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其谁可而为之______
(2)平公曰:“善。”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外人因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人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举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B.对外人不因同他有仇而避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推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C.对外人不因同他有仇而避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推荐,祁黄羊可以尊称为先生了。
D.对外人因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人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举荐,祁黄羊可以尊称为先生了。
3.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上文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___(人名)。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之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____”“____”“醉翁亭”等具体景物。
4.下列诗句中表现诗人享受自然景物之乐的一项是( )
A.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默写。
(1)青山横北郭,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
(4)吾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5)初中毕业之际,给同学留下奋发向上的赠言,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⑨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⑾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⑿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⒀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⒁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⒂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⒃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⒄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⒅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⒆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作者:徐国平 选自《小说月刊》)
1.分析小说题目“飘逝的风筝”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第⑨节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⑤小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鹞爷的形象。
5.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小说以风筝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即将消失的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B.第③小节中“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表现了鹞爷由于以前被孩子抢了风筝而保持了习惯性的警惕。
C.第⑬小节中“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表现了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
D.小说告诉我们要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你“有机”了吗
①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人们更多地青睐“有机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有机食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它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这样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红枣、菌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②“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种之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土壤必须连续3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其它像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空气是否达标,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吃着有机饲料,也绝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少而贵。
③即使“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也无法完全避免受到特定地区的空气、土壤或水中农药残留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产品完全不残留农药。所以,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要健康和安全。
④那么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有机食品”是不是更营养?研究人员对过去50多年几千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做了比较,他们仔细对照分析了有机方式与现代方式生产出的食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⑤其实,“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立足点在于怎样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却没有认真研究这些细节问题,导致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有机食品”甚至变成了一种概念被大肆炒作、追捧。另外,“有机食品”的低产量和高费用也使其性价比不高,至少在我国的现阶段,它还仅是一种“贵族食品”。看来,“有机食品”在我国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作者:谭玉龙 摘自《科学大众》)
1.概括“有机食品”少而贵的原因。
2.“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句中加横线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只要经过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称为有机食品,还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经过机构认证合格后才可以。
B.有机食品与现代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相比未必更有营养,虽然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但还不能完全避免其他方式的农药残留。
C.从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看,原始的生产方式是最好的,它远离一切现代科技的产物,回归了自然。
D.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人们追求的方向,但最终有机食品能否会取代一切食品还是未知数。
5.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目前我国是否应该发展“有机食品”?简述理由。
材料一: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科技,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
材料二: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