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说中国玉文化
①中国一直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中华民族素有玉石情结,中国人爱玉是骨子里的。
②现有的科学考证告诉我们:在中华文明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五千年,而琢玉、用玉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八千年前。无怪乎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要在我国远古史的“青铜时代”前,介入一个“玉兵时代”(玉兵是指用玉或美石制成日常用具和生产工具),或称“玉器时代”。
③中国古代的玉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清代学者俞樾在《群经评议·尔雅》中曰:“古人之词,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如“宝”如“珍”;再如“玉颜”、“玉成”、“金玉良言”、“亭亭玉立”等等。
④玉还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准,“君子比德于玉”。古人从玉所特有的温润缜密等自然属性生发开来,经过演绎和归纳将其人格化,赋予玉以种种美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是将“玉德”的观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⑤在古代,玉器是等级权力的象征。宋代以前,玉器一直是达官贵人独享的专利。史前社会里只有部落首领方可佩玉,并执象征权力的玉器,如良渚玉器中的“玉钺”等。到了周代,始出完整的用玉礼制,按不同官阶佩玉、执玉。玉器又是宗教神明的使者,古人在行祭祀和巫术活动中,琮、璧等一些特定的玉器被视为与天地沟通的礼器或法物。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与玉有关的事件,最著名的是有关“和氏璧”的典故,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史更显精彩。
⑥中国是产玉大国,和田美玉名扬四海,玉雕工艺数千年延绵不断。史前红山文化玉雕想象丰富,器形奇美,好比写意画;良渚文化玉雕造型规准,纹饰精细,恰似工笔画,两者风格迥异,共执史前玉雕工艺之牛耳。商周以降,朝代更替,砣具发展,工艺创新,玉雕作品斗艳争奇,美不胜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汉两代玉器之精品,无一败笔,令当今玉雕大师也难以企及。古代玉雕工艺最终以精美绝伦的清代“乾隆工”收官。
⑦而时下,(北)京派玉雕传承清宫御作,恢宏大气,有皇家遗韵;扬州玉雕积淀深厚,以大型玉山子见长,无可替代;(上)海派玉雕中西兼容,俊俏飘逸,时代感强烈;台湾玉雕根植于粤南文化的沃土,善用色彩对比,多精美细腻的工笔小品,颇具地方特色。此四地玉雕可谓是中国当代玉雕工艺之代表。
⑧玉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她伴随着华夏文明一路至今,满身都是时间的沁色,让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或多或少地流淌着她的清越之声。
(作者:徐梦梅,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中国“玉文化”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中华文明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五千年,而琢玉、用玉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八千年前。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史前红山文化玉雕想象丰富,器形奇美,好比写意画;良渚文化玉雕造型规准,纹饰精细,恰似工笔画,两者风格迥异,共执史前玉雕工艺之牛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却历经磨难而不衰, ,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新冠肺炎”精神等,无疑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以(甲)精神作内核,(乙)精神聚力量,奋斗精神强支撑,(丙)精神增动力,牢牢筑起了抵御艰难险阻的“钢铁长城”!
(1)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2)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选择三个分别填入(甲)(乙)(丙)处。
备选词语:团结 求实 创造 爱国
按照要求填写相应诗句。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5)造化钟神秀,________。(杜甫《望岳》)
(6)沙鸥翔集,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羁旅漂泊的悲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④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⑤软:吃饱。
1.词的上片写了①____和②____的农事活动,下片“问言豆叶几时黄”一句表达了词人③______的情感。
2.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近 之 则 不 见 其 非 远 之 则 莫 知 其 是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选文运用①______论证的方法,点明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关系到“②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表明了魏征希望陛下③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 B.但微颔之(微:微笑)
C.无他,但手熟尔(但:只是) D.康肃笑而遣之(谴:打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卖油翁用了一个小绝活,一个巧妙的类比,一句深入浅出的话就让陈尧咨心悦诚服。
C.选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D.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反问语气强烈,表现了陈尧咨居高临下的傲慢和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