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ATP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 30轻松击败他的老对手阿加西,又一次夺得冠军,这是他第五次          ATP

②春节期间,北京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          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杭州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           ,肥了大厨师。”

④台湾方面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       了。

A.问鼎      惠赠       墙脚       搁浅

B.夺冠      敬赠       墙角       搁置

C.夺冠      惠赠       墙角       搁置

D.问鼎      敬赠       墙脚       搁浅

 

D 【解析】 考查近义词辨析。“问鼎”是及物动词,后面要带宾语。“夺冠”本身带宾语,不能再带宾语。①句横线后有宾语,故要用“问鼎”;“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是谦辞。“惠赠”则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是敬辞。②句是送别人,要用“敬赠”;“墙角”指相邻墙壁的交角。“墙脚”即墙根,比喻事物的根本、事物赖以建立的基础。“挖墙脚” 一词常比喻通过破坏手段来从根本上摧毁事物或损害他人,一流厨师是酒店的根本,故③句要用“墙脚”;“搁浅”是事情进行到中途的时候有困难而停止。搁置则不强调阶段的停止,可以未开始,也可以完成一部分。句④有“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强调了进行的阶段性,要用“搁浅”。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只要能达到目的地,请不要在乎你开的是奥迪还是奥拓。像迎春花一样等待春天。等待不是懈_________,而是积极积攒力量,不是徘徊犹豫,而是tāo_________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就全部释放积聚的能量。

 

查看答案

请以“我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你们班拟开展“汉字趣味解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学习活动。

(1)妙品量词。甲小组同学从量词入手,写了一段发言材料,请您再举一例,并加以适当的解释,使材料更加充实丰富。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如一“眼”井,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眼眸吗?如一“壶”漂泊,那一壶醇酒承载着游子多少乡思啊。又如________。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2)巧拆汉字。乙小组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拆字联。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寸土为寺,____,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下联:____,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②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

1.请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在“我”与孙犁先生的三次见面。

 

孙犁先生正在做的事

我对先生的的印象(感受)

第一次

______

______

第二次

______

干练,有活力

第三次

写作

______

 

 

 

 

2.文章第一段对于记叙孙犁先生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写出。

3.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揣摩下面的语句,品析其中所表现的孙犁先生的性情、品质。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4.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

①近日,上海首条樱花市级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实施“落樱不扫”,沿路189株晚樱正值盛花期,纷纷扬扬的“花瓣雨”洒落一地,引来路人驻足欣赏。

②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

③除了审美,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可见,在一条落英缤纷的林荫小道上,如果落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那么无论从审美还是从哲理的角度看,它的文化价值都将被割去一半。

④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但日本人自己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日本人的“物哀”之思。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3年前的暮春,笔者曾经前往日本关西赏樱,落樱之美让人记忆犹新。奈良的公园风和日丽,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

⑤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

⑥“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它不但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深入肌理,它还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更多城市治理者借鉴。

(《光明日报》,2020年04月17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写出本文的核心观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写出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请写出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请你参照第②段画线句子,任选下面一句古诗,为本段补写一个论据。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