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从书以观______________

(2)其欣悦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______ 

(4)右备容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道       马千里者。

B.或遇叱咄         安陵君许寡人

C.衾拥覆         故不山溪之险。

D.足肤皲裂不知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 (1)得到 (2)等待 (3)被同“披” (4)气味,这里指香气 2.(1)(我)提出质疑,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2)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3.D 4.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解析】 1. 考查常见词语的含义。 (1)“无从致书以观”的句意是“无法得到书来看”,“致”的意思是“得到”; (2)“俟其欣悦”的句意是“等到他高兴了”,“俟”的意思是“等到”; (3)“同舍生皆被绮绣”的句意是“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意思是穿; (4)“右备容臭”的句意是“右边挂着香囊”,“臭”的意思是“气味,这里指香气”。 2. 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字字落实。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特殊句式要注意调整语序,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再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清楚。本题需注意,(1)援:引,提出。质:询问。以:连词,相当于“而”的用法。(2)余:第一人称代词,我。之:助词,的。若此:像这样。 3. 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之,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B.其,代词,他/语气副词,一定; C.以,介词,用/介词,凭借; D.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故选D。 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1)从借书、抄书可知作者求书之难。 (2)从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可知求师之难。 (3)从历经苦寒,破衣粗食可知旅途之艰、生活条件之艰苦。 参考翻译: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朝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自幼聪慧,但婚姻不幸,其诗多幽怨之情,曾与李清照齐名。②烛花:即灯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B.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

C.“凉”字是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2.“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A.立志读尽人间书

B.人生唯因读书好

C.悬梁刺股求学路

D.发愤识遍天下字

(2)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自拟或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副对联(本试题卷出现的对联除外),并根据楹联特点写出所选对联的妙处。

(3)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同情。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困难局面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一文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天的广阔来突出“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令人振奋。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春》《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B.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自古是坚贞高洁的象征,荷花、芙蕖等为莲花的别称。

D.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