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汉字偏旁探源”活动中,老师在钉钉群“家校本”发布了任务单,请你完成。 “汉字偏...

“汉字偏旁探源”活动中,老师在钉钉群“家校本”发布了任务单,请你完成。

“汉字偏旁探源”任务单

偏旁

汉字

成语/名句

(1)_______

人迹~至

(3)_______

(2)_______

学而不思则~

◎我的发现:通过“汉字”栏的篆文字形,我明白了“”“”“”是汉字“(4)____”作偏旁时的不同形式。

 

 

 

罕 天罗地网(门可罗雀、星罗棋布等) 罔 网 【解析】 (1)根据后面的成语“人迹~至”可知这个字是“罕”。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2)含有“罗”字的成语有:星罗棋布、门可罗雀、包罗万象、自投罗网、天罗地网、万象森罗、罗钳吉网、星罗云布、罗织罪名等。 (3) 根据后面的名句“学而不思则~”可知这个字是“罔”。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4)根据“汉字”一项中的三个汉字的篆文字形可知,这三个字的偏旁都是一个“网”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副打散的对联。请根据已排定的部分运用对联知识,重新排序组合。(只填序号)

①夜雨挑灯  ②霁日寻芳  ③卧读(离骚》泪下  ④春宵载酒  ⑤闲歌《乐府》神怡  ⑥秋风闭户

上联:______    ______     ______

下联:______    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

(王鼎钧《一朵花》)

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

(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

要求:①若写书信可用“表妹你好”开头,亦可省略署名和日期;②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班里将举行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你打算向同学推介一幅漫画(下图)。为便于现场清晰流畅地表达,请你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完成发言稿的准备任务。

 

查看答案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位卿贰彼知我而故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必能寡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榜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昔里中一富儿___________     

(2)其人骂至五里 ______________

(3)一主政以公差___________    

(4)必能寡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3.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遇仇家欲嫁祸, ②__________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③_________动。

4.“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划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

 

查看答案

月下演东坡语(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