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时光静好,安逸逍遥 ①成都人日常生活的耍法,在一百年里发生了太多变迁,而且仔细谈...

时光静好,安逸逍遥

①成都人日常生活的耍法,在一百年里发生了太多变迁,而且仔细谈来极为有趣。不管条件如何,成都人总能把日子过得千姿百态,活色生香,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

②游乐是成都人的一大市井风景。“艇子飘摇唤不回,半溪清影漾舒眉,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写的就是成都人在合江亭游乐的情形。谭继和与冯小路在《九天开出一成都》中提到,成都主要有三种游乐方式:一是岁时游乐,几乎每月都有两到三次全城性的全民游乐活动。比如正月元日游安福寺、二日游大慈寺、七日游草堂、十五日上元放灯。二是“遨头游”、“遨床游”,这是唐宋时期成都独有的游乐方式。“遨头”是指带头游乐的成都太守,遨床是游乐时用的小板凳,在成都的历史上,官民共同游乐是很常见的,正月和岁末,太守都要带领老百姓出游同乐。三是土俗土风游,成都有三种土俗游最为奇特:拜望帝的魂灵杜鹃鸟,拜川主(大禹、李冰和二郎神),拜养蚕之祖马头娘。游乐在今天,依然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与过去相比更加的家常,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吃吃饭,就有了游乐的趣味。在成都人眼里,最美好的时光总是和游乐在一起,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良辰美景,岂容轻易浪费。

③每年的灯会也最让成都人心心念念。东汉时期就出现过“原始灯会”,冯广宏在《成都游乐的黄金时段》中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按老规矩应举行三天灯会,那时的灯会并非集中在一个景点,城里主要街道都有灯景可观。一到夜晚,家家户户自发把灯笼挂出,其中以东大街各家铺面的灯笼最为精致,每家四只,有玻璃彩画的,也有绢底彩画的,其中十之八九皆为人物,多出自名家手笔,一年一换;取材《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等,人物生动,色彩鲜明。”此外,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慈寺南的水灯,也都奇绝精致、辉煌夺目。灯会上耍法众多,如狮子灯、龙灯,随街游走,不少街口设有灯谜台,人们观灯猜谜,热闹非凡。五代时的花蕊夫人有诗云:“半夜船游载内家,水门红蜡一行斜,圣人只在宫中饮,宣使池头旋折花。”灯会所承载的,是成都这座城市的人文记忆,那流光溢彩的风景,永远让人流连忘返。

④花会是成都文化娱乐的又一道缩影。最懂得享受的成都人怎会错过每一次尽情尽兴的吃喝玩乐。唐代诗人萧遵的《成都诗》中写道:“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排多”,陆游也曾写过:“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些都是成都花会最生动热闹的记录。        ,人们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接踵,左顾右盼,醉的大醉,闹的大闹,争奇斗艳的不仅是花花草草,还有男男女女,与其说是花的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人恣意狂欢的展览会。

⑤成都人喜欢坐茶馆。茶馆向来有成都人的第二客厅之说,旧时成都人多是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差,家里随意来几个人,就显示出居住的逼仄来,因此在茶馆里会客就成为成都人的习惯之一。而且那时的茶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众多,不仅可以喝茶,还可以洗脸泡脚,似乎在茶馆里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种种。对成都人来说,坐茶馆不只是为茶的滋味,更是因茶里有乾坤。从茶里出发,开始一天的生活,似乎成了许多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

⑥在成都众多的娱乐活动中,自然少不得有川剧。川剧最初没有正式的场地,多借用庙宇及会馆舞台演出,1906年有了可园,两年后悦来茶园建成,有名的川剧团体“三庆会”长期在此演出,后来尽管许多茶园也开始演戏,但悦来茶园一直是川剧的窝子,钟晓帆的评书、贯树山的竹琴、李月秋的清音、邹忠新的金钱板等都风靡一时,吸引了大量戏迷。

