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父亲必须要出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古文中有许多激发斗志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坚定志向。

(4)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月光澄澈,竹柏之影斑驳清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涨”、“帅”、“庭”的书写,这里都是理解型默写,需要抓关键词,例如(1)的关键词是“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2)的关键词是“木兰父亲必须要出征”,(3)的关键词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坚定志向”,(4)的关键词是“月光澄澈,竹柏之影斑驳清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城市封闭,经济停顿,很多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纷纷倒闭。但与此同时,有一些高档酒店很早就放下面子,转型生产盒饭快餐,联合快递小哥送饭上门,保住了一线生机。复工以后,有的酒店就开始在门口开启夜间大排档,以灵活的方式为市民服务,逐渐恢复了久违的“烟火气”。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顺应形势,做出调整,才能走出困境。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可能泄露作者信息的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复工复产复学持续推进,武汉经济逐渐复苏。学校准备开展以“城市的烟火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武汉复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列举三条。

(2)最近,全国多地开放“地摊经济”,武汉不少地方也开始摆起了地摊。随着“地摊经济”持续升温,有人担心摆地摊将对城市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也有人认为地摊是城市的风景,能给市民带来诸多好处。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们的视力抵达极限时,我们还有耳朵呢

(1)关于阅读,我至今是一个老派人物。我喜欢安静地坐下来、一手提笔、边读边理解边记忆。阅读是容易产生快感的,快感来了,不管不顾,一口气冲到底,那当然愉悦。我把这样的阅读叫做放纵式阅读,它的缺点是看得快、忘得也快。

(2)手上有一支笔,它对阅读的速度就会有一个调整。笔的作用其实就是刹车的作用。你在书上划拉几下,再写上几个字,这一来阅读的速度就缓下来了。我和年轻人闲聊的时候时常发现这样一件事,当我们讨论到起作品的某个局部时,他会这样说:我没注意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细节你没有注意,那个细节你也没有注意,那你到底读到了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故事梗概而已。

(3)在我阅读好书的时候,我甚至连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词的意义,它意义重大,它是一个作家的终极,它也许就是本质。在许多时候,如果你把字和词错过了,那你就可能把整个作品都错过了,甚至于,你把这个作家也就错过了。

(4)然而,我想说,无论我们是怎样好的读者,阅读都有它的局限。这个局限不是来自我们的能力,而是来自文字自身的属性。

(5)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字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形”,这是供我们阅读用的,它作用于视力;但是,文字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属性,那就是“音”,这是供我们说话用的,它取决于我们的听力。“形”和“音”并不构成彼此矛盾的关系,然而,出于生理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很难兼顾。比方说,听人说话时,我们接受的是“音”,我们自然就会忽略文字的“形”;同样,在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自然专注于文字的“形”,而很难体会文字的“音”。

(6)举一个例子吧。在《雷雨》的第二幕里头,有一段后母繁漪与长子周萍的对话。他们之间有不伦之恋。在剧本里,周萍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繁漪说:“哦,你是你父亲的儿子。”

(7)这一段文字我是上大学时用眼睛“读”的,这两行“字”就那样从我的眼前滑过去了,就像砖瓦厂排列整齐的土坯砖一样,灰不溜秋,倏忽而过。但是,有一天,在剧场里,我的耳朵终于听到这两句台词的“音”了,我承认,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深为曹禺先生的才华所折服。

(8)——“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这是周萍的狡诈。是周萍想结束与后母的不伦之恋,他要用伦理与虚伪来压垮繁漪。

(9)繁漪的声音却是惊悚,她想不到周萍会这样说。繁漪的声音也是对始乱终弃的控诉。是惊天的嘲讽与谩骂:你和你的老子是一路货色。是彻底的绝望。是疯狂之前最后的克制,离泼妇骂街只有一步之遥——“你是你父亲的儿子”啊!

(10)静止地看文字之“形”有时候再难有新突破,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现实的,如果没有语言之“音”,如果没有演员的用心演绎和耳朵的专心倾听,我真的能够获得如此强烈的审美震撼么?

(11)事实上,在我们强调“阅读”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做“厚此薄彼”的错事,我们更不能做“自我残疾”的傻事。我们不能忘了,我们还有两只耳朵,它们可不只是用来架眼镜和戴口罩的。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该放弃文字的另一个功能。

(12)阅读无比宝贵,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在人类认知的历史长河中,“读”并不是“听”的孪生兄弟,“读”其实只是“听”的后生晚辈。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认知的历史是“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是“音”的历史,是“听”的历史。文学是这样,宗教也是这样。西方的《荷马史诗》是这样,我们东方的“话本”也还是这样,——要不然,怎么会叫“话”之本呢。

(13)时代变了。但时代之变未必就是向前,有时候,它也向后。谁能想到科技的发展会如此这般?在我们使用视力即将抵达极限的时候,我们终于想起来了,我们还有耳朵呢。音频来了,各类听书软件兴起,“听”的时代哗然而至。人类的耳朵高兴坏了。它们骄傲,智慧在充血,耳朵在脑袋的两旁都翘了起来,开心之至,眨也不眨

(文/毕飞宇,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读第(1)段,作者所说的“放纵式阅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读(2)-(3)段,说说“好的读者”是怎样去读好书的?

3.(6)-(10)段,作者分享了自己先后两次以不同的方式“读”《雷雨》的体验,请说说他获得“强烈的审美震撼”的教训和经验是什么。

4.默读第(13)段划线句“耳朵在脑袋的两旁都翘了起来,开心之至,眨也不眨”,这样写既生动又深刻,说说你的理解吧。

 

查看答案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节选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跟保尔住一套房间的是一家姓阿列克谢耶夫的。他家的大儿子亚历山大是本市一个区的团委书记。亚历山大有一个十八岁的妹妹,叫加莉亚,已经在工厂的工人学校毕业了。这是个朝气蓬勃的姑娘。保尔让母亲跟她商量,看她是不是愿意帮助他,做他的“秘书”。加莉亚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满脸笑容,热情地走了过来。她听说保尔正在写一部小说,就说:“柯察金同志,我非常愿意帮助您。”

他认为写得不成功的地方,就亲自动手重写。有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了格子板的狭窄框框的束缚,就扔下不写了。他恨透了这夺去他视力的生活,盛怒之下常常把铅笔折断,把嘴唇咬得出血。

工作越接近尾声,永不松懈的意志就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就会发生悲惨的结局。好多天过去了,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保尔“多年的愿望”是什么?

2.他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帮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齐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东周·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借救于齐(东:往东) B.寡人将径于楚(寄:借,取)

C.犹无耳(与:给) D.定所从出(疾:恨,厌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

A.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

B.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

C.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

D.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君常常忧心忡忡,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遭人觊觎的九鼎。

B.齐国为索回九鼎,已经准备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来搬运九鼎。

C.齐国要运回九鼎,道路问题确实是他们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

D.齐王出兵救周和放弃索要九鼎,是被颜率雄辩的口才所折服。

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