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题目:一次(讨论/辩论/争论/争吵) 要求:①任选括号内的一个词语,把题...

作文。

题目:一次(讨论/辩论/争论/争吵)

要求:①任选括号内的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范文1: 一次讨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的进程,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空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南极冰川开始融化了,海平面因此升高。据科学家研究推测,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许多地方要被海水淹没。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朱老师用这样的开场白,开启了我们班级的“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讨论会。 我的同桌王佳荣第一个举手发言:“我和妈妈星期天去中山公园游玩时,看见好多人在折槐花,把槐树枝子折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槐树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环境有好处,损坏了它,会影响环境和气候。以后我再看到这样的事,要想办法制止。” 张晓倩说:“前几天我和妈妈吃完饭出去散步时,没关灯就走了。现在想起来这是白白浪费电。发电要烧煤炭,节省了电就是节省了煤炭,节省了煤炭就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今后我出门散步的时候要随手关灯。” 我说:“少使用燃油的交通工具,对保护地球环境有利。今后,我外出时要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尽量不打出租车。”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讨论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有的同学说为了节约用电要劝说家长把家里的白炽灯泡换成节能灯:有的同学说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今后跟家长外出吃饭时自己带筷子,不用饭馆的一次性筷子;有的同学说为了节省汽油要劝说爸爸上下班不骑摩托车,改骑自行车;有的说为了节约用水在家里要用淘米的水浇花,用洗菜的水冲厕所,用洗衣服的水拖地;还有的说要把作业本的正面反面都用来写字…… 最后,朱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发言,还建议我们制定一个《班级低碳生活公约》,用公约督促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范文2: 一次辩论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会。辩论会上,同学们的激烈争辩可谓是唇枪舌战。 首先,正方辩手——唐宇一马当先,他说道:“我方认为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这番话让反方的何峥宇不同意了,反驳道:“虽然善意的谎言也有一定的不好,可是生活中却处处需要善意的谎言!”何峥宇的话刚出口,正方的杨千意又不同意了,说:“不管你的谎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而谎话就是谎话,就是欺骗,在本质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此时反方能言善辩的金璨开口了:“同学们,我不赞成正方同学的观点,我方认为善意的谎言根本无碍于诚信,因为只要你心中想着是为了他人,那么善意的谎言就是珍贵的,它既不会造成信任危机也不会玷污文明。”“我不同意!一切谎言都是带有欺骗性的,‘善意的谎言’也不例外。我们要用真诚之心来对待身边的人,要坦诚,不要编造谎言。”正方的蒋卓希也不甘示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此时,反方的同学被正方的同学说得哑口无言。就在正方同学高兴时,反方的何峥宇突然说话了:“如果生活中没有善意的谎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越来越来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那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不觉得是这样,我觉得生活中没有善意的谎言的话,那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和谐、幸福、美满。”正方的马婷婷否认了何峥宇的话。“我举一个例子,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诚实的人,他邻居家的孩子很丑,他便对邻居说邻居的孩子真丑;一天,他的朋友请他去自己家吃饭,他觉得朋友做的饭很难吃,他便大胆地对朋友说朋友做的饭真难吃。最后,这个人被迫离开了这个小镇。”金璨又说。经过几十分钟的激烈辩论,仍不分上下,此时,刘老师发话了:“其实正、反两方同学的观点都对,我们的生活中既需要善意的谎言又要真诚待人。” 这次辩论会,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我们的胆量,真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辩论会呀! 范文3: 一次争论 一次争论,看似平淡如水,但又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泛起了一个又一个浪花。 记得去年暑假,我到表姐家小住。表姐家住在农村,院子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还种了各种蔬菜。门前一颗很粗很粗的大树,我和表姐经常一起在大树下玩耍,嬉戏,有时也在树下读书、写作业,我们还给这颗树取了个名字——“萤火树”。因为在夏夜,树下会有许多萤火虫在飞舞,好似一盏盏明灯,照亮这漆黑的夜晚。 一天清晨,我在“萤火树”下吟诵着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由于一时兴起,没有发现表姐从院子里走出来。“不对,不对,这个字读现,不读见。”