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等待是焦灼后的舒心、紧张后的放松,是长途跋涉后宁静...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等待是焦灼后的舒心、紧张后的放松,是长途跋涉后宁静的避风港,是眺望生活美丽的高点。孤身抚琴,是等待知音的出现;举杯邀月,是等待家乡的音讯;程门立雪,是等待师长的教诲;寒江独钓,是等待心智的高洁……他们等待得平和恬淡、不温不火,氤氲出一派谦谦君子的儒雅,谱写出一曲悠久的中华文明史。”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很多次的等待,也有过很多切身的感悟,请写出你的心声。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例文: 花也谢了,你还在等吗? 在这个时间掐到以秒来计算的时代里,等待成为了对待时间的奢侈的姿态。碌碌的身影、匆匆的脚步主宰了我们的白天黑夜,成了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当两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相遇时,不知是否有过停下来等一等的一息祈望。 等待充满了缘分。雎鸠在河中的小水洲上“关关”的叫着,等待这世界上的第一位诗人。一个偶然路过的人看到了它,于是这世上便有了诗。 等待充满了智慧。姜太公为了等待一个圣明的君主,而用直钩钓鱼,喜而获文王赏识以至兼济天下。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来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缺衣少食的穷书生不等朱门豪富,只等能识其意的慧眼人。 等待也充满了人生百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是一种等待,等待中有“不见复关”的“载笑载言”。七夕相会是牛郎织女的等待,可那飞架银汉的鹊桥成全的又岂只是一个神话?虽然“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陆游的悲怆,但是他的等待依旧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蚕蛹的等待是一种成长,等待成就了它破茧而出的成熟;雏鹰的等待是一种成长,等待成就了它搏击长空的强悍;树苗的等待也是一种成长,等待成就了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这便是大自然的启示,天地无语,却寓道于宇内,那份天机并非讳莫如深,只是等待那个人。 等待是错过日出后对满天星辰的向往,等待是白雪皑皑中绽放的一枝梅花心中春天的模样,等待是站台的人流中一个冲不走的身影。任时光改变一个孩子的容颜,任青丝变成银线,任世界一年年转变,等待就是一棵千年古松,是远古至今不息的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在这个匆忙的年代,有人停下来,写:“我们在干什么?”学会等待吧,让力量在等待中积聚起来,让意志在等待中坚定起来,让生命在等待中厚重起来。 很喜欢一句诗:“花也谢了,你还在等吗?”等待是思考,等待是执著,等待是不弃。我愿在等待中,领会生命的奥秘。 【解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题干虽没有指明“等待”这个话题,但是“等待”是关键词,是中心语,具有和话题一样的地位。 第一,审题。从“等待”的对象上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例如“我”和父母亲人之间的等待,师生之间的等待,朋友之间的等待,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对手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人对事情的等待,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原谅,等待和平等。从等待者的角度看,可以是积极主动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一鸣惊人。等待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文章的主题应该是积极的,所以对于等待的消极一面,我们要恰当谈论。 第二,思路。“等待”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话题,讲段有关等待的哲理,说段有关等待的故事,可能并不难,但出彩并不容易。我们必须把有形的等待形式和无形的等待的内涵和意义结合起来,选择好的立意、材料、结构,有好的语言表达,才能够妙笔生花。以下提供几个写作思路: 1.通过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抒发等待中深厚、真挚的情感。比如写父母对远在他乡的儿女的等待的故事,借以歌颂亲情;发生过矛盾的朋友之间对解除误会的一个机会的等待,借以表现真挚的友谊等。 2.从一个角度入手,阐释等待的内涵或意义。比如等待需要勇气,等待是自信的表现,等待是一种执著,等待可以获得机遇等。具体的事例可以选择写渭水之滨垂钓等待良君的姜子牙;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扬眉吐气的勾践;忍胯下之辱,计成大谋的韩信;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待宏材大用的李白;几年如一日等待丈夫醒来,为忠贞不渝的爱情唱起赞歌的罗映珍;把人生当做马拉松,在等待中勤修“内功”,终于赢在最后的电影《孔雀》的女主角张静初等。 3.等待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过程,用事实论据去论证,写一篇议论文;或用一个故事讲述等待的过程中幸福的感受。比如写为自己的大学梦奋斗,等待榜上有名的过程中的心灵体验等。 4.通过逆向思维,写生命不能等待。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竞争非常激烈,一味的等待会失去很多人生的机遇,所以要积极行动起来,创造生命的辉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灵魂人物。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以生物学家阿龙那斯的口吻,给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这个人。

