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
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 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
刘老师笑谈残腿。 | (3) | (4) (5)
|
(1) | 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
(2) |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 |
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
《温暖的玉米》中第一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一株一株的玉米,是披了绿纱的多情女子,婷婷地立在田间,笑眸流转,娇媚地扬起裙裾,在腰间打一个漂亮的结,结上,又飞出大把的流苏,嫩的是淡青的,老了便是如残阳般的褚红,风轻轻地吹起,抖落夏日最后的风情。
《母亲的守望》一文中,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平静下来以后,娘便开始向我诉说这些年来家里的变化。爹和娘现在早已不住在农村。他们随着哥哥和妹妹搬来县城,又搬了几次家,才住进现在的楼房里。虽然住的是楼房,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
①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这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我有一个朋友,在接到大学同学十年聚会的通知时,心里颇有些chóu chú。毕业后,朋友一直混得不好,经济上很是拮据。而现在的同学聚会,据说都变成了炫富会,所以囊中羞涩且极好面子的朋友,是羞于参加的。但是,最终他没禁得住同学们煽情话语的诱惑,还是去了。
⑨聚会的饭店不是星级酒店,只是城区角落一小饭馆。同学们有的是骑摩托、电动车来的,有的是打车来的。放眼看去,并没有穿金戴银的土豪。有个同学很萌,居然把读大学时的校服给穿来了。一下子,气氛变得无比和谐融洽,大家杯来盏去,好不欢乐!
⑩朋友也是聚会后的第三个月才偶然知道:其实,很多已经身家不菲的同学,那天是刻意没开车来的;很多爱美的女同学,将自己的名牌首饰,在那天悄悄摘了下来;而一开始大家选择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因为得知他的境遇,而临时换成了普通的小饭馆。
⑪朋友说,当他知道实情后,眼泪立马噼里啪啦掉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同学们的一片苦心。
⑫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悉悉索索声,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⑬“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⑭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⑮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文章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中的“美好”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1)
(2)
(3)朋友的同学们十年聚会时,选择小饭馆,没有开车,没有穿金戴银,实际是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帽面
⑴甘城的这个夏天,硬是热的古怪!
⑵而这个古怪的夏天,也出了一件xī qí事:在甘城小学旁的一个小巷内,有了一个卖热面的,也就是普通的葱花肉丝面,可人人都说硬是吃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面的香味儿!每天晚上到了凌晨两三点了还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吃的吃,等的等,不时有一些人来了,看了看前面那些等待的人,便习以为常的找个地儿,站的站,坐的坐,边等边聊起天来。这成了小城夏晚的一景。
⑶这个推着板车卖汤面的小摊主。每天都是晚上十点准时来到这个小巷,板车篷架上挂着一个用毛笔字写的几个黑字:草帽面。小摊主的头上,也时时戴着一顶草帽,生意再好,也没取下来过,一直到收摊儿。
⑷不知不觉,巷边小摊排长队等面,在这个夏天已成为一种时尚,那些在酒馆茶馆吃多了喝腻了的客官们往往会相约一句:“走,吃碗草帽面去!”师傅很奇怪,任你长队排到多少人,他还是不紧不慢,不吭不哼,一碗一碗仔细配料,他的面条不是超市里买的那种,而是那种加工的碱水面,一天就准备那么多面,卖完后,就轻轻说了一句:“面没了!”后面的人一听说面没了,只是各自散开,毫无怨言。只等第二个晚上来早一点便可吃到了。草帽面好吃!香!比大闸蟹还香!且要去得早!草帽面出名了!
⑸小巷有一个摆摊烤羊肉串儿的,看着草帽面生意火爆,很是羡慕,打听后得知草帽面摊主是个复员军人,曾在部队炊事班做过几年,厨艺不错。于是悄悄观察了好几天,暗自学艺,不久便也改下起热面生意来,亦美其名曰“草帽面”,并竖了一个广告灯牌做的招牌,让人还未进巷口便可看到大大的几个字。
⑹小巷更热闹了,两家生意都好,烤羊肉串儿的摊主很高兴,做生意的谁不想赚钱,有好门路了就要跟啊!可时间只过去了两周,烤羊肉串儿的热面生意就差了起来,吃面的人宁愿排队也要等那个老摊摊的热面吃。烤羊肉串儿的纳闷了,他悄声拉住一个老吃面的人问道:“为何他的生意硬是比我好,我的面条材料和做法都和他差不多啊!”那人仔细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你的头上没戴草帽啊!”“啥?这?都是草帽面,戴与不戴有什么关系呢?”
⑺那人望了望那顶“草帽”:“关系大了!你知道吗?那人是个复员军人,曾是部队的炊事班班长,在一次抗洪抢险中差点被洪水冲走,被一块大石头挡住,才保住性命,可头皮却硬生生被揭掉了一块,再也长不出头发了,现在为了贴补家用,才晚上出摊卖面,很多人去吃面,除了他的面好吃,更多的是冲着他头上那顶草帽啊......”
⑻三天后,烤羊肉串儿的老板又出摊了,不过不是热面,而仍是烤羊肉串儿,只是他身后多放了很多小塑料凳儿,很多吃面的人都可在他这儿坐坐,聊聊,渐渐地,羊肉串儿生意也好起来了。
小说以“草帽面”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复员军人的“草帽面”生意火爆→⑴ ______________→羊肉串摊主打探卖“草帽面”生意差的原因→⑵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⑴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⑵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⑶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⑷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⑸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⑹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⑺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⑻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⑼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⑽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⑾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⑿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1.根据文中内容,概述父亲对我学习古诗提供的帮助有:(每空不超过1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读古诗的方式,主要有背诵、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