⑦生活在继续,耍法也在继续,这种继续有继承也有变迁,成都生活以休闲安逸为要,跟成都千百年来的文化基因相关,也彰显出成都人的文化品位。不管世事如何沧桑,成都人就是如此年复一年地快乐着,逍遥着,成都人之所以愿意成为成都人,大概就与这一份安逸自在的生活态度相关吧。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如果要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一句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恰当?请简述理由。

A. 关于花会,老成都人有太多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的记忆中可以看到成都人享乐时光的闲雅。

B. 刘大杰在《成都的春天》里说:“花会是成都人解放的日子”。

3.文章以“时光静好,安逸逍遥”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①日常生活的耍法②灯会③花会④坐茶馆 2.B.第④段详细描写了花会时成都人恣意玩乐的情景,“摩肩接踵,左顾右盼,醉的大醉,闹的大闹”表现出这是成都人“解放的日子”,与“闲雅”不相符。 3.标题是文章线索;点明了表现成都人生活特点的主旨;语句押韵,富于美感,吸引阅读兴趣。 【解析】 1.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本文第①段总领全篇,“成都人日常生活的耍法”提示了下文要介绍的是“日常生活的耍法”,由此得出思维导图中处于中心位置的第①题的答案。第②段写“游乐是成都人的一大市井风景”。第③段写的是“每年的灯会也最让成都人心心念念”,由此得出第②题的答案是“灯会”。第④段写“花会是成都文化娱乐的又一道缩影”,由此得出第③题的答案是“花会”。第⑤段写“成都人喜欢坐茶馆”,由此得出第④题的答案是“坐茶馆”。第⑥段写“在成都众多的娱乐活动中,自然少不得有川剧”,在思维导图中已经写出。第⑦段首尾照应,结束全文。 2. 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考虑。由下文“摩肩接踵,左顾右盼,醉的大醉,闹的大闹”“不如说是成都人恣意狂欢的展览会”等语句可见,玩乐情景与B项中“成都人解放的日子”相符,与A项中“闲雅”不符。故选B句。 3. 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以成都人“总能把日子过得千姿百态,活色生香”为线,分别写了出门游乐、灯会、花会、坐茶馆、看川戏等内容,写出了成都人的“安逸逍遥”,因此标题即是行文线索。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的点睛句“成都生活以休闲安逸为要,跟成都千百年来的文化基因相关,也彰显出成都人的文化品位”可知,标题又点明了成都人生活的特点,揭示了文章主旨。同时,“时光静好,安逸逍遥”语句押韵,富有诗意,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论语•为政》)

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秋瑾《满江红》)

(2)请在李商隐的《贾生》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客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霸上    军:驻军

B.军士吏甲    被:同“披”,穿着

C.者霸上    曩:先前

D.无何    居:居住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细柳军    何陋

B.军礼见    残年余力

C.成礼去    记之

D.天子动    以君长者

3.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A.将军有约定,军队中不能驱赶和奔跑。

B.将军有规定,军队中不能纵马奔驰。

C.将军有规定,军队中不能驱赶和奔跑。

D.将军有约定,军队之不能纵马奔驰。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事详略得当。先详写匈奴入侵,再详写“上自劳军”,文帝在细柳营被拒,最后略写文帝对周亚夫赞赏有加。

B.文章语言精妙简洁。仅一个“直”,写出了其他两个军营的管理松散,仅一个“惊”字,就写出了群臣复杂的心理。

C.文章善用对比手法。通过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突出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也写出了周亚夫严于治军的形象。

D.文章人物个性鲜明。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文帝是一位知人善任,深明大义的帝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屹立在小商河之上的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幻,经历着时代的更迭,岁月沧桑,容颜不改。

B.为了改变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许多商场开展了赠送礼券、商品打折等促销活动。

C.电影《我不是药神》,紧扣社会热点,表演真实感人,国内的观众引发了深思。

D.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撑,让网络教学成为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教与学的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做学问不能只是寻章摘句,必须潜心研究书中义理,才能有所体会。

B.正确有效的方法与刻苦的行动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C.2020年新年,一场疫情不期而遇,对整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D.《诗词大会》以全新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节目现场真是高手如云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御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

D.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