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秦诗歌《诗经·秦风·无衣》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秦诗歌《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B.“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的意思是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的意思是官职变动,得到提拔。

D.“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C 【解析】 C.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左迁指降职。本项左迁的意思解释有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灾难历来是戏剧叙事的重要内容和主题。莎士比亚在许多剧本中都描写了一种尤为特殊而可怕的灾难——瘟疫。

B.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C.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雨量增多,河湖的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接着布谷鸟的鸣叫似是提醒农家该播种了。三候戴胜降于桑,降落在桑树上觅食的戴胜鸟频频出现。

D.《周礼·天官·疾医》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痛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情况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现有防控措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可以控制。

D.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家博物院陆续近日宣布恢复开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______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bìng qì“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冷漠,才能够尽快在全球更广范围内终止疫情给更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中国_______加强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_______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为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注入了信心,中国在自身抗疫吃紧的同时,向遭遇疫情的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展示了_______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材料来源于2020年2月29日《光明日报》05版)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肺炎_______        _______      bìng qì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或成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顾忌  不是  而且  同病相怜

B.顾虑  不仅  而是  同舟共济

C.顾忌  不仅  而且  同舟共济

D.顾虑  不是  就是  同病相怜

(3)谐音换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替换原有词语、熟语中某些成分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词面的表层语义直接表达意义,有别于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往往能表达一个全新的语意内容,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从分布的语境看,广告语体、新闻语体、文艺语体使用谐音换字最多。如因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_____

A.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B.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疫”如既往

C.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方百剂,万无“疫”失

D.疫情当前莫要添乱,小心“疫疫”,一心“移疫”,减少出门,带好口罩。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写作对象

写作目的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班级同学

分享

叙事类

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

任务二

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

说服

书信

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乐

趣/对笔记的辩证思考……

任务三

刚进入初中的弟弟

提供信息

说明类

如何做笔记/如何用笔记/做笔记的误区……

 

 

(写作提示)

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

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__________

(2)声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虎威

__________

(3)则蕉亦默默静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爱莲说》)

__________

(4)以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

填序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4.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6.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