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②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③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焮天铄地。……④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⑤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先前更胜。……⑥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1)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人名)写的小说《______》, 文中妖精指的是________,该妖精后来被观音收为________________

(2)“燃天铄地”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仿照示例,并结合原著中相关情节分析“行者”的性格特征。

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 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接受招安,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承恩 《西游记》 红孩儿 善财童子 形容火势炽盛 那见行者来的妖精又吐上几口比前更胜的火。 孙行者(悟空)——富有叛逆精神,敢作敢当,他面对十万天兵天将,奋起反击,大闹天宫;但他喜欢恶作剧,常捉弄猪八戒,又急躁率性,曾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解析】 (1)结合“行者”可知,这是孙悟空,故可知这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结合“火云洞”“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可知,这是红孩儿。红孩儿,是出自明代神妖小说《西游记》中的妖王角色之一,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婴儿大小,妖童外型,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身穿锦绣战裙,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经常与人赤脚打斗,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的法术,以五行车作法,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功力十分了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2)结合“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焮天铄地”可知,这里指火势非常旺。 (3)答题要点:把三个分句合成一个句子,明确了主谓宾后,把其他内容变成修饰成分。主语:那妖怪。谓语:吐。宾语:火。故长句是:那间行者来的妖怪又吐上几口比先前更胜的火。 (4)答题要点:仿照所给示例,结合《西游记》中具体情节,写出“行者”形象的多面性。示范:孙行者——具有反抗精神,聪明正直,他面对天庭的欺压,以一己之力去抗争,不惧不畏,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但他同时又鲁莽急躁,争强好胜,不顾事情原委,推到人参果树,带来麻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3)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妙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7)《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秋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向阅卷老师阐述你刚写的文章《自己决定》的到两个亮点。

提示:可以从选材、结构、语言、主题等角度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怎么办?”

……

“自己决定。”

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下面的写作指导供你参考。

议论类文章写作指导

要素

提示

观点

观点要明确

论据

可摆事实、可讲道理

论证

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记叙类文章写作指导

要素

提示

起因

遇到什么事

经过

接着发生了什么

结果

作出了什么决定并有所收获

文学类文章写作指导

要素

提示

人物

人物是谁?性格怎样?

环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背景是什么?

情节

人物的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结局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小题。

(甲)_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            (乙)_____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查看答案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____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 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____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