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少年急于早日成名,便问道:“我决心勤学苦练,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问:“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 “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又问:“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至少得跟我学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急功近利要不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范文: 丢掉急功近利之心 雄鹰翱翔碧空,丢弃大海;鱼儿欢腾海水,丢弃蓝天;李白仗剑云游,抛弃荣华; 陶渊明置身田园,远离世俗。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获得即为失去,有些不必要的东西,或许早应该丢弃。 我记得,作家八月长安曾说过:“你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功利,在我看来,即为有目的,急功近利。丢弃功利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然而幸运得是我总能遇到劝诫我不要急功近利的人。 小学时吴老师教我语文,她二十出头,为人和善,平常与同学打成一片,语文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科。一次语文考试,相对来说试卷比较简单,但我仅仅考了91分。有一道题争议很大,虽然只有一分的价值,但我希望能争取到那一分。于是下课后我便缠着老师,希望能获得这一分。吴老师认真地帮我分析这道题,我站在一旁焦急不已,心里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等会怎么和老师说呢?老师话音刚落,我便开口说道:“老师,我大体意思是对的呀,能不能算我正确呢?”吴老师愣住了,她原以为我是不理解这道题,没想到我竟然是奔着加分来的,笑笑道:“算了吧,只有一分而已。而且,每一次考试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你收获什么了,好了,回座位去吧!”我极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小念头。 整个出操时间,我都不依不饶地跟着老师,用尽三寸不烂之舌。刚开始老师还耐着性子,但没过多久就变得有些烦躁。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太在意分数了,记忆犹新的是老师当时说的一段话:“如果这张试卷是期末考试,分数已成定局,你不可能改变,但期末并不是结局,没有必要如此较真,如此急于求成。” 现在想来,老师的话真得很有深意,只可惜当时没明白,现在也是一知半解。初中的张老师也是如此,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作文扣了三分,对自己来说打击蛮大的。考后,找老师分析试卷,老师仔细地看了看作文,分析道:“这次作文顶多扣一、两分,可能是读卡机扫得不清楚,亦或老师心情不太好吧,没关系,下次考好就行,这已经很不错了。”我嘟囔几句,愤愤不平。虽然老师只说了一句“有实力就行”,但我突然想起吴老师的话语,就像什么突然被丢弃,感觉一身轻。 直到现在,我每一次考试都不会带着目的去写,只是单纯觉得检测而已。丢掉急功近利之心,我想我不会再次拾起。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捕捉关键词。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少年求师时与师傅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对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所以结合要求中的“急功近利要不得”的话题,我们首先要拟题,题目围绕话题,我们可以选择“丢掉急功近利之心”“急功近利很危险”“急功近利的危害”等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构思文章。“急功近利要不得”感情倾向明显,同时“急功近利”点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要不得”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阐释“急功近利”的危害。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构思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急功近利”的后果,从而最终明白“急功近利要不得”的道理。我们亦可以写一篇议论文,在开头亮明中心论点“急功近利要不得”,然后通过列举事例或采用道理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归纳总结。文章注意安排好详略,感情真挚,观点明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薯叔

①初逢薯叔,是冬日一个傍晚。

②我去接女儿下课。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扫过地面的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

③“怕是要落雪喽!”我回过头,循声望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拉低的毛线帽盖过眉骨,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④“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

⑤烤红薯的炉子不高,烤熟的红薯密密匝匝地放在炉面上,能嗅到一股淡淡的焦香。

⑥“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更多的是想用红薯暖暖手。

⑦“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尝尝薯叔的手艺。”

⑧“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⑨我低头摩挲着红薯,感受从手心传来的暖意。不一会儿,接连来了几个主顾,薯叔忙开了。大家离开时,都回头喊一声,“薯叔,天冷,早点回去。”薯叔回一句,“路上慢点,回家趁热吃。”

⑩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一双戴着黢黑手套的大手,不停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

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他刚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从乡下进城已经五个年头。之所以干起这个营生,跟一段往事有关。

薯叔年轻时在外地打工,有一年乘汽车回家过年,买票时却发现,藏在棉衣里的路费不翼而飞。他悻悻地走出站口,碰巧遇见一个卖红薯的外乡人。

“我也不顾脸面了,就和那位大哥搭话,让他借我一程路费。”薯叔回过头笑着问我,“你猜大哥咋说的?”

我话还没有出口,薯叔又接了过去。“万万没想到啊,那位大哥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卖力气的人,二话没说先招呼我吃个红薯。”薯叔说,“我一下子心里安稳了。”

接下来,薯叔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顺利借到了路费。

第二年秋天,薯叔扛着一蛇皮袋子红薯到车站找到那位好心大哥。他说,自己不能吃昧心食,得知恩图报不是。“我拿出自家烤的土酒,在大哥家里喝得烂醉呢。”薯叔顿了顿,“打那之后,我也开始烤红薯。”

半个多小时的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给他,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又见薯叔,是一年之后的年关,我下班后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不长时间的寒暄,我努力帮他打开一个心结。薯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省城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这个家,更不会嫌弃您。

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老伴坐在他身旁,不停地重复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自己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大妈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

“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他们前些日子还回来陪我卖水果呢。”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跟附近的商贩打听才知道,薯叔的儿子把他接到省城去了,薯叔要抱孙子了。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子……”

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1.文中两次提到薯叔的“笑容”,说说他露出笑容的原因有哪些。

2.“我”有薯叔的电话,想打过去,为什么“手又缩了回来”?

3.文中加波浪线句子对表现薯叔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叙写“好心大哥”这一人物的内容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是保尔在什么情况下所作的思考?阅读这段话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的情节中,你可以看出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与阴历不是一回事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_______________。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

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其次,两者的“年”有区别。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

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总之,中国的农历比阴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要丰富得多,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初以来,中国的农历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

B.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C.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D.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2.为选文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3.按照中国的农历纪年历法,月份和寒暑往来会不会出现颠倒现象?根据选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魏主闻高祖克长安,大惧,遣使请和,自是每岁交聘不绝。及高祖殂,殿中将军沈范等奉使在魏,还,及河,魏主遣人追执□,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崔浩谏曰:“陛下不以刘裕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丧伐之,□得之不足为美。□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而徒有伐丧之名,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矣。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魏主曰:“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浩曰:“不然。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衅伐之。今江南无衅,不可比也。”

(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一》,有删改)

注:①魏主:北魏国主拓跋明。②高祖克长安:东晋的太尉刘裕攻破长安。③交聘:两国互相造使通好往来。④殿中将军沈:刘宋使臣殿中将军沈正。⑤执:捕捉,逮捕。⑥起:骤然得势。⑦遽:急,仓猝。⑧窃:谦辞,指自己。⑨党与:同伙,同党的人。⑩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姚兴:人名。衅:间隙,破绽,机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大             惧:______________

(2)河             及:______________

(3)其使贡         纳:______________

(4)而有伐丧之名   徒: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将“虽”“之”“且”三个文言虚词分别填到下面的方框内。

(1)魏主遣人追执□

(2)□得之不足为美

(3)□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

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选文画线句所体现的思想与孟子的什么观点相同?(用所学课文的原句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