表姐振振有词地说。“不可能吧!也许是你记错了呢,都过去这么久了,肯定是你记错了。”我若无其事地说。然后就继续吟诵,表姐思索了一会儿,说“不会的,我记得非常清楚,这个字我当时学的时候老师特意强调了呢!应该不会错的。” “表姐的语文学得非常好,会不会是我记错了呢?应该不会吧!这个字这么简单,我怎么会记错了呢?”我心里忐忐不安地想。“喂,你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啦。”我紧张地说:“我们这么争吵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去电脑上查一下吧!”表姐同意了我的看法。 我们回到屋里打开电脑,用键盘输入这个诗句,结果答案令我傻了眼。是表姐对了,我的答案居然错了。表姐对我说:“怎么样,这回你心服口服了吧!”我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服了,这回我真的服了,学霸就是不一样。”表姐说:“知道哪里错了就好,一定要把错误改正过来。”我说:“嗯,我知道了。” 这次与表姐的争论,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明白了中华民族汉字博大精深,也亲身体会了知错就改的重要性。也就是因为这次争论,使我深刻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终生难忘。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观点都会有所不同。有的问题甚至分不出对与错,我们可以保留有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为自己的人生谱下美妙的乐章。 范文4: 一次争吵 窗外就是紫水河,河畔绿意葱茏,阳光温暖,春风和煦。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整个寒假都窝在家里,真想出去放飞自我呀! 我穿好鞋,戴好口罩,正准备出门,老妈的声音响起:“你干吗去?” “出去骑自行车。” “不能去!”老妈语气很坚决,好像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我都好久没出去了,成天宅在家里,腰酸背痛脚麻,都快憋出病了!”我反驳道。 “那也得憋着,你难道不知道现在疫情很严重吗?”老妈的声音又提高了八度。 “可是我做好了防护,戴了口罩,况且我们县城只有一例确诊病例,连续半个月都没有新增病例!” “说了不能出去,没有理由!你在家好好待着!”老妈怒目圆睁。 我们僵持着,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儿。 这时,老爸走过来,心平气和地说道:“现在疫情的拐点还没出现,好多医护人员都还在抗疫一线奋战,我们得好好宅在家里,可不能给他们添负担。”我仍闷闷不乐,觉得他们过于谨慎。 老爸打开电视,央视一套正播放与抗疫相关的报道。“面对复杂的疫情,有一群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选择逆风而行……”随着主持人深情的讲述,电视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河南周口一个小女孩给身处抗疫一线的妈妈送饭,因为怕交叉感染,9岁的女儿想抱一抱妈妈却无法靠近妈妈,小女孩一遍遍地撕心裂肺地喊着“妈妈”;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自己身患渐冻症,还坚持奔走在抗疫一线;8 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说到武汉疫情时,眼里噙满了泪花……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人物,看得我热泪盈眶。 “对于那些战斗在一线的‘战士们’来说,我们成天待的家,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为了守护这万家灯火,有多少人不惜一切,拼命与时间赛跑呢!”妈妈一改刚才的暴躁,心平气和地对我说道。 是啊,在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都不是局外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应该珍惜这平淡的幸福,管好自己,不给国家添乱。于是,我摘下口罩,换上拖鞋,向卧室走去。 【解析】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 1、审题。四选一的题目,讨论、辩论、争论、争吵,无论选哪一个词,都和“说”有关,因此,文章的写作重点是放在“说”上的。但这四个词又各有侧重: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强调双方面对的是某一问题的不同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争论一般指两个或者多个人由于目的或者价值观的差异,无法和别人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而互相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过程;争吵,《新华字典》中指口角,双方或多人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进行的口头上的争辩,是人类交往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弄清它们的区别,才能真正扣题写好文章。 2、文体。无论选择哪一个标题,从体裁上来说,只能写成记叙文。写法上可以按时间顺序来依次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从结果写起,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无论哪种写法,都要做到记叙的六要素交待清楚。此外,写“说”的作文,自然要运用语言描写,且语言描写应该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是仅仅有语言描写是不够的,适当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能够辅助刻画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样是“说”,也要力求用语多样化,不要千篇一律地一直“**说”,那样作文就失去了应有的文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薯叔

