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张释之执法 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②之...

    张释之执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①上:指汉文帝。②属:交付。③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④当:判决,判处。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一人__________   (2)唯陛下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曰:“廷尉当是也。”

3.汉文帝认为张释之判罚轻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4.张释之坚持原判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1. (1)触犯,违犯 (2)明察,考察 2.皇帝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3.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4. (1)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要依法判决,否则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 (2)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减轻或加重,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一个人触犯了清道的禁令。犯:触犯。 (2)大意:希望陛下明察。察:明察。 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正确。 3. 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筛选与提取。根据前文的意思,汉文帝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汉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廷尉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但是汉文帝发怒说“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可知汉文帝认为张释之判罚轻了。 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文中张释之的语言描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可知理由是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要依法判决,否则将失信于民;廷尉执法不公,稍一偏失,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仄陋:指地位低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孟津之河:黄河。⑤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⑥苗裔:后裔、后代。

1.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英奇于仄陋____________    (2)昔武王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蔡洪之答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贤所出,何必常处?”可以用“孙叔敖举于海”等事例来加以论证。

B.“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回击了“洛中人”对“亡国之余”的鄙视。

C.本文讲述了一个道理,即“人的才华与光芒不因地域偏见而消失”。

D.本文有很多启示,如大多数人才并不出生富贵之家,而是来自贫困家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注)①不为章句:不死记章句。②豕:猪。③责让:责备批评。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悉以豕偿之               

2.下列不属于梁鸿“尚节”具体表现的两项是(   )(   )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②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③以身居作,以偿主人之失    ④耆老称鸿为长者

⑤主人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3.主人从“    ”到“        ”的态度转变,直接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他被梁鸿               的高尚节操所打动。

 

查看答案

    俗以喜人面①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③,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面:当面。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外官不易_______

(2)汝言亦不为无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京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3.京官说“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是因为什么?本文讽刺了哪些人?

 

查看答案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何哂之有?”

(注)①攫:夺取;②哂:讥笑。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市区焉_______(2)我若富贵尔偿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着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管理市场的官员随着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C.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着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管理市场的官员随着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子是:      

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1)___________;(2)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③擢:提拔,提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进_______

(2)授《左氏》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3.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____________,“奇”的是____________

4.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C.介绍了刘子玄“以字行”的原因、读书轶事及成就。

D.揭示了只有读合适的书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