要求:(1)使用书信的格式。(2)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①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

②“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郝铭鉴先生曾这样解释刊名的由来。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他的谆谆箴言,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③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④以《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亦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

⑤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多些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这是对母语的敬畏,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敬畏。

⑥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

⑦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⑧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⑨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1.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拥有“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3.文中第⑧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香菱所作的两稿诗,谈谈你对“高阶版的‘咬文嚼字’”的认识。

(链接材料一)

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

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首诗:要使得,我就还学;要还不好,我就死了这做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摘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链接材料二)

第二稿诗是香菱“梦中所得”,该诗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幕后真凶,就是一种刚刚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这已经是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第三次肆虐人类世界了。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尽全部可能证明了新冠病毒就是这种全新肺炎的病原体。

②那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病原体从何而来?

③现在的研究基本倾向为,虽然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新冠病毒并非SARS或者它的支种。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信息,是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身体内的冠状病毒:一种存在于舟山地区的某种蝙蝠体内,序列相似度接近90%;另一种则存在于云南菊头蝠体内,序列相似度高达96%。

④其实,比确认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确认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就是找到它从蝙蝠到人之间的中间链条。要知道,虽然新冠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体内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别其实也意味着,蝙蝠体内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传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彼此之间基因序列高度一致,这本身也提示,病毒应该是在某种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之后开始爆发的。病毒在它们的种群内广泛传播和变异,最终变成了可以直接入侵人体、导致疾病的病毒。那么在新冠病毒的案例里,谁是可能的中间宿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日后防范新冠病毒卷土重来是至关重要的。

⑤在这里,可以给出一个粗糙的猜测,这种中间宿主应该是某种能够较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状态的有乳动物,这样才能为病毒的突变和积累提供时间。竹鼠、果子狸等动物是可能的寻找方向。

(材料二)

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根据国家卫建委@健康中国绘制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者咳嗽、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或者飞沫形成的气溶胶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如桌子 或门把手),之后再触模口、鼻或眼睛。此外,接近携带病毒的动物,食用未煮熟的带病肉类,也可以传接病毒。新型肺炎患者粪便中检测到了病毒阳性,说明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

(材料三)

①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②新冠病毒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加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远低于SARS的10%和MERS的35%。而且考虑到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甚至从未就医或接受病毒检测,所以可能3%的病死率还是大大高估之下的数字。

②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数”(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O越大,就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O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

④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要比这个更强,甚至还有模型计算认为它的R0会在4左右,甚至是5左右。在这个数据质量都比较粗糙的时候,还是应倾向于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

⑤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个事实,RO数值的微小区别,都会导致疾病感染人数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变化。所以对RO的估计,需要非常谨慎和全面才行。而这个数据,也是传染病防控需要掌握的核心信息之一。这方面,我们仍然需要来自一线科学家和医生更多的数据。而这方面相关数据的调查进展,似乎也还公开得不够及时。

⑥因此,在这里只能给出一个比较粗糙谨慎的猜测:新冠病毒的毒力远不如SARS(但要显著地强于流感),传播力也应该不如SARS。

1.阅读(材料一),简述人类是如何感染上COVID-19的。

2.(材料三)中第②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谨慎”是否矛盾,为什么?

4.依据三则材料内容,向你的家人提出几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忠告,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殷殷插柳

有一句过目难忘的诗,是24k的金子,光芒四射,你一搭眼,它就会钻到你的心里。

它是一朵销魂的花,却不知出自哪一页历史哪一枝头。它是一滴有灵性的雨,却不知来自哪一朵思绪充盈的生雨之云。滚滚流水,逝者如斯。这诗句闪耀在岁月的波涛中,历久弥新——

“插柳不叫春知道!”