①初逢薯叔,是冬日一个傍晚。

②我去接女儿下课。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扫过地面的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

③“怕是要落雪喽!”我回过头,循声望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拉低的毛线帽盖过眉骨,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④“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

⑤烤红薯的炉子不高,烤熟的红薯密密匝匝地放在炉面上,能嗅到一股淡淡的焦香。

⑥“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更多的是想用红薯暖暖手。

⑦“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尝尝薯叔的手艺。”

⑧“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⑨我低头摩挲着红薯,感受从手心传来的暖意。不一会儿,接连来了几个主顾,薯叔忙开了。大家离开时,都回头喊一声,“薯叔,天冷,早点回去。”薯叔回一句,“路上慢点,回家趁热吃。”

⑩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一双戴着黢黑手套的大手,不停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

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他刚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从乡下进城已经五个年头。之所以干起这个营生,跟一段往事有关。

薯叔年轻时在外地打工,有一年乘汽车回家过年,买票时却发现,藏在棉衣里的路费不翼而飞。他悻悻地走出站口,碰巧遇见一个卖红薯的外乡人。

“我也不顾脸面了,就和那位大哥搭话,让他借我一程路费。”薯叔回过头笑着问我,“你猜大哥咋说的?”

我话还没有出口,薯叔又接了过去。“万万没想到啊,那位大哥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卖力气的人,二话没说先招呼我吃个红薯。”薯叔说,“我一下子心里安稳了。”

接下来,薯叔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顺利借到了路费。

第二年秋天,薯叔扛着一蛇皮袋子红薯到车站找到那位好心大哥。他说,自己不能吃昧心食,得知恩图报不是。“我拿出自家烤的土酒,在大哥家里喝得烂醉呢。”薯叔顿了顿,“打那之后,我也开始烤红薯。”

半个多小时的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给他,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又见薯叔,是一年之后的年关,我下班后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不长时间的寒暄,我努力帮他打开一个心结。薯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省城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这个家,更不会嫌弃您。

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老伴坐在他身旁,不停地重复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自己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大妈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

“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他们前些日子还回来陪我卖水果呢。”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跟附近的商贩打听才知道,薯叔的儿子把他接到省城去了,薯叔要抱孙子了。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子……”

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1.文中两次提到薯叔的“笑容”,说说他露出笑容的原因有哪些。

2.“我”有薯叔的电话,想打过去,为什么“手又缩了回来”?

3.文中加波浪线句子对表现薯叔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叙写“好心大哥”这一人物的内容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是保尔在什么情况下所作的思考?阅读这段话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的情节中,你可以看出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与阴历不是一回事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_______________。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

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其次,两者的“年”有区别。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

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总之,中国的农历比阴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要丰富得多,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初以来,中国的农历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

B.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C.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D.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2.为选文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3.按照中国的农历纪年历法,月份和寒暑往来会不会出现颠倒现象?根据选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魏主闻高祖克长安,大惧,遣使请和,自是每岁交聘不绝。及高祖殂,殿中将军沈范等奉使在魏,还,及河,魏主遣人追执□,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崔浩谏曰:“陛下不以刘裕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丧伐之,□得之不足为美。□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而徒有伐丧之名,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矣。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魏主曰:“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浩曰:“不然。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衅伐之。今江南无衅,不可比也。”

(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一》,有删改)

注:①魏主:北魏国主拓跋明。②高祖克长安:东晋的太尉刘裕攻破长安。③交聘:两国互相造使通好往来。④殿中将军沈:刘宋使臣殿中将军沈正。⑤执:捕捉,逮捕。⑥起:骤然得势。⑦遽:急,仓猝。⑧窃:谦辞,指自己。⑨党与:同伙,同党的人。⑩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姚兴:人名。衅:间隙,破绽,机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大             惧:______________

(2)河             及:______________

(3)其使贡         纳:______________

(4)而有伐丧之名   徒: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将“虽”“之”“且”三个文言虚词分别填到下面的方框内。

(1)魏主遣人追执□

(2)□得之不足为美

(3)□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

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选文画线句所体现的思想与孟子的什么观点相同?(用所学课文的原句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