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曹文轩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曹文轩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②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或者说,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③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饲养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的躯体,也只能算是原初意义上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人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读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阅读。

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未将阅读这一行为放在心上。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吸引他们的只是物质与金钱,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诅咒。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几乎可以说,更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⑤古人对读书很在意,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雪映窗纱”“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一番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

⑥读书人的气质与不读书的就是不一样,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造物主在创造时也许是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尽管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如今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清晰精当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镌骨铭心。但是,如果这些先生不读书又将如何?你还会感受到他们的魅力,他们的奕奕风采吗?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文章有删改)

1.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一个起到收束全文作用的词语:______

2.第②段“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具体是指______

3.梳理本文的议论思路和结构,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本文的议论结构是    (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

(2)本文中心论点是?以及从哪两部分展开论证呢?

4.文中说,“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因而“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请说说你对“阅读的益处”的看法。

 

1.由此而论(或“综上所述”等作用相类的词语均可) 2.第一种: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第二种:从来不阅读,或未将阅读这一行为放在心上。 3.(1)A (2)①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或“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②阅读能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人生)方式;阅读能使人养就“气质”获得新生。 4.示例: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爱阅读的人更能知不足,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存在的短板太多。阅读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养就气质,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由内而外地脱胎换骨,闪烁光辉。黄庭坚在《山谷别集》中说:“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将“读书种子”深埋,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解析】 1. 本题考查补写。议论文中起到收束全文作用的词语有: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总之,因此等。 2.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③段“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提炼第一种“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未将阅读这一行为放在心上。” 概括出第二种“从来不阅读,或未将阅读这一行为放在心上”。 3. (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和结构。①段提出论点: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②—④段论证阅读能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人生)方式;⑤—⑥段论证阅读能使人养就“气质”获得新生;⑦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由此判断论证结构为总分式。 (2)本题考查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采用位置法判断论点。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文题、开头、结尾、中间等。本文的标题可以作为论点,开头、结尾都有论点出现。“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分论点:②—④段论证“阅读能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人生)方式”;⑤—⑥段论证阅读能使人养就‘气质’获得新生。 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以结合文章论述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感悟作答。示例: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气质,读书生涯可以使人由内到外获得新生。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人聪明快乐,有助于人的成长。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作为学生,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②岁:年成,收成。③说:同“悦”。

1.对加点词“使”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前者是动词,出使;后者是名词,使者。

B.“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前者是动词,派遣;后者是名词,使命。

C.“臣奉使使威后”——前者是动词,派遣;后者是动词,让。

D.“臣奉使使威后”——前者是名词,使命;后者是动词,出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3.在赵威后的眼中,“本”指的是____________,“末”则是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4.从赵威后和齐国使者的对话中,你还获取什么信息?(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乙)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甲)选自课文《____》,(乙)的作者相传是____(姓名)。

2.(甲)中“《书》”指的是______;(乙)中“人”与“民”在语段中的区别是______

3.对两个语段中的“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中的“信”解释为“相信、迷信”的意思。

B.(乙)中两个“信”分别为“守信”“信用”之意。

C.两个语段中的“信”反映了人们对神明或神圣的膜拜。

D.通过对“信”的阐释,可以推知作者的行事处世态度。

4.请分别概述上述两则材料阐述的道理(思想)。

 

查看答案

默写。

(1)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白朴《天净沙·秋》)

(2)________,泣涕零如雨。(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观沧海》(曹操)一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阅读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给予人丰盈的精神滋养;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和改变;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让人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

请以“最好的修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抒发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规范。(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1)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2)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又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看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妥协了:“上来吧,就收你3元。”

(3)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呀。”“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55岁的年纪。

(4)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似乎在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那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5)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但我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

(6)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朗朗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车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看见他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跟命运较劲!

(7)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悲凉竟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8)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9)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10)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11)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

(12)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3)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14)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15)“谢谢您!”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16)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谢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我”的心理状态,完成填空。

主要情节

人物心理状态

车夫“漫天要价”

怀疑

同情

独腿载我上坡

提前刹车解释

感动

徒步那段路程

 

 

 

2.小红读到这篇文章的两处划线句时,产生了困惑,你能帮帮她吗?

(1)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但我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

小红:“我”想说,为什么却什么也不说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

小红:“我”为什么没有问?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解惑下,小红深受启发,又重读了一遍文章,她发现作者塑造“车夫”这一形象时是按一定层次逐渐递进升华的。请你参照句式①,概括另外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和小红进行了比较阅读:文中的车夫与老舍笔下的祥子,两人同为车夫,命运却截然不同,请你试着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