看看,是何等的风姿绰约,何等的仪态万种!

在我看来,它可以抵得上一件青铜器,抵得上一件金缕玉衣。但它与它们不同。它们缺少些脉动和呼吸,而它,七个字里有魂,有灵,有丰沛的生命气息,有文学的生命力。

它一直陪伴着春。

春是拱开地皮蠕蠕而动的蚯蚓,春是燕子掠过的河水,春是刚刚钻出泥土的草的嫩芽,春是带着露珠儿的荠菜、苦菜、蒲公英、白蒿芽、灰条菜、马苋菜。春是莺啼恰恰,蝶舞时时,乱花浅草,烟雨酥泥。

春是发生,是原点,是根源,一切从春开始。古话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是希望。有了春,才有绿草铺到山野,才有花骨朵缀上树枝,才有羊羔落地,才有百鸟孵卵;才有夏的热烈华美,才有秋的丰谷硕果,才有冬的温暖和酒香。

春是新生的力量。“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春草是孙悟空的毫毛,拔一根下来吹一口,漫天飞扬,一落下来,遍地都是春草,遍地都是绿色。春花是娘子军不让须眉,看那花团锦营,雷声隆隆壮威,河沟里钻,岩石上爬,攻占一山又一山,姹紫嫣红,汹涌奔突。

世间最美者,春也;世间最新者,春也;世间最动人者,春也。春是神,关爱着一切生命。

然而,这句诗的焦点却在春之外,是勤奋的插柳者。插柳者是审美的中心,它诠释着天地精神。

插柳不叫春知道。

这是一种襟怀境界,一种人格高度。在我们中国古代、现当代的浩瀚史书上,每一册都有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插柳者。他们或者以满腔春水,浇灌四方;或者沉潜砥砺,开辟新境;或者挥舞阳光,一脸欢欣。

插柳不叫春知道。

春是春草一样的老百姓,是大树一样的老百姓,是人民。民为重,人民最大。

殷殷于春,殷殷插柳,殷殷切切孜孜矻矻。插柳者倾情耕耘,全力奉献,施恩不图报。多少春风,挟带着插柳者的喘息之声;多少春雨,掺和着插柳者的汗滴。插柳者不图什么,只是为了给春添一分烂漫。

插柳者爱春护春,是一种骨肉情感,有如母爱。有如灾荒年里,母亲把自己不多的饭食,偷偷地拨进儿子的碗里;有如儿子远行,母亲日夜担心,悄悄地为儿子许愿祈祷;有如儿子发现这些之后,母亲总是会闪烁其辞,竭力掩饰否认。插柳者的这种情,洁净,深沉,是一种大爱。

插柳不叫春知道。

春是他人,是与插柳者自己没有多少关联的人。而插柳者,也是平凡的人。在人群里,他们往往貌不惊人,甚至连说话都有些木讷;他们善良、实诚、积极向上,只是悄悄地做着好事,帮助他人,只有这样,他们心里才快乐。

插柳不叫春知道。

他们不需要被知道,不想被知道,他们不喜欢张扬。他们的行为不是展示给世界看的——就像高山流水,就像稻田蛙声,就像春花秋雨。他们自己就是世界的一员。

天底下的鸟儿天天歌唱,哪一只鸟儿是在歌唱自己?

插柳者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他们有七情六欲,他们又是历史长河里伟岸的人。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出对春的敬畏,对世界的敬畏,对众生的敬畏和挚爱。

插柳不叫春知道。

殷殷插柳,插柳者融身于柳。

殷殷插柳,插柳者融身于春。

不叫春知道的插柳,只是心灵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天职的需要。插柳者的一俯一仰,一颦一笑,一生一世,都是诗,都是诗里的内容和韵律。

(作者:刘成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选文以“殷殷插柳”为题有何好处。

2.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春”,其用意何在?

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的语言富有韵律美,且极具典雅之感,试简析作者是如何达成这种效果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跂:提起脚后跟站着。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有槁暴不复挺者   (2)声非加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选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劝学的?

4.第二段设喻论证了什么观点?《北冥有鱼》中的哪句话也体现了此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