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家书是一个民族最小社会细胞的情感记忆。2020年7月18日“弘謇中学”将在海门电...

家书是一个民族最小社会细胞的情感记忆。2020年7月18日“弘謇中学”将在海门电视台广电大厦报告厅,联合多家新媒体平台,开展“做时代新少年,为你读家书”的主题活动,邀你参加。

(1)(方案设计)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再设计个活动版块。

①名家读家书     ②

(2)(活动参与)活动日上午10点学校将邀请海门市广播电视台主播一鸣老师出席活动,为我们倾情朗读《傅雷家书》选段,请你代表校团委向一鸣老师发一份请柬。

(3)(作品演绎)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以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赋予家书感染力。一鸣老师以怎样的重音、语气来朗读文段最后一句,才会让听者有更强的情感共鸣?请你尝试为它标注重音、补上标点,并作简要分析。

七月四日晨

也许这是你出国以前接到的最后一信了,也许连这封信也来不及收到,思之怆然。要嘱咐你的话是说不完的,只怕你听得起腻了。可是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别忘了杜甫那句诗:“家书抵万金!”

孩子,别了,我们没一天不想念你,没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

(4)(经典阅读)

①《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请你阅读下列文字,说说:人物A是谁?揭示了他怎样的心理?

A自想:“这相国、督学、太史、通政以及太守、司马明府,都是而今的现任老爷们的称呼,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因想:“他这人姓牛,我也姓牛。他诗上只写了牛布衣,并不曾有个名字,何不把我的名字,合着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这两本诗可不算了我的了?我从今就号做牛布衣!”当晚回家盘算,喜了一夜。

②《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文学作品。在斯诺准备来中国时,社会上有许多谣言,如红军领导人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请你回忆相关章节,选择一处细节,说说斯诺眼中的毛泽东形象。(字数不少于50字)

 

(1)示例:①家书诵读赛 ②家书创作赛 (2)示例: 请柬 一鸣老师: 兹定于2020年7月18日上午10点在海门电视台广电大厦报告厅举行“做时代新少年,为你读家书”的主题活动,邀您为我们朗读《傅雷家书》选段,敬请光临。 弘謇中学团委(盖章) 2020.7.2 (3)孩子,别了,我们没一天不想念你,没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 重音放在两个“没一天不”上,双重否定,强调傅雷夫妇在感情上对儿子的想念与祝福;加感叹号,感叹语气,更能表达对儿子的关切与爱。 (4)①A是牛浦郎 揭示了他想到欺世盗名之途而沾沾自喜,一种汲汲于功名富贵的心理状态。 ②我看到毛泽东仍住在一个窑洞中,一共包括了书房、卧室和会客厅三个房间。墙壁粉刷着白石灰,地上铺着砖块,还有一些毛太太所添置的装饰,如此而已。我发现他只有两套制服和补过的大衣。他压根儿没有个人的财富。毛泽东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特点,甚至用辣椒夹馒头吃。 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知识丰富、运筹帷幢,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解析】 (1)此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定。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如,我来写家书;家书图片展等等。 (2)此题是要求拟写请柬邀请函。要求学生牢记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居中即可。称谓:邀请函的称谓使用“尊称”,并在尊称前加敬语。如:本题应改为“尊敬的一鸣老师”或“敬爱的一鸣老师”。正文:邀请函的正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举行“做时代新少年,为你读家书”的主题活动)、目的(邀您为我们朗读《傅雷家书》选段)、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2020年7月18日上午10点)、地点(在海门电视台广电大厦报告厅),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弘謇中学团委)的全称和日期(2020.7.2)。 (3)考查对句子重音和标点的理解与运用。此句连用两个“没一天不”构成反复,同时也是运用双重否定句,强调突出了傅雷夫妇在儿子走后对儿子的想念和对儿子美好的祝福;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所以要重读。结尾“在精神上拥抱你”用感叹号合适,以表达傅雷夫妇对儿子强烈的关爱之情。 (4)①结合对名著《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根据文段内容可知出自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念亲戚老夫卧病。A是牛浦郎,乃《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附原文:又过了些时,老和尚下乡到人家去念经,有几日不回来,把房门锁了,殿上托了浦郎。浦郎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仔细算来,“三讨不如一偷”,趁老和尚不在家,到晚把房门掇开,走了进去。见桌上摆着一座香炉,一个灯盏,一串念珠,桌上放着些废残的经典,翻了一交,那有个甚么诗?浦郎疑惑道:“难道老师父哄我?”又寻到床上,寻著一个枕箱,一把铜锁锁着,浦郎把锁撬开,见里面重重包裹,两本锦面线装的书,上写“牛布衣诗稿”。浦郎喜道:“这个是了!”慌忙拿了出来,把枕箱锁好,走出房来,房门依旧关上,将这两本书拿到灯下一看,不觉眉花眼笑,手舞足蹈的起来。是何缘故?他平日读的诗是唐诗,文理深奥,他不甚懂;这个是时人的待,他看着就有五六分解的来,故此欢喜。又见那题目上都写着:“星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娄公子偕游莺脰湖分韵,兼呈令兄通政”,……这两本诗可不算了我的了!我从今就号做牛布衣!”当晚回家盘算,喜了一夜。 ②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斯诺作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第一: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毛主席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四: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你的人生lǚ tú踏上一个全新阶段,开始担负新的责任来,我们要祝贺你、祝福你、鼓励你。希望你拿出像对待音乐艺术一样的毅力、信心、qián chéng,来学习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但愿你将来在这门艺术中得到像你在音乐艺术中一样的成功!……在今后,无论你面对怎样的疑难或苦闷,随时向一两个正直而有经验的中老年人讨教, A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然后决定,切勿单凭一时冲动 :B只要你能做到并铭记这几点,我们也就放心了

