的精湛作品。从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的《论美国的民主》,到葛兰西探讨革命运动领导权的《狱中札记》,再到鲁迅对国民性的精准论述,他们都凭借前所未有的洞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公共记忆中。知识分子在纵向时间上的传播更依靠思想力,思想的纯度越高,这个人被后世讨论的可能也就更大,知识分子的留名主要通过同行的传播,他影响了越多后世学者,他就有可能打破时间之璧,但如果他的思想没有创新,只是一些时髦词汇的新瓶装旧酒,他就逃不过速朽的命运。

⑩当然,对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来说,改变社会比扬名立万更令他牵挂。知识分子的希望在于他的言论实实在在地落地,知识分子的沮丧则在于被彻底遗忘,一切话语都沦为自说自话。

⑪福柯认为:“知识分子就是由于道德上的、理论上的、政治上的原因自觉地成为(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普世、大众价值的代表。”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凭借着在公共领域的发言优势,知识分子在诸多“关键时刻”扮演着重要角色。德雷福斯事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月风暴等,都能见到知识分子慷慨激昂的身影,他们扮演意见领袖,通过评论、演讲、小说甚至发起运动等方式,参与或制造公共事件,推动社会变革。

⑫到如今,依然会有人为知识分子的呐喊而心潮澎湃。有名者,如胡适,学成归国,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倡导组建一个开明的政府;如鲁迅,一笔惊雷,“吵醒了铁屋中的昏睡者”。知识分子曾有兼济天下之心、安邦定国之策,是转型中国的重要参与者,但九十年代至今,知识分子的力量明显减弱,学者、作家乃至更广泛理解的文化人士中,真正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曾经“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似乎也被步步驯服,所以今天重提李敖,其实还有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选自《凤凰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李敖被迅速被淡忘了”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湾当时浓厚的公共论政氛围已时过境迁,公共言论没有他在世时兴盛。

B.李敖关心的问题不再合新一代青年口味,中国的公共议政热情也不再如九十年代那般热烈。

C.他的作品缺乏余韵,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

D.网络上缺少类似《李敖有话说》这样的节目,适合他的土壤已经消失了。

2.下列对“公共知识分子”如何“逃脱速朽的命运”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凭借前所未有的洞见,在思想上有创新的精湛作品。

B.依靠思想力,通过同行的传播,影响了后世诸多学者。

C.在公共领域发出激进言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公共记忆中。

D.肩负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革。

3.从全文来看,下列对本文主要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其实都难逃速朽的命运。

B.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之心、安邦定国之策。

C.知识分子应自觉地成为普世、大众价值的代表,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发声献策。

D.李敖现象的冷落,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文学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种随遇而安的泰然,没有什么坎坷和荆棘会阻碍自己给自己营造美好的梦境!也没有什么外力可以拒绝处处安身的泰然和平和!

B.在“知音号”游船上,以猜灯谜、看舞龙、观大剧、学非遗等活动为主的“汉味”民俗文化节正式开幕。在播出的画面中,剪纸、汉绣等武汉非遗、民俗表演闪亮登场。

C.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D.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刷脸时代”已经来临。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担忧,人脸识别技术足够安全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以坚实的科幻理念、壮阔的宇宙景观、深厚的家园情怀,让中国甚至部分世界范围的观众领略到中国科幻片的独特魅力。

B.武汉军运会是否制定相关兴奋剂的检测,决定了军运会各个项目比赛结果的公平与否。

C.《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D.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困苦是意志之母。”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    ,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    ,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    的尺度。

A.浑浑噩噩    醉生梦死    安贫乐道

B.无所事事    锦衣玉食    安贫乐道

C.无所事事    醉生梦死    安居乐业

D.浑浑噩噩    锦衣玉食    安居乐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