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研学旅行收获圆环图
(材料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虽然研学游起步很晚,但是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B.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认识新朋友,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C.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还要在旅游中有课程的开发。
D.虽然我国研学游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2.(材料二)是有关研学旅行有何收获的圆环图,请仔细读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研学旅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4.小茗同学觉得研学旅行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古诗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 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 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 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2.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 环滁/皆山也 B. 明月/松间照
C. 负者/歌于途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列对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亭者谁(的人) B. 山间之四时也(的)
C. 行者休于树(从) D. 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4.对【甲】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 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5.对【乙】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
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乙】诗中 “随意”是什么意思?
综合性学习,某校开展“疫情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题目。
(1)这几天,明明和雯雯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明明说:“这标语写得好,_____”。雯雯说:“这标语写得不好,_____”。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两人的对话。
(2)以下是疫情期间出现在农村的宣传标语,你认为表达比较得体的一项是(_____)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今年串门,明年上坟
C.今天贪吃野味,明日可能受罪
D.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3)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农历春节爆发,有位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表达“迎春抗疫”的心情。请根据上联,在下联补上一位古人名字。
上联:新年纳吉霍去病;
下联:金鼠迎春_____。
名著阅读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文段中的“呆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从行者的这几句话中可知“呆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古诗文诗文默写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崔颢《黄鹤楼》)
(3)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_____,_____”。
(4)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5)诗言志。从杜牧“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从杜甫“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身处茅屋却心怀苍生的济世情怀。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B.“三”,在我国古代有时指的不是确切的数字,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打白骨精”。
C.“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的“立”均为“开始”的意思。
D.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