(《傅雷家书》节选)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      _______

2.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______

3.B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B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月色如水,万籁俱寂。坐在窗前,曾经的画面又浮现在脑海,曾经的叮咛又回响在耳畔,曾经的饭香又仍绕在鼻腔……原来,那些曾经拥有的美好一直都封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未远离。

请以“美好从未远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真情抒写,不得抄袭;书写规范,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查看答案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①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正是饭点儿,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②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窗外了。

③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④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句, “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⑤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如果有钱,谁会只要一碗白米饭呢?但如果不是真的饿了,谁又会非得进来忍受白眼和冷漠,而只要一碗白米饭呢?

⑥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合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⑦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⑧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的潜台词。

⑨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⑩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老人的活动

服务员的表现

老人的内心感受

老头进门坐在了我对面

半天都没过去

不自然、羞涩

老头点饭

先犹豫后坚定

老头等饭时

不理不睬

心急、尴尬

老人悄然离开

终于给老人端来了米饭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我”虽不是主要人物,但全文通过“我”的观察、心理活动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

B.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既表明天气寒冷,更暗示人心冷漠;同时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奠定全文悲凉的情感基调。

C.文章小个子姑娘最后还是给老人端来了米饭,说明她之前只是忘给老人送米饭了,她还是善良的。

D.文中小个子姑娘对“我”和老头的态度截然不同,折射出人情冷暖与人生的不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思考。

4.小说结尾说“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有哪些内涵。

 

查看答案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文/苑广阔)

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2.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4.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要用手机电脑书写呢?你怎么看待,请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空巢”现象的加剧,养犬热逐年升温。2018年9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55万人,其中城镇养狗人数达到3390万人。

(材料二)

下面是一组关于遛狗的调查数据表

(材料三)

日前,朋友圈里《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一文刷屏,也让“异烟肼”这个词为公众所知。该文介绍说,药物异烟肼对人体无害,但对犬类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此文一出,拥护者有之,激烈反对者有之,正反两方对立激烈。从拥护者的发言来看,几乎都是对目前国内养狗文明缺失的强烈不满。可以说,人与狗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养狗形成的矛盾。

(材料四)

10月29日,云南文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要求7点到22点,宠物狗禁止上街。11月14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其中要求:业主携犬只出户时,必须为犬只戴上嘴套,否则就可能面临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11月15日,《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允许携带小型犬、观赏犬,出户的时间为19时至次日7时,遛狗不牵绳最高可罚1000元,无证养狗最高可罚10000元……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巢”现象的加剧,全国城镇养犬数量加大。

B.“狗患”日益严重,引发了大量“犬与犬”“人与犬”“人与人”的矛盾。

C.关于养狗问题,人们意见不统一,反对养狗和支持养狗的呼声都很高。

D.治理“狗患”呼声高涨,如何协调各方诉求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

2.阅读“材料四”,说说揭示了什么现象?请从“材料二”中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人与狗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养狗形成的矛盾”一句的理解。

4.阅读“材料二”“材料四”,请简要概括如何做